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節課付費課程的正確打開姿勢,你做對了嗎?

三節課付費課程的正確打開姿勢,你做對了嗎?

文字丨九宮天士

自述丨原藍思科技項目工程師,現藝林小宇公眾號主要運營者,想玩好人生這場遊戲的90後,喜歡公路自行車,愛電影,愛生活,更愛運營。

(本文章不含廣告,只是客觀的案例分析總結)

如今互聯網仍有很多初級運營處於野蠻生長的狀態,看了那麼多的必讀書單,聽了那麼多次的大咖分享,參加了一些付費課程,明明自己知道很多,回過頭來卻總感覺用不上,就像做了無用功。而如今線上課程、線下活動的廣告又充斥著整個知識經濟時代,每一個看上去乾貨滿滿的課程則更讓我們無所適從。

黃有璨說,他身邊的高人70%左右的時間去關注「獲得啟發」;比如聽馬雲的演講;20%左右的時間用於「構建某些新的知識體系」;而僅有不到10%的時間精力用來「提升具體技能」。對於一個初階選手,更有效的學習方式,是把時間投入比重跟高手們的正好調轉過來,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培養自身能力,構建知識體系上。

為什麼?

我會通過講述自己在三節課運營P1系列第一期魔鬼訓練營的學習經歷告訴你答案。不同的課程內容不同,但訓練營的模式基本接近。簡單分為三個模塊,學習內容,完成作業,點評迭代作業。

一、學習內容

進入「教室」觀看視頻和推薦的文章,以及學員微信群上的交流,是我獲取知識的渠道。課程開始前,群里舉辦了開營儀式,主要講述上課的流程以及學習方法、運營和職場的一些經驗。開營結束後大概10分鐘,有些運營大神就發出了全面的總結。我貼一個出來和大家分享下。

點開看大圖

課程內容基礎易懂,重在搭建一些基礎的運營知識體系。如果你自己已經有一個初步的運營框架,又清楚自己的長板和短板,能夠帶著目的主動去學習,是會比「填鴨式」的學習效果更好的。

有段時間視頻改版,播放過程中出現各種bug,三節課通過實踐教學,告訴我們如何處理用戶的各種疑問,比如技術總監直接出面幫你解決。

但課程的重點在於每周的作業。

點開查看課程表

二、完成作業

作業包括必做和選做,都是為了刻意練習某個模塊的某項能力。對我和部分學員而言,完成作業是學習過程中最痛苦的部分,不僅因為難度,還在於為了作業被評優,絞盡腦汁的思考。這意味著要重新規劃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擠出很多時間來完成作業。雖然班主任會督促但也有部分學員畢業時連必做作業都沒完成,要麼懶于思考或者時間管理不當,要麼就是覺得太簡單。

一份優秀作業的標準是我(新手)眼中的95分,可能是三節課對我們要求的80分,更可能只是職場上的及格分。貼出一份老手的優秀作業,問題是如何正確處理用戶的投訴。主要展示思考方法和回答格式,內容就不清晰詳盡的展現了,請見諒。

點開查看

三、迭代作業

在作業完成後會有助教(部分是上一屆的優秀學員)做出全面的點評,包括好的,不好的,以及如何改進。同時,還可以參考其他同學的優秀作業,這個感覺有點像做完數學題,用標準答案的解題思路對自己想出來的另一種解題思路,多少你會受到點啟發。我二次修改後助教就沒再點評了

此外,每周微信群里會有老師的語音點評,包括這道題對工作的幫助,正確的解答思路,這個模塊的進階方法等。而之後對沒評憂的作業進行迭代,也是思維升級的過程,同時也會消耗時間。

簡而言之,P1課程注重基礎運營知識框架的搭建,以及入門運營技能的刻意練習。如果你還沒畢業,找份運營的實習工作對你未來做運營的幫助更實在。如果有一位好的導師或者上司願意虐你,指導你,那就保持十二分的認真去對待,不必要再折磨自己。如果你運氣不夠好沒人好好帶你或者你想轉行做運營,那你可以試試。

然而,羅永浩和Papi醬開付費課程,可以因為「時間不夠」(投入產出比太低)放棄不做。但我為了挽回成本(報名費),達到自己定的目標,付出了很多時間成本(放棄很多事情)。這是一把雙刃劍!千萬不要以為簡單的參與就能得到知識和技能,然後熱血來潮,被令人心動的宣傳文案收割智商稅。要考慮清楚自己是否能夠放棄短暫的快樂,承受成長的痛苦。

而我(轉行者身份)所學到的有運營人對待工作如何思考和處理才是最優的;一些運營知識體系和基本的工作技能;也認識了很多努力上進的運營人;知道了大概的發展方向。總結下老師在閉營儀式上的話:

真正做好運營,首先是對每個細節的完美追求和實踐,其次是我們看過的文章,聽過的分享,上過的課。

那麼回到文初的問題,為什麼新人要更專註技能培養?整個學習過程,我有一個很深刻的感受。每學完一章,覺得深刻易懂,但做練習卻感覺無從下手,甚至還要再搜集額外的資料。因為對我來說,最基礎的落地都不具備,就算給我一個聽起來簡單的方法論,也無法立刻應用,完成產出。

如果你決定參加課程,也有類似的感受。那麼我建議你要先產出,然後參考其他人的作業獲得啟發,再修正。這樣你經過了自己的思考,再受到別人的啟發,引起了新的思考,最後得到點評,你的收穫將遠遠超過你的想像。

所以新人要先花時間積累,培養一些「能力」的原因很簡單,你得到的啟發,永遠都只有在你找到了某些「致用」式的場景和出口,將其加以應用之後,帶來的價值才能最大化。比如「神奇的」蘋果砸中牛頓,啟發出萬有引力的故事。

而大咖在「能力」方面都已經有了很明確的長板和短板,他們只需考慮將自己的長板發揮到極致。比如小馬宋寫作比較多,講課比較少。

另外,他們在各自的專業領域內甚至商業方面,也有一套自己的比較成熟的方法論和認知。與此同時,他們要思考和實踐的問題也足夠多,於是不斷「獲得啟發」就成了最好的學習方式。

那能力培養的最佳方式你可能會想到刻意練習,輸出自己知識等等。其實這一切的目的是為了獲得反饋,好的繼續保留,不好的被拋棄。我們永遠是在實踐中趨向於完美的。

但在這個浮躁的知識經濟代,你能真正做到腳踏實地,認真對待每個運營細節么?三節課老師說,這樣的運營三節課缺,很多公司都缺。

----------值得看看----------

編輯:九宮天士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林小宇 的精彩文章:

收藏文章自動打標籤?「優讀」用智能演算法幫你做知識管理

TAG:藝林小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