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物質時代》之平衡思想

《物質時代》之平衡思想

1

一富人,本已萬貫家財,尚不知足。

為賺取更多的錢財,而偷工減料,弄虛做假,其建造一項目,因嚴重的質量問題而造成了重大事故,於是因貪生害。

有人評論:「如此富有尚不知足,還想賺更多黑心的錢,可謂貪婪卑劣至極。」

有人評論:「此人如此之貪,竟想一世之時賺取幾世幾財,今世即使暴富,如有來世,未免受窮。」

有人追加評論:「世上無良的富翁和乞丐一樣多,今世的乞丐莫非是前世貪婪的富翁。」

有人評論:「利令智昏,自取其禍。」

其實何止貪財,其他貪圖者,多少人求之而不知進退,求之過甚,往往自取其禍,過之,實則失去「平衡」。

「平衡」一說,古來有之,如「陰陽五行,相生相剋」等觀念,都是古人對於「平衡」的理解和表述,在道家文化中也有重要的體現。包括一些著名的宗教,其教義原理幾乎都是以平衡思想為基礎,此處不一一列舉。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不斷的發展,也在進一步揭示隱藏於自然之中「平衡」的奧秘,如經典物理學提出「物質不滅與相互轉化」等理論,這能夠在許多常見的事物之中得以佐證,即使被視為最無用的廢料,也可運用,或作為肥料,讓花草樹木更為茂盛的生長。一種物質狀態的消失,並不意味著真正的消失,而是相互轉化,或以另一種形式出現,這是維持物質世界平衡的基本形式。

如更前沿的科學理論所提出的暗物質、反物質、白洞、黑洞等,莫不都是平衡之說的現代表述方式。而與人更為緊密,是自我的身體和心靈。如中醫理論之基礎也是源於平衡之論,《黃帝內經》認為:人的健康與平衡息息相關,如人得病了,實際也是因為身心失去了平衡。

宇宙萬物都是在平衡之中運行發展,無論是動與靜,黑與白,冷與熱,生與滅等,無一不是平衡的表現形式。即使我們尚不能夠完全理解「平衡」在於宇宙之中確切的涵義和意義,但無可否認,「平衡」是我們所能見的物質世界,是萬物運行發展存在的一種基本規律,如缺失平衡,一切都將趨於混亂。

2

平衡並非只是靜止,絕對的靜止會產生絕對的平衡,但能見的世界見不著絕對,絕對平衡意味著什麼?意味著絕對的靜止,絕對靜止,就不會有任何動靜,不會有任何變化,沒有變化,就不會產生過程,沒有過程,就不會有存在的顯現,就不會有我們所見的世界和萬物運行,所以,我們所談的平衡,實際是一種動態的平衡,也是相對的平衡。

動態的平衡,「於平衡之中趨於變化,於變化之中趨於平衡」,是一種動靜相宜的循環發展過程,由此可以理解,平衡的過程為:「平衡至變化,變化至平衡」,如此不斷的循環往複,不斷的運行變化。

也如平靜如鏡的水面,有人往裡面丟進一顆石子,就會激起浪花和一串串漣漪,但漣漪過後還是會漸漸趨於平靜。

實際上,這也是一個不斷更替變化的過程,因為世界及萬事萬物,都在變化,也需要變化,如此才有顯現,才具有了發展和完善的條件,也如平靜的水面,也需一定的流動來保持不朽。

變化的意義則在於是否合理,只有通過合理的變化,才能讓事物不斷的得到完善,讓人不斷的得到完善,讓社會不斷的得到完善,也是完善世界的重要方式。所以,對於任何人,理解平衡的涵義,是具有重要意義的,其中既包含著自然的奧秘,也為自然規則和思想的顯現,也只有去感悟認識自然蘊含的道理和規律,才能更為清晰的自我領悟和認知世界。

3

自我領悟,即是人生的修為歷程,人生,也是一個尋求平衡的過程,身體平衡以保持康健,心態平衡而保持平穩,所以,即需要靜態的養息,也需要動態的歷練來健全身心和精神,從而達到更為理想的平衡狀態。

當然,這並不是容易的事情,因人的本身存有諸多缺陷,也有各種自我難以掌控的因素影響(包括社會因素),如何「平衡」,是一個不斷體悟和歷練的過程,也是自我完善的過程。

對於「平衡趨於變化」,一些人容易步入一種誤區,既然需要變化,既然已趨向於變化,這本符合平衡規律,也符合自然。而一些人,或無知,或自大,或保守,或出於某種目的而蒙昧等,而去阻止一些合理的變化,則違背了規律,也違背了自然,當然是不智的。就如看雜技表演,雜技演員用嘴緊咬一根棍子,棍子的上端頂一個杯子,杯子的口沿又頂起一個盤子。演員依靠苦練的技巧,維持著搖搖欲墜的短暫平衡,但只能是短暫的,因本以不平衡,再好的經驗和技巧也只能短暫的維持,稍久必定會塌下。演員表演只是為了娛樂大家,而在現實之中,如依靠某種強力或固執,去阻止一些合理的變化,或維護維持某些本已不合理的事物,實際已阻礙了事物正常的發展和變化,也阻礙了社會的正常發展,則是不智的,只能帶來不好的結果,也產生了罪惡。對於一個人來說,如何保持自我和促進社會的平衡,也是生出智慧的一種源泉。

隨喜轉發,功德無量!

添加作者為好友,摩擦思想出火花!

GIF/1K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衡短論長 的精彩文章:

TAG:衡短論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