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道德經》解讀(六)

《道德經》解讀(六)

小城與故事,歡迎你加入。

把生活寫成故事,把日常拍成詩畫。

與光陰化干戈為玉帛。

作者按:甘願披肝瀝膽,廢寢忘食的做一件事,往往不是某個人有意而為之,而是一個機緣。抑或是為了一個人,抑或是為了一個承諾,更令人不可思議的也許就是為了一句事不關已的話。我斗膽決意解讀《道德經》,其根由就是我在計程車廣播中無意聽到節目主持人解釋《道德經》中的「無為」就是「什麼也不幹,躺在家裡睡大覺」。我聽後很震驚!這部集中國人精神、文化、魂魄的一部巨著竟然解釋成這樣,不能不令人不服!因此花費一年多時間,每當夜深人靜時與聖賢對話,用心靈感受聖賢的所思、所想、所為。剔除高、大、上的註解,用最切近普通人心理需求的文筆,來闡釋這部經典中的經典。期冀讓普通人也能毫不費力的享受這部精神大餐!以免謬誤糟蹋了先人!並手書《道德經》一併以饗讀者,還望大家提出寶貴意見!如果覺得有意義,就來關注和支持!

【第十六章】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解讀】

儘力使心靈的虛寂達到極點,堅守生活清靜的信念不要改變。你看那萬物都一齊蓬勃生長,而考察其往複的道理卻是一樣的:萬物紛紛芸芸,最終都各自返回它的本根。返回到它的本根就叫做清靜,清靜就叫做復歸於生命,也就是一切生長、發育都要從生命的根本上進行,所以「靜」是萬物生長的根。萬物從繁殖、生長、茂盛到衰敗的復歸就是生命的自然規律。認識了自然規律就叫做聰明,不認識自然規律的叫輕妄舉止,往往會出亂子和災凶。認識自然規律的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為人做事家國情懷,他們是無所不包,無所不包就會坦然公正,公正就能周全,周全才能符合自然的「道」,符合自然的道才能長久,終身不會遭到危險。

心像一匹狂奔的野馬,像一顆瘋長的野草,忽東忽西,忽左忽右,什麼都想擁有,什麼都想比別人強,攀比、妒忌讓原本的初心亂了方寸。什麼時候才能沉靜下來用無為的心態做事呢?

結語

虛靜知常 堅守信念

【第十七章】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解讀】

最好的心態,就是不知道自己的存在;其次的心態,就是希望有人親近並稱讚;再次的心態,就是讓人畏懼;糟糕的心態,就是蔑視別人。你的誠信不足,人們才不相信你。最好的做人就是多麼的悠閑,少說多做,既不去關心得失,也不在乎成敗。從不鼓動自己要幹什麼大事,做事成功了,心裡也認為「本來就是這樣的」。

沒有任何企望時,每一點獲得都覺得是意外收穫,讓心怡然,感恩所得;抱著企望做事,多大的獲得都覺得不滿足,怨天尤人。

結語

無為忘我 水到渠成

【第十八章】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解讀】

那些純合靜美的大道被廢棄了,才提倡用仁義來約束;聰明智巧的現象出現了,偽詐才盛行一時;家庭出現了糾紛,才顯示出孝子與慈父;國家陷於混亂,才出現了忠臣奸臣。所以,心靈受到了紛擾,才聽不到天地的聲音。

尊師重道的風氣沒有了,才有了教師節;勞動者被蔑視了,才有了勞動節。治理國家的最高境界是無為而治,其次是愛仁,再其次是尚義,又其次是尚禮,下策是用智,再下策是忠信,至於用法已經是治國的底線了。擁有得越多,也就越遠離了「道」。

結語

道貴守靜 一生安泰

作者簡介:李遇春,男,漢族,甘肅省宕昌縣教育局學生資助管理中心主任,副高職稱,蘭州市文藝聯合會會員,隴南市書法協會會員、詩詞協會會員。出版《李遇春書畫詩文集》和《無意與春競--經典書法佳言85句解讀》。

小城與故事,願意為你提供場所。

請寫下你的故事,或者拍下你生活中的詩情畫意,尋找你的彼此,你的作伴者。我們一起同行,在未來未可知的人生旅途中,彼此溫暖,共同進步。

文李遇春

字李遇春

編排楊麗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公眾號 的精彩文章:

阿爾的至極欣然(4)——《痛快呀!梵高》
就醫之路陷阱多,你能躲過幾個?
你會福瑞絲帶兒嗎?
如何安全做瑜伽後彎?從這5個體式開始
中國正在進入下一個「暴利時代」,95%的人都不知道

TAG: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