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道海子:天人交匯的秘境之谷

三道海子:天人交匯的秘境之谷

文|李敬陽

來源:《新疆的七個季節》

-1-

青河是青格里河的簡稱,青格里,蒙古語水蔥之意。但是很多人還是習慣將那裡叫做三道海子。

毋庸置疑,語言就是要讓表達的事物明晰而少歧義,從漢語的角度說,三道海子的名稱顯然符合了這個要求,相比青河而言更為上口、直接和明確,而不會如聽到青河這個名稱的時候,腦海里會判斷是清河還是青河,甚至一不小心還會聽成同在新疆的精河。

三道海子這幾個字脫口而出的時候,你就會清清楚楚的知道這四個字和這四個字要表達的含義。沒錯,那就是三個湖泊。

三道海子的三個湖泊,位於青河縣的查干郭勒鄉。查干郭勒,也是蒙古語,意為白河。而三道海子,就是位於白色河流匯聚的三個湖泊。

三道海子的三個湖泊分別為花海子、中海子、邊海子,都是從哈薩克語直接意譯過來的,中海子和邊海子好理解,只是指方位,而花海子,實際上並不是指那裡的山花比別處多,而是指這個位於最南側的湖泊,好似黑白花奶牛身上的花斑,水泊星羅棋布,宛如上天飄落的花瓣徐徐散開。

或許正是因為這三個高山山谷間的湖泊,使得三道海子具有了獨特而鮮明的個性,依我看來,這種個性清冽高遠,明澈而寥廓,使三道海子在雄健遒勁之中流露出百轉千回的靈動,在豪邁陽剛之中蘊含著雍容而綽約的輕盈。

然而有趣的是,對大多數人而言,去三道海子,風光卻似乎並不是重點,事實上我第一次去三道海子,也不是沖著那裡的風光去的。

因為那裡有著更能引人好奇的東西。

比如鹿石,比如巨石堆。

鹿石我以前聽說過,即一些立在歐亞草原中的石柱,形狀類似於拴馬樁,上面鐫刻著一些圖案,其中尤以鹿的形象為多,因而稱之為鹿石,除了鹿的形象外,還有一些則是表現其他動物、工具或抽象圖案的。

我在三道海子見到的第一塊鹿石上便至少刻著五樣東西,最上面的很像遠古神話中的太陽,之所以說很像遠古神話的太陽,是因為內中有一隻動物的圖形,頗類於漢族神話中的金烏。緊接著這個金烏疑似物的則是三個類似於鳥和馬之類的圖案,而佔據最大面積,最突出的則是位於下方的鹿,那是一個典型的鹿石上的鹿:嘴部長伸,四肢騰空,向上奔去。

我看到這個鹿石的時候時近正午,高山上的陽光充沛而硬朗,在空曠寂寥的山谷中,那些簡潔有力的圖案在陽光與山風的浸透中充滿張力,剛健而渾成。

而所謂的巨石堆,坐落在三個湖泊中的花海子,實際上以水平的角度看去並不顯眼,從遠處乍一看,還以為是一個寸草不生的荒丘,只有當走到跟前後,你才會訝異於石堆的龐大和所蘊含的氣勢,那種氣勢彷彿隨時都會噴薄而出,充斥整個山谷。那些密集堆積的褐色石塊層層疊疊,每一塊石頭的累積都彰顯著一種信念的力量。

毫無疑問,如果沒有一種堅定的信念,就不可能,也無必要去完成這樣巨制,使其以巋然的姿態矗立在天地之間。

但若要真正認知巨石堆,則一定要登上兩側的山峰。從上往下看時,你才會清晰的發現,巨石堆的外側竟然還有一個石圈將其包圍,以巨石堆為中心,一個十字將外圈連接,而整個山谷間迴環流轉的河水將其圍繞。整個的構造似乎是在給上天展現的一個標識,在寬闊的山谷間顯得格外孤獨而執著。

而從高處俯瞰整個山谷,花海子宛如鑲嵌在山谷間的朵朵流雲,水色晶瑩,層次斑駁,那些曲折參差的湖岸,則像是用奇異符號書寫在大地的密碼,曼妙而俊逸。

第一次見到三道海子,我便被其獨特而鮮明的氣質所吸引,甚至於忘記了時間而飢腸轆轆,所幸我去那裡的時候正是沙蔥繁茂的季節,於是便一路下山,一路往嘴裡塞著這種略微辛辣的野菜,走回了營地。

後來我又遭遇了一次雨中的三道海子,說是雨中,實際上並不確切,確切的說是雨雪交加,因為在這樣的高山之中,任何一場雨下著下著都會變成雪。密集的雨點混雜著雪粒,在空中拉成了犀利的長線,疾速地撲向山川大地,整個山谷籠罩在一派雨霧之中,唯有那曲折蜿蜒的流水,在雨雪中穿透出金屬般的光澤,無論天地間疾風驟雨,萬物鼎沸而不為所動,獨自沉靜著。當雨雪散盡,山谷間頃刻便水霧裊繞,滿目婀娜,天空也似乎在一剎那間便通透而亮麗,鮮明的讓人心醉,雲朵觸手可及般低垂山野,蒼莽而神秘。

那一次雨雪後的傍晚,我坐在帳篷前,被空氣中充清涼濕潤的氣息包裹著,看夕陽漸漸將漫天的雲朵渲染成一片殷紅,整個山谷慢慢地被夜色浸透,鹿石與巨石堆在暮色中一點一點隱去,彷如隱入到一個不為人知的神秘世界。

關於鹿石和巨石堆,人們對它們的來歷和作用一直以來眾說紛紜,這使鹿石與巨石堆的身世愈發的撲朔迷離。

對於鹿石,有人認為是遠古人類祭祀所用,有人認為是圖騰柱,有人認為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徵,也有人認為這就是拴馬樁,最為奇特的觀點是說,鹿石所表現的是遠古時期外星生命對地球生物的「天獵」,因為鹿石上所有的動物都是朝上,也就是朝空中而去的,似乎被什麼強大的力量吸上天空,而所有的鹿嘴之所以呈鳥喙狀,則是因為強大的吸力而導致的變形,至於一些鹿石頂部出現的幾何物體,則就順理成章的被斷定為UFO。

放眼整個歐亞草原,鹿石其實廣泛分布於這片大地,尤以蒙古、西伯利亞、南俄草原最為常見,其中以蒙古發現的最多。中外學術界都基本公認,鹿石最早產生於青銅時代,且在歐亞草原上延續了多個世紀。迄今為止,學術界總的傾向認為:鹿石最可能的作用就是一種墓碑。事實上一些鹿石就是在墓葬前發現的。而這種墓碑上之所以多為嘴呈鳥喙狀的鹿,有學者認為,那其實就是鳥首與鹿身的結合,陸地上奔跑最快的鹿和天空中翱翔高飛的鳥結合在了一起,叫古人看來,充滿了神奇的能量,那是古人對快速和靈敏的冀求,是連接天人的介質。

而對於巨石堆,專家、學者們更是各執一詞,有的認為是一處雄偉的祭祀遺址,是目前歐亞草原地帶發現的最大的一座太陽神殿,還有的學者認為是塞人首領的墓葬,甚至是所謂「獨目人」大王之墓,當然,也有人認為這就是類似於麥田圈的神秘現象。

其實和鹿石一樣,在整個歐亞草原上,巨石堆也不止一處,有資料說僅在三道海子便已發現大小不同形狀各異的石堆60多座,當然,花海子的這個石堆是其中最大的一座。在所有對巨石堆的推測中,認為其為成吉思汗陵的說法大概最能撩撥人的神經,有人言之鑿鑿,說當地牧民多年來都認為這個石堆下埋葬的就是成吉思汗,如此宏大的石堆也只有成吉思汗能夠相配。

歷史上,關於成吉思汗死後的葬身之地,一直是個謎,《元史》也只是籠統的記載成吉思汗死後葬在一個叫「起輦谷」的地方,而這個「起輦谷」在什麼地方,則無人知曉。當地也有傳說認為,三道海子巨石堆和成吉思汗無關,但卻是蒙古第三代大汗——貴由汗的墓。因為《元史》記載,距三道海子東北3.5公里處的喀曾達坂是元朝時的古棧道,成吉思汗及子孫窩闊台、貴由汗都曾率兵經過此處,其中貴由汗在行軍途中死於三道海子附近,便入葬於此。

但是事實上,元代的大汗實施的是秘葬制度,所謂秘葬制度,即帝王陵墓不封丘,不留外人可見到的標誌,葬畢還要萬馬踏平,並使地面植物恢復如初。如果是這樣,給大汗的墓葬之上立一個巨大的石堆就根本是無稽之談。

而現今學術界較為普遍的看法,則認為巨石堆是遠古游牧部族祭祀的場所,曾經,這種祭祀的石堆遍布歐亞草原。或許,遠古的游牧者們,正是看中了這裡靈動而雄健的山川湖泊,才選擇了在這裡建造一座宏偉異常的石堆,或許,在他們看來,這裡是離上蒼最近的大地,是通往天穹的階梯。

【背景鏈接】

青河縣位於阿勒泰地區東部,準噶爾盆地東北緣,東與蒙古國接壤。清代屬科布多參贊大臣管轄,為阿爾泰烏梁海蒙古右翼游牧地。三道海子位於青河縣城東北42公里處海拔2690米的山間窪地,哈薩克語稱「玉什庫勒」,意為三個湖。三個湖呈南北分布,南為什巴爾庫勒(Qibar Kol),意為花湖,即花海子,面積3.5平方公里,水深2米,海拔2642米。中為沃爾塔庫勒(Orta Kol),意為中湖,即中海子,面積0.61平方公里,海拔2393米。北為切特克庫勒(Qetki Kol),意為邊湖,即邊海子,面積8平方公里,水深1米,海拔2374米。湖水均由高山雪水融化而成,匯入小青格里河。

三道海子除了分布著鹿石、巨石堆等人文遺迹外,周圍還留存著部分古迹,如邊海子西側高山上有一條古棧道遺址,中海子及花海子巨石堆附近還分布著古墓葬群等。

【關鍵詞】

·巨石堆:巨石堆只是通俗的叫法,由於其作用不明,因而也被稱為七號石冢、祭祀神殿之類。石堆大多由長70厘米、寬40厘米,厚度10至20厘米左右的石片堆積而成,是迄今為止歐亞草原中發現的最大的石堆。關於石堆的具體數據,一直比較混亂,有的資料說石堆周長300米,石堆高15米,石堆直徑60米左右;有的數據則說石堆周長290米,高22米,石堆直徑78米。好在對外側的石圈大家意見還比較一致:外側石圈距離石堆約70米,外圈周長近700米。內外石圈之間還有四道石道相連,每條石道長70米,寬3米,與中心石堆形成了十字形。

對於巨石堆的身份,多年來各路專家高人莫衷一是,相關專著似乎也有好幾本。對於搞媒體和搞旅遊的人來說,自然是喜愛將其炒作的越神秘離奇越好,因此麥田怪圈說和蒙古皇陵說炙手可熱。麥田怪圈說自然過於奇異,頗為牽強,因為無論在製作手法、材料選擇和表現內容的風格流派上,那畢竟都與在麥子地里壓出來的圖案有很大差別。

而蒙古皇陵說相比之下則煞有介事的多,攀不上成吉思汗就攀貴由汗,反正是打算努力攀一個。但是稍有些元史知識的人都會知道蒙古皇陵說頗不靠譜。考古界比較一致的看法是,成吉思汗當年在寧夏六盤山病逝後,其遺體被秘葬於草原的某處。下葬後用土回填,然後「萬馬踏平」。再用帳篷將周圍地區全部圍起來,直到墓葬地面上的青草長出,而且與周圍的青草無異,才將帳篷撤走。這樣的做法,無非是隱藏墓葬地點,因為在遼闊的草原之上,除非有什麼特殊的標誌,否則什麼地方看起來都一樣,在沒有衛星定位的元代,單憑人力很難找到墓葬地點。

不過野史中倒是記載了一種尋找墓葬的方法,有野史傳說,成吉思汗秘葬後,在秘葬地表殺死一頭小駱駝,第二年來祭祀的時候,被殺死小駱駝的媽媽母駱駝就會找到墓葬地點,在小駱駝被殺的地方號叫,以此來找到墓葬的確切地點。如果元代大汗的葬俗是這樣的話,就根本不可能在墓葬處堆起一個巨大的石堆來,且三道海子的地形地貌特徵明顯,就算不堆任何東西,想找一個墓葬點也易於反掌。

·鹿石:所謂鹿石,蒙古語稱為olennye kameni,一般是指經過人工敲鑿、雕刻加工而成的碑狀石刻,因多有雕刻鹿的圖案而得名。鹿石分布在歐亞草原,十九世紀末首先在蒙古發現。目前根據有關資料顯示,可稱作鹿石的石刻達500至600通之多,尤以蒙古最為集中。新疆境內的鹿石最早發現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到上世紀八十年代迎來發現高潮,阿勒泰地區、昌吉回族自治州的吉木薩爾縣、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的溫泉縣以及伊犁地區的昭蘇、塔城地區、阿克蘇地區等都有發現,但以阿勒泰地區最為集中。而目前,已在青河發現鹿石39通,佔到新疆發現鹿石總數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三道海子高山夏牧場的牧道或牧區。

鹿石大體分為典型鹿石和非典型鹿石,亦即刻有鹿紋的和沒有刻鹿紋的兩種。非典型鹿石上通常雕刻有牛、馬、羊、豬、驢,以及貓科動物等,有些非典型鹿石則沒有任何動物圖案,只是雕刻有一些類似於耳飾、項鏈、腰帶的圓環、連點狀圖案或者刀、劍、弓、弓囊、盾牌等紋樣。

鹿石的形狀一般都是高大於寬,圖案排列形式大都是縱向上下布局,有學者認為鹿石是草原石人的簡單表現形式。

·塞人:塞人即塞種人的簡稱,是波斯人對斯基泰人的稱呼。據希臘作家希羅多德記載,塞人起源於伊犁河流域,公元七世紀,西遷裏海和黑海北岸。塞人為游牧民族,歷史上活動於烏克蘭至新疆的伊犁河流域。據記載,塞人共有七大部落,如跨海塞人、尖帽塞人、飲麻黃的塞人等。

早在中國史書《史記》中,便有對塞人的記載,稱之為塞種。塞人屬於印歐人種,是新疆地區最早活動的族群之一,距今3000多年前,塞種人就已活動在帕米爾高原、天山山脈及新疆北部的大部分地區。

歷史上塞人驍勇善戰,曾稱霸從中歐到中亞的廣闊土地。在新疆境內,目前已發現眾多的塞人遺迹。經過歐亞數千年的民族征伐、融合、更替,塞種人逐漸淡出歷史舞台,融入到各個民族之中,也有學者認為現今的塔吉克人為塞人的直接後裔。

·獨目人:所謂獨目人的記載,則出自公元前七世紀,最早到中國探險的古希臘人亞里斯底阿斯(又譯為阿利斯鐵阿斯)。在亞里斯底阿斯以長詩形式寫成的遊記中,說阿勒泰地區有一支名為阿里馬斯普人的部族,人口眾多,勇悍善戰,畜牧發達,羊馬成群。他們披頭散髮,面貌怪異,只在前額當中長著一隻眼,故名「獨目人」。 由於阿爾泰山盛產黃金,所以阿里馬斯普人的日常工作之一就是與看守黃金的格里芬人戰鬥,以爭奪黃金。

在青河眾多的遠古岩畫中,也曾發現有表現獨目之人的圖案,似乎與亞里斯底阿斯的記載相印證。

但事實上按照生物學的判斷,人之所以有兩隻眼睛,是為了更準確的判斷所視物體的遠近和立體感,如果真有一個部族是獨目的話,那麼這個部族能否延續都是問題,別說格鬥廝殺之類,恐怕連馬都不會騎,更別提什麼驍勇善戰了。對此,目前學術界有一個觀點認為:斯基泰人把獨目人這個詞拼寫為arimaspu,從字面意思看,其中前半部「arima」代表「一」,而後半部「spu」是「眼睛」的意思。但實際上,這個詞的前半部真正的含義是塞語「孤獨的」意思(沒錯,孤獨當然是一個人了),而後半部則是塞語「守望者」的意思(當然,守望自然是用眼睛)。

希臘人對獨目人的了解是聽斯基泰人講的,於是這個詞讓希臘人對一個一隻眼的民族的存在信以為真。由此推斷,可能亞里斯底阿斯壓根就沒來過阿勒泰,他的遊記也並不一定是他的親身經歷,所謂一隻眼的「獨目人」,不過是一個塞語名字 「孤獨的守望者」而已。

·沙蔥:又名蒙古韭菜、野蔥、山蔥。因其形似幼蔥,故名。在中國廣泛分布於西北地區和內蒙古西部。沙蔥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莖葉針狀,花白色,常生於海拔較高的砂壤戈壁中,味清香爽口。略辛辣,每逢初夏,在烏魯木齊的街頭巷尾隨處可見出售。

【注意事項】

·這裡海拔較高,晝夜溫差較大,一定要注意禦寒。

·青河地區氣候較冷,全年極端最低氣溫為-53℃;最高為36.5℃;年平均氣溫0℃。在山中的三道海子,氣溫較低,盛夏時節也異常涼爽。同時經常有降水,說變天就變天,不過通常來的快去的也快。

·在近距離觀看巨石堆時首先要過護陵河,沿著河望南走,有一處專門過河的地方,否則你很難靠近。

·不要破壞巨石堆,更不要去破壞那些尚無任何保護的鹿石。

【還有什麼】

周邊景點

·彩佛岩畫:坐落在距離三道海子10餘公里處的半山坡上,彩色佛像岩畫畫在一塊兩米多高的岩石上方,由黑、紅、黃、白四種顏色組成,畫面上是一位呈坐姿、手持禪杖的佛祖。畫面色彩鮮艷,線條清晰。在彩佛的側面是用白色顏料書寫的佛教六字真言「嗡嘛呢唄咪吽」和一個彩色麋鹿的圖案。

·布爾根河狸保護區。中國唯一的河狸保護區。河狸廣泛分布於200萬年前,當時的動物大都早已滅絕,少數則進化為新種,而河狸倖存下來,現僅分布於北美洲、美國,亞洲的巴基斯坦及我國的布爾根河流域。但體形蛻化得僅有原來的十分之一,因此,河狸又是古脊椎動物的一種活化石。1980年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在青河布爾根河流域建立了面積為50平方公里的河狸自然保護區。

另外,青河還有草原石人、岩畫、卡拉先格爾地震斷裂帶等人文遺迹與自然景觀。

當地美食

與阿勒泰地區的其他地方一樣,以哈薩克人占多數的青河縣自然盛產阿勒泰大尾羊,牛羊肉、馬肉都是當地的美食。

當地特產

青河縣的阿魏菇以色澤純正、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而著稱。同時青河縣也是阿爾泰山花崗偉晶岩集中分布區,花崗偉晶岩是偉晶岩中最常見的一種,分布最廣,經濟價值也最大。其中最為知名的則為綠柱石類寶石,也就是俗稱的綠寶石。而綠柱石中最為名貴的就是祖母綠。

作者

@李敬陽,新疆戶外旅遊達人「半路一把刀」,2006年進入戶外圈,喜愛行走于山水之間,用文字和圖片記錄新疆的山山水水,分享感受到的快樂和喜悅。曾出版《秘境----新疆深度徒步探險》一書,介紹新疆經典戶外徒步線路。

征 稿 要 求

下午茶品讀,不僅僅是提供高品質閱讀的公號,更是一個致力於中國原創好故事開發的平台。徵稿故事類型不限,必須是原創首發,腦洞越大越好,篇幅界於3000—5000字之間,稿酬千字50~300元不等。故事一經錄用發布,即視為同意把獨家代理權開發權授予下午茶品讀公號的主體。

責任編輯:李小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下午茶品讀 的精彩文章:

這種國寶級的物件你再也見不到了

TAG:下午茶品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