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獻、王珣之行書(一)

王獻、王珣之行書(一)

魏晉時期行書除了王羲之的影響力之外,其次就是王獻之了,另外還有一位叫王珣,他的《伯遠帖》是魏晉時期留下的唯一的一件行書真跡,我們也把它列入行書臨習的重點法帖。這一講我們重點分析一下這兩個人的行書。

王獻之及其行書

王獻之(344-386)字子敬,小字官奴,王羲之第七子。官至中書令,人稱王大令。王獻之與其父齊名,所以合稱「二王」。王獻之學書師承其父王羲之,而又有創新。學習書法很刻苦,有一次,王羲之在其身後,趁其不備拔其筆桿不脫,因而感嘆地說:「此兒後當有大名」。這則故事,我們往往將其引為捏筆宜緊的例證,但實際上,他的著意處不在王獻之的執筆,而在於他學習書法的專心致志。

王獻之的傳世行書作品主要有:《鴨頭丸帖》、《十二月帖》、《中秋帖》(傳米芾臨本)、《地黃湯帖》、《東山帖》(傳米芾臨本)等。

王獻之《地黃湯帖》

王獻之《東山帖》

《鴨頭丸帖》

王獻之《鴨頭丸帖》

傅博臨(局部)

傅博臨(局部)

傅博臨(局部)

傅博臨(局部)

《鴨頭丸》,絹本,行草書,縱26.1厘米,橫26.9厘米 ,二行十五字,系王獻之給友人的便札。所謂的「鴨頭丸」為一藥丸,有利尿消腫之功效,唐代王燾的《外台秘葯》、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等醫書均有記載。此帖歷代流傳有序,首先是經過北宋徽宗內府收藏,鈐有「政和」、「宣和」璽及朱文雙龍小璽。元代文宗時期印一枚「天曆之寶」,後有虞集「天曆三年正月十二日」奉敕跋一則。還有明代王肯堂、董其昌和清代的周壽昌題跋。《宣和書譜》、董其昌《畫禪室隨筆》、陳繼儒《妮古錄》、吳其貞《書畫記》、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等均有著錄。

此帖用筆開拓跌宕,情馳神縱,流美清秀,無一點塵俗之氣。用墨枯潤有致,燥潤相雜,以潤取妍,以燥取險。全帖蘸墨兩次,一次一句,墨色都由潤而枯,由濃而淡,層次分明,從而展現出全帖的節奏起伏和氣韻自然變化。《鴨頭丸》帖墨采飛動,氣勢充沛,上下筆筆相聯,就是其中有不連筆的字,而筆勢仍相銜接,可以看到前後呼應的筆意和筆法上的豐富變化。王獻之的「一筆書」,並非是要通篇一筆寫完,而是指筆斷處意不斷,甚至在換行的時候都不間斷,所謂一氣呵成。

吳其貞《書畫記》稱為「書法雅正,雄秀驚人,得天然妙趣,為無上神品也」。

其次,《十二月帖》與《中秋帖》。《十二月帖》收在《寶晉齋法帖》里,拓本,5行,32字。上海圖書館藏。此帖墨跡本曾為米芾收藏,並摹刻上石。米芾卒後,《十二月帖》入內府,此後不知蹤跡。南宋咸淳四年(1268),曹之格搜舊石重刻於《寶晉齋法帖》。米芾收藏的當為黃麻紙本,《書史》云:「《十二月帖》黃麻紙。辭雲『十二月割至不?中秋,不復不得相,未復還,慟理為即甚,省如何。然勝人何慶等大軍』。下一印曰『鐸書』是唐相王鐸印;後有君倩字;前有絹小帖,是褚遂良題,曰『大令十二帖』。此帖連筆如火著畫灰,連屬無端末,如不經意,所謂『一筆書』。天下子敬第一帖也。元與《快雪帖》相連……」《十二月帖》書體右行楷而行草,既蘊涵質樸,又簡易流暢,為獻之妍麗新體的代表作。

《中秋帖》墨跡。4行,22字。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教《十二月帖》拓本少十字,而體勢有差異。吳升《大觀帖》認為「為米元章所臨無疑」。

王獻之《十二月帖》

中秋帖

《中秋帖》筆勢連綿,一氣呵成,如行雲流水,雖傳為米芾所臨,體現了王獻之行草書的神韻。

王獻之《中秋帖》

傅博臨(局部)

傅博臨

《中秋帖》明顯取自於《十二月割至帖》,後成為乾隆 「三希堂」法帖之一。

王獻之行書偏於行草,用筆外拓,中鋒圓筆,以筋勝,王羲之偏於行楷,用筆內擫,稜角分明,以骨勝。在王羲之逝世以後到南齊之間的大約一百年的時間裡,世俗看重王獻之書法,像王僧虔、羊欣等書家便是王獻之書法的極力推崇者,因而在這一百多年的時間裡,王獻之的地位很高,後世的評價也很高。

羊欣《采古來能書人名》:「王獻之。晉中書令,善隸藁,骨勢不及父,而媚趣過之。

唐代張懷瓘《書議》說:「夫行書,非草非真.離方遁圍.在乎季孟之間。兼真者,謂之真行;帶草者,為之行草。子敬之法.非草非行,流便於草,開張於行,草又處其間……有若風行雨散.潤色開花,筆法體勢之中,最為風流者也。」

[ 撰文:傅如明 ]

[ 編輯:傅博]

[ 未經作者允許,隨便轉載 ]

善之書屋

感惠徇知,時和氣潤

紙墨相發,偶然欲書

---《書譜》唐·孫過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公眾號 的精彩文章:

如何正確使用護髮素,你知道嗎?
2場歐冠!——公推32紅17黑
宏基因組擴增子最新分析流程QIIME2:官方中文幫助文檔

TAG: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