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有江湖的地方,就有AK-47

有江湖的地方,就有AK-47

張昕宇、梁紅前天在俄羅斯的衛星直播中,帶大伙兒一起體驗了一把俄式武器體驗,場面燃爆,五百多萬人一起看個人直播的這種大場面,我表示也是活久見。今天咱們就來聊聊俄羅斯武器庫里,最負盛名的那一位:AK-47。

它是世界範圍內殺人最多的槍械;它是很多民族獨立自治的依靠和驕傲;它象徵著自由和壓迫,反抗和獨裁;它是士兵們最信賴的戰友,它也是反叛軍和恐怖分子的首選和最愛,它是二十世紀的標誌之一。它就是「卡拉什尼科夫1947年定型的自動步槍」,有個霸氣十足的簡稱:AK-47

01

咱們先一起來了解一段上個世紀末曾轟動美國的真實案件。

90年代初的一個午後,美國洛杉磯北部城市北嶺的街道一片冷清,很多人正打算睡午覺。這時突然一陣警笛聲暴鳴,緊接著,一陣如同炒豆子般的聲音從街道上傳來。很快人們就發現,原來是三名全副武裝的匪徒在搶劫北嶺銀行的時候,被警察逼到街頭,匪徒們無路可走,掏出衝鋒槍與警方火拚,火力之兇猛,將圍捕的警察打得無法抬頭。

很快,電視台的記者們大量湧向案發地點,直升機也大量出動,進行了全美實況直播。在現場,在電視中,人們能看見匪徒手中拿著的,是AK-47的蘇制突擊步槍。

警方還在被壓制。他們使用的是左輪和自動手槍,火力和AK-47比起來,簡直像是小孩打架的玩具,警察們紛紛躲在警車後面,有的警車已經被打成了蜂窩。

匪徒們見警察已經不敢出頭,便開始向直升機和圍觀的好事者開槍,人們紛紛趴在地上,十分狼狽。此時有一個警員想起,附近有一家槍械店,那裡有賣中國產的AK-47。該警員提議,去買槍來對抗悍匪。

無計可施的警方立刻派人去取槍,店裡馬上借了數支AK-47和幾十盒子彈給警方。得到火力補充的警方開始了反壓制,猝不及防的匪徒們很快就被分隔開來,繼而被AK-47的強大火力撂倒。這一過程被電視台全程播放了出來,從此,AK-47在美國家喻戶曉。

02

這把槍中之王是由前蘇聯的一名坦克中士米哈伊爾·季莫費耶維奇·卡拉什尼科夫在1947年設計的。

卡拉什尼科夫和他的AK-47

美國一位曾經當過兵的軍事記者前往俄羅斯拜謁卡拉什尼科夫。在自我介紹前,這位記者先撩起衣服,露出身上的一處傷疤。他對這位槍王之父說:「將軍閣下,您肯定不認識我,但我很早就認識您了。您看,這塊傷疤就是拜您所賜。」

AK-47是一個傳奇,而締造傳奇的卡拉什尼科夫,也是一個傳奇人物。他出生於哈薩克的一個小城鎮阿拉木圖,1938年應徵入伍,在軍隊中,卡拉什尼科夫表現出了非凡的機械設計天才。連長發現這個新兵對機器非常感興趣,便在完成基本訓練科目後,將他推薦到軍械技工技術訓練班學習。

1939年,卡拉什尼科夫又被保送到坦克駕駛學校學習,他在學習期間,設計過一種通過慣性旋轉計數方式記錄坦克機器消耗子彈數量的裝置,還設計過坦克油耗計,以及新式履帶。1939年冬,他被分到了列寧格勒工廠,在這裡,他負責擔任他之前設計過的坦克設備生產的技術指導。

年輕時的卡拉什尼科夫

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卡拉什尼科夫被調到了坦克師擔任中士,1941年10月的一次戰鬥中,卡拉什尼科夫受到了重傷,被戰友救出後,送往當地的醫院療傷,正是這次負傷,讓他有機會一展所長。

卡拉什尼科夫在醫院養傷的時候,經常跟傷員們討論負傷情形,他們對德軍所使用的自動槍械非常推崇,覺得遠勝蘇軍裝備,於是卡拉什尼科夫便萌發了設計一款自動化步槍的念頭,他讓護士找來一系列關於輕武器的書籍專研,其中有一本費德洛夫著作《輕武器的演進》,給予他極大地幫助。

傷愈後回到家中,卡拉什尼科夫全心投入到突擊步槍的設計中。他是個看到門鎖都會忍不住拆開再組裝起來的機械狂人,拿到《輕武器的演進》後,他就像個孩子那樣,用鉛筆和橡皮在筆記本上設計著衝鋒槍的造型。很快,他設計出了一款新式步槍,準備與當時蘇軍配製的PPSh41、PPS42/43競爭,但可惜沒能入選。儘管如此,卡拉什尼科夫卻進入了給蘇軍提供裝備機構的視野,並於1943年被推薦到大學學習;同時,他被軍隊分配到武器試驗場擔任武器性能測試的技術員。這一年他只有24歲。

1944年,卡拉什尼科夫終於又設計出了一款卡賓槍,這種槍的核心技術在於閉鎖結構。1946年,他在這把槍的基礎上改進,設計出了一把全自動步槍AK-46,設計完成後,卡拉什尼科夫帶著這柄槍前去參加國家靶場選型實驗。

在經過測試後,上級讓卡拉什尼科夫繼續改進AK-46,於是他去了科弗羅夫市的一家兵工廠,在這裡,他未向選型評審委員會請示,就決定將槍管截短。此舉遭到了選型評審委員會的嚴肅批評,但並未剝奪卡拉什尼科夫的參試資格。

評審委員會沒有讓卡拉什尼科夫滾蛋,是因為就在之後的可靠性測驗中,卡拉什尼科夫的AK-46展現了驚人的適應性,他的突擊步槍在一個名為「沙浴」的試驗中一鳴驚人。

遊戲中的AK47茉莉

所謂沙浴,就是將突擊步槍埋在沙礫中再拿出來,不經過任何清理立刻射擊測試,在測試中,隨著子彈的迸射,沙礫也會從槍管中噴出,就像水珠一樣,很多步槍都倒在了這一關,它們在打出幾發子彈後很快就卡住,只有AK-46,卡拉尼科夫的這把槍在測試中連續點射,並無出現任何的故障。

評審委員都被這把槍鎮住了,他們要求卡拉什尼科夫再次改進它,於是一年之後,AK-47終於誕生了。在一個最為平常的日子,一位上校工程師闖入了卡拉什尼科夫的繪圖室,告訴他AK-47已經被選為蘇軍的制式裝備,從此,AK-47開始了它半個多世紀的傳奇生涯。

03

在70年代的中東有一句諺語,一個孩子的第一把武器應該是卡拉什尼科夫步槍,因為他不可能出錯,而且在孩子的手中,他也絕對不會被弄壞。

圖為一位伊拉克北部庫的女孩,她手持AK47,為了保護自己和家人。

容易製造,相對廉價,方便操作,性能完備,適應性強,是AK-47的五大優勢。

在製造方面,AK-47的基本原理和德國陸軍用突擊步槍一樣,採用的是中等口徑子彈,利用衝壓零件製成。但他有著超越德軍突擊步槍的極高的可靠性。而對於戰場的士兵而言,比起威力,實用和美觀來,可靠性永遠都是第一位的。

當需要你提供火力支援的時候,當你身陷重圍的時候,當你埋伏敵軍的時候,一把無論怎樣虐待他都肯定都能射出子彈的槍,絕對是士兵的首選。

AK47分解圖

怎樣才能讓AK-47射不出子彈?把槍管折成90度或許是一個辦法,用坦克將槍身碾碎也可試一試,在野外惡劣環境的作戰中,無論是浸水,還是泡在沙子中,埋在淤泥里,又或是經過烈日高溫的曝晒,從來不去清洗它讓他生鏽,但無論AK-47多麼傷痕纍纍,他依舊能吐出致命的火舌。

就算是要保養,AK-47也能讓你省心不少,你只需要把槍蓋打開,裡面一覽無餘,不必用棉棒這種高端清理用具,只需要手指,毛巾或者破布就可以清理。對於這一點,阿富汗人深有體會,他們把鞋帶綁出幾個節來,在機油里浸濕,然後順著槍管放進去,就這麼一拉,槍管就乾淨了。

AK-47的結構比較簡單,很容易熟練掌握拆裝原理

對於一件武器來說,要成為殺手之王,一個是威力要大,另一點則必須方便操作。

AK-47在操作方面,可以說是傻瓜槍中的傻瓜槍。訓練一個新兵從開槍到拆卸再到保養,要掌握AK-47的全部奧妙,教官只需要四個小時。相比AK-47,它一生的對手M16突擊步槍,要熟練掌握至少需要一個星期。

它太簡單了,同時它也太可靠了,因此在冷戰時期,雖然蘇聯並未用人手一把AK-47的百萬部隊和美軍交手,但他卻把AK-47發到了每一個正在或者想要和美國對著乾的國家手中,比如越南。在他們的手裡,AK-47和宿敵M16突擊步槍展開了第一次在戰場上的正面交鋒。

在越南戰爭中,AK-47得到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使用。因為它的高度適用性,越南人因此創造出了許多游擊戰術。AK-47在與M-16第一次正面交鋒中完勝。在戰場上,甚至有很多美國士兵都喜歡上了AK-47。

比如,一對美軍巡邏部隊經過越南麥田,看到一群越南農民正在田裡幹活,他們衣衫襤褸,表情獃滯,除了鐮刀和鋤頭之外並無武器。美軍放鬆了警惕,從他們面前開了過去。然而,沒過多久,身後槍聲大作,美國士兵們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埋伏他們的正是AK-47,這些農夫全部由越南士兵偽裝而成,他們把AK-47埋在泥濘的田地中騙過了美軍,等美軍背過身去,他們從田裡挖出AK-47,不做任何清洗直接開火。

除去AK-47,試問還有哪支槍擁有如此之強的適用性?在越南,美軍雖然最後獲得了勝利,但AK-47也以壓倒性的優勢贏了M16。

如今,在全世界的各個角落裡,AK-47的槍聲遍布,前蘇聯大量出口這些步槍,並不管這買主的身份,無論是反叛軍,自由鬥士,還是恐怖分子,因為有了AK-47,他們或者成為了英雄,或者成為了屠夫。

奧薩馬·本·拉登持蘇制AK-47,他說,「沒有什麼比這更讓人感到安全。」

04

全世界一共有三個國家在國旗或者國徽綉上了AK-47的圖案,同時它又是恐怖分子最彪悍的武裝力量。在巴基斯坦解放組織中,在車臣反政府武裝部隊中,在基地組織中,AK-47頻繁出鏡,它幾乎無處不在。

從它問世的那一天,到目前為止,倒在AK47槍口之下的人,已經高達四百萬,而這個數字,還在以每年25萬人的速度增長。不出意外,AK-47槍械殺人榜排名第一的位置,恐怕將永遠保持下去。

但無論如何,AK-47的傳奇仍在繼續,因為它的性價比,他的可靠性,它依然會出現在世界各地的戰爭中,恐怖分子和反叛軍、自由鬥士的手中,他是完美的突擊步槍。或許,在我們都已成為歷史後,AK-47依然還存在於世,只要還有子彈在,只要有江湖的地方,就會有AK-47。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們的侶行 的精彩文章:

「穿什麼去見你?」

TAG:我們的侶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