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刀劍是何時出現銘文的,會在刀柄上刻字嗎?

中國刀劍是何時出現銘文的,會在刀柄上刻字嗎?

新媒體管家

目前能見到最完備的對古代刀劍銘文的記載來自南北朝時期編纂的《古今刀劍錄》。書中記錄了上自夏啟,下至魏晉南北朝的銘文刀劍,這些有名刀劍的銘文多是兩字吉語,可惜的是,千載之後,竟然沒有一枝能保存下來作為印證。

春秋早期兵器上的銘文

春秋中期兵器上的銘文

特殊的圖案化字體,即所謂鳥蟲書,常以錯金形式出現,高貴而華麗,富有裝飾效果,流行於春秋晚期至戰國早期。此類書體可細分為蟲書,鳥書兩種,但有時兼用於同一銘文中。

鳥書亦稱鳥篆,筆畫作鳥形,即文字與鳥形融為一體,或在字旁與字的上下附加鳥形作裝飾,如越王勾踐劍銘、越王州勾劍銘。

越王勾踐劍

多見於兵器,少數見於容器、璽印,至漢代禮器、漢印,乃至唐代碑額上仍可見。蟲書筆畫故作蜿蜒盤曲之狀,中部鼓起,首尾出尖,長腳下垂,猶如蟲類身體之彎曲,故名。

越王勾踐劍銘

春秋晚期至戰國早期兵器上的銘文

經過春秋中晚期按時間的動蕩、分化,至春秋、戰國之際,社會政治、經濟形態的演化均發生飛躍,傳統的貴族政治轉變為新的集權政治,新興的地主階層登上政治舞台,社會結構的各個方面都呈現出一種新面貌。。

在銘文的內容上,春秋時期仍存在的在銅容器上銘有頌揚先祖、祝願家族團結、昌盛之類的套語,自戰國早期始即已少得多。現在所見到此類銘文僅在田齊銅器中延續了較長時間,在戰國中期仍可見,其他列國器物發現得不多,一般銅容器上多隻較簡單地記明鑄器之事由與器主。

戰國中至晚期兵器上的銘文

戰國中期以後,隨著集權政治的進一步發展,政府對與兵器,度量衡相關聯的手工業加強了控制,使銘文載體大為擴展,同時在銘文中出現「物勒工名」(《札記。月令》)的的內容,記載負責監製青銅器者的官職名號、工長名與直接鑄作器物的工匠名,多見於兵器、量器等。還有的酒器、食器則記置用地點與掌管者官職。量器辦記容量、重量及使用地點。

上圖為秦代青銅戈,銘文為「三年,相邦呂不韋造,寺工詟(zhé),丞義,工窵(diào)」,銘文里的窵就是工匠名。

從中國古代兵器實物里,我們知道實際上中國刀劍曾有過「物勒主名」的習慣,也就是銘刻使用刀劍的帝王將相名字的習慣;雖有「物勒工名」的法律,但卻從未嚴格執行,現存的99.9%的中國古刀劍上是沒有任何銘文的。

蘇州儀征博物館「永光元年」黑頭劍 漢代(公元前43年)。劍身截面為四面。劍身長114.5厘米,表層泛黑色,扁長形莖,莖上刻隸書銘文:「河內黑頭劍光碩天長四尺二寸永光元年造」。

十鍊鋼劍:江蘇徐州潘塘曹山東漢墓出土,通長109厘米,劍莖正面隸書錯金銘文「建初二年蜀郡西工官王愔造五十湅孫劍」,劍格一面陰刻「直千五百」,現藏徐州博物館藏。

永初6年環首鋼刀。東漢永初6年(公元112年)1974年山東蒼山出土,刀背錯金隸書銘文「永初六年五月丙午造卅湅大刀吉羊(宜子孫)「

刀身(柄)帶銘文現象普遍。下面這把三國時期「富貴高遷」之刀就是另一個例子,二通讀《古今刀劍錄》可以發現這種情形很常見,不僅在主君、諸侯和名將定製的刀劍上鐫刻有刀銘和祈福玉具,就連蒲元為配備蜀漢兵士所制的五萬把環首刀的刀柄上,都刻有「七十二煉」的字眼。

這種在刀背鐫銘的傳統在後世刀劍上時有傳承但莖上刻字的規矩缺基本未在中國保留下來(這可能也與中國刀劍刀柄不易拆卸,刻與刀身或刀背更加直觀有關),反而在東瀛日本,手工製作的武士刀刀莖上大多數都會有刀工名稱、畫押和製作日期。日本刀劍銘文有著非常完備、非常嚴格的體系。

日本刀銘文

日本刀的銘文大致發端於十一世紀中葉,早期刀劍僅簡單地打上兩字刀匠名,後來刀劍銘文規範為在一面刀莖上鏨刻年月日,另一面鏨刻地點和刀匠名。(少量供奉神社的刀劍不打銘文,另外質量低的批量生產物也大多沒有銘文。)

上圖為典型日本刀劍銘文

從宋代以來,浮海而來的日本刀就倍受中國大陸的推崇,連歐陽修都曾作《日本刀歌》來讚美它,「昆夷道遠不復通,世傳切玉誰能窮。寶刀近出日本國,越賈得之滄海東……」

日本早期的刀劍鍛造主要是在近畿附近五個封國內形成的五大流派,即山城、大和、備前、相州美濃派,經過一千年來的發展,又衍分出非常多的小流派代代相傳,很多流派的歷代掌門都被天皇授予名譽國守或大掾的官職,他們驕傲地將他們的頭銜也鏨刻在銘文里。

按照1971年飯村嘉章出版的《刀劍要覽》一書上的統計,歷代有名刀工有1345人,被封為國守、大掾頭銜的刀工有266人,而這些刀工都是有帶銘文的刀劍實物來印證的。對於一些高超的日本刀劍研究者來說,憑藉刀身姿態、鍛造紋理和淬火紋理來判斷是哪位刀匠的作品並非難事。

(上圖為唐天寶年間,日本天皇去世後,皇太后將先皇的物品獻給東大寺時的物品清單,內中有日本最早的刀劍記錄,令人吃驚的是除標註為「除物」外的上百把唐代刀劍都還原封不動的保存在這裡。)

中日兩國的刀劍銘文為什麼有如此巨大的反差?為什麼日本歷代天皇、將軍和大名不剝奪工匠的署名權?《古今刀劍錄》通篇曆數那麼多名劍,但是提到的刀匠卻只有蜀國的蒲元和書作者陶宏景兩人?為什麼在中國歷史上能留名的刀匠寥寥無幾?

日本刀的銘文系統所反映的是一個負責任的生產質量體系。這一體系並非日本自創,自公元600年日本第一次派出遣隋使,在其後的三百年間,日本共四次派出遣隋使,十二次派出遣唐使。

每次的使團成員少則一兩百人,多則六七百人,大批留學生長期滯留中國,他們除從語言、文化藝術、科技、生產技術等處著力學習外,最重要的是學習中國的典章律令,用以推動日本社會制度的革新,這些先進的制度也在日本被嚴格傳承下來。

不過,現在寶劍廠的刀劍,大師制或監製刀身均有鐫刻印章、師傅藝名或品牌LOGO、商標等。

沈廣隆劍鋪 劍身標誌銘文

早期中國刀劍亦有在刀鞘上提現的,比如「清中期龍泉裝劍」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沈廣隆 的精彩文章:

當刀鞘遇上「蒔繪」工藝,豈是「美」字可以形容!
一張圖了解古代青銅劍的鑄造,漲姿勢!
探秘:日本武士刀製造全過程!

TAG:沈廣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