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落筆凝香處,心花自在開

落筆凝香處,心花自在開

提筆時,不覺想起五代十國中吳越國的開國帝王錢鏐給王妃戴氏所寫書信:「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原因為吳王妃每年寒食節必回臨安,錢鏐甚為想念。一年春天王妃未歸,至春色將老,陌上花已發,故作此書信。書中無一字提及思念,愛卻通過那陌上的花香流連至你我的心田。

關於花,我想,大概在這世界上沒有哪種物品能以多種形式滿足我們對情感的訴求,早在《詩經 鄭風》中便留下「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芍藥」的美好。幸之,我能在生活中與花、與畫結緣,感受到當下的美好。

每一次繪畫前的鋪陳、備墨都好像是找回了靜定的開始,靜坐案前,賞玄墨在白盤中滋潤散開,當毛筆的纖維靜靜地在清水裡舒展時,我便找到了與自己相處最真實的一種儀式。心定下來了,便可細細的去看那朵花兒,它或許是玉立亭亭的幼荷一朵,亦或者是粗糲蒼虯的老松一段,於是,喜悅便充滿了內心,天地的大美也在此顯現了,雖無言,卻篤定。

接著,你的心便明朗了,只有心中明朗,才會去欣賞墨的五色之美。我會用輕若晨霧的淡墨去描繪那遠處的葉或淋漓的水,焦墨最適宜表現枯藤老枝,至於那葉脈、或者花瓣上的經絡則可以用重墨來試試了。天地縱然黑白,情深至筆端,虛與實的消長,洇染出一片寫意的花姿。

每周一次的中華花藝課程也是如此,在素手輕拿花枝、穩步蓄水的時候,呼吸也會隨著這慢而變得深沉而平緩。這是「忘我」的開始,生命的狀態變得輕鬆,以至於手中的花剪髮出的嘎吱聲也如同那頌砵的梵音一樣穿過肉體,直達內心。

好吧!開始調動所有的感受去體會和觀察每一根枝條的長度,去「舍」然後「得」,舍人為,得天趣。正如袁宏道在《瓶史》中稱道:「夫花之所謂整齊者,正以參差不齊,意態天然」。於是,這意態天然的花藝作品便傳遞了我們的表達。

花事雖好,不過四季。與其在不可求的昨日里緬懷,在不可知的明日里虛妄,還不如花開時折枝插瓶,花謝時落墨凝香,安穩便成就了我們。

聯繫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耘綺花藝 的精彩文章:

TAG:耘綺花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