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成長的故事:以「說」實現「三會」目標

成長的故事:以「說」實現「三會」目標

今年新加入教師行列,從暑假緊張有序的培訓開始,我雖然已經半步踏入了講台,但實在苦於沒有在教師一線「行萬里路」的經驗,面對課堂和學生,出現過教多學少、基礎不牢、本末倒置的問題。慶幸的是,學校發起了師徒結對培訓計劃,在骨幹教師以及周邊優秀老教師的指導和帶領下,我逐漸抓住了教學和課堂的主旋律,對學生的管理,也摸到了一些新思路和新方法。

一首英文歌引發的課堂靈感

學生的反饋激發了我的教學靈感,於是我把這些歌曲作為上課前的鈴聲,雖然三年級的他們很好動,在這些英語歌曲的吸引下,他們很自覺地回到座位,期待課堂的開始。我定期利用課前幾分鐘,教他們一首微信群推薦的英語歌曲,學生們也爭先恐後在課上回應,好像不會唱這些歌就錯過了課堂「時尚」。於是很多學生也回家開始重視我在群里推送的資料,好勝和好奇的他們,不想錯過任何一個在老師面前表現的機會,更不想在這門新科目的學習中,落後於其它同學。

英語歌曲是我課堂一個很好的激發點,課上激勵和課下有益的自主學習結合,讓他們很快在歌曲的旋律中,訓練了語音語調,打開了英語學習的興趣點。與此同時,我也把這些歌曲作為課堂常規的管理手段,每當課堂紀律散漫,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時候,我就隨口哼起一段大家都會的歌曲片段,他們就像進入遊樂園的心情一樣,重新開始回到課堂學習中。

一次語文教研活動帶來的新認識

英語雖然在我們國家還沒到母語教學的階段,但是學好英語必須學習母語教學的方法,既然沒有機會接觸英語的母語教學,但是放在我面前的語文教學,的確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於是我聽了一些語文學科的公開課,新老教師的方式方法可能大同小異,不過同年級段的都殊途同歸。一堂新課,四分之三的時間花在朗讀、熟讀、理解讀課文上,每一個層次的朗讀加深了一個難度級別,最後讀完,一節新課基本就把主要知識點講解完了。

英語提倡聽說讀寫,串起來這四個環節的,主要靠「說」,「說」能加強「聽」的準確度,「讀」的流暢度以及「寫」的素材庫。於是,我開始使用師傅教授的「課前三分鐘對話」模式,讓學生鞏固舊知識的流暢度和應用場景。我開始用「看圖說話」的模式,讓學生有意識整合學過的顏色、動物、數字等主題句式,嘗試多樣口語表達。我開始豐富課堂「說」的模式,課前預知學生預習程度「檢測說」,先做聽力後模仿開口說,聽完聽力靠記憶力複述說,進入新課對話場景跟磁帶、跟老師說,猜測對話場景及交際用語理解的說,創設新場景小組對話說,口語大比拼地道的說。這一「舊瓶裝新酒」的模式,每一個層次對準不同的訓練目標,一堂課能了解學生家庭作業預習情況,訓練學生有意識聽說,打開學生自主理解對話的思維窗口,最主要的是環環相扣「說」。當學生能夠對一篇課文倒背如流,信手拈來,離主要知識的掌握,距離也就越來越近。

一次考試深入教學的本真

在素質教育的引領下,考試的作用不在於衡量學生的優秀與否,反倒作為教師課堂質量的標準採樣本,越是注重基礎,內容紮實的課堂,在成績上反映出來越樂觀。開學以來進行了大型的兩次考試,我把這兩次考試的成績和學生的平時測試成績,以及課堂表現三者綜合對比,有了一些新發現。

首先,從教師的角度出發,課堂的局限性和基礎性彰顯出來。三年級上冊英語基本要求是「三會」:會認、會讀、會說,課堂基礎不牢,主要體現在這三個關係的交叉上,有的學生會讀不會認,會讀不會說,會說不會認,這些問題都嚴重影響了課堂實效,成為我下個學期主要攻克的難題。

其次,從成績看學生行為習慣和性格特點,又從因材施教的角度向我提出了更高要求。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每片葉子在每個季節、每個早晨和黃昏都會有所變化。學生的個體差異、群體差異、環境差異都影響著我的教學方式方法。從個體差異的角度講,學生成長的環境、家庭教育方式,會在性格、習慣和對待學習的方式上體現出來。比如有的班級「刺兒頭」,性格開朗、父母管理有方、自我競爭意識強,雖然常常是班級的搗蛋鬼,但是給他一份陽光,這樣的花朵常常開的很燦爛。群體差異又因為班級的個體不同,學生個體在群體中,又有不同的表現。有的班級整體氛圍活躍,班上最內斂的學生,也會表現得相對積極。比如,我每周推送的英文歌,班級氛圍平淡的,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學生會受到彼此感染,開始學習歌曲。而對熱情極高的那個班,人數就會上升到至少一半。

最後,環境差異與不可確定性越高,對學生的可塑性也越強。印象深刻的是班上一個單親家庭的女孩,她在同齡人里算是矮小的,總是把自己弄得很臟,課堂喜歡在自己的世界裡玩橡皮擦,家庭作業經常是空白,放學因為沒人接也是教室里最後離開的。從各方面讓我頭疼的這個學生,我也確實用過很多方法對她進行教育。直到有一天,我放學路上遇見她一個人回家,交談中了解到她母親因為工作原因,接送和作業都無法給予她再多的關懷。我才找到了和她對話的正確模式。在跟我的交談中,她表現出一種超乎年齡的淡定和自信,讓我突然回憶起一些細節。以前罰她補作業,她每次都很遵守諾言,並且主動把補完的作業讓我檢查,大部分作業基本做對。再拿成績來看,她一直是班上中等偏上的。這些細節讓我恍然大悟,這是一個思想和行為都很獨立的學生,我不能拿作業和習慣去評價這個學生生長的環境,這上學的一路,都是她一個人走,她走出了獨立和自信。而我應該做的是拋棄偏見,單獨跟她做一些交流和約定。

作為科任老師,我希望能像班主任一樣了解和懂得管理學生,課堂和教學質量,希望在新的學期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東勝區第十二小學唐燕妮)

評論功能現已開啟,我們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讚美!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熱切期盼親親們的留言。

求擁抱,求讚美,求關注。

秦智琳工作室

qzljygz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秦智琳工作室 的精彩文章:

TAG:秦智琳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