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現金瀕危?外媒熱議中國數字支付的爆炸性增長

現金瀕危?外媒熱議中國數字支付的爆炸性增長

「現金為王?在中國已經不是了。」

文/閆桂花

2017年8月4日,美國舊金山,當地碼頭一家紀念品銷售商店門口貼出大幅海報,推薦使用微信支付享受9折優惠。當地多家商店均已開通微信支付和支付寶支付。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作為全球首個引進紙幣的國家,中國可能很快會成為首個退出現金使用的社會」,這是VICE雜誌最近一篇文章里的斷言。

伴隨著全球無現金(cashless)潮流的崛起,國際媒體近期熱議中國在這股潮流中扮演的角色。「主要得益於中國蓬勃發展的金融科技,最近中國手機支付的崛起已經把現金逼近瀕危名單之內——估計跟穿山甲地位差不多。」VICE在上述文章中說。

新加坡《海峽時報》一篇評論文章說,在北京生活一段時間後的新加坡人回到過將面臨一個嚴峻問題,那就是得重新適應與現金打交道的日子。作者說,在北京生活一段時間後發現錢包已經成了多餘物品。

「中國(無現金社會)已經發展到了政府不得不提醒商戶和(數字)支付提供商,現金仍然是個有效的支付工具,」文章寫道。7月底,中國央行據傳約談螞蟻金服不讓阿里巴巴宣傳「無現金」字眼,並要求後者公開告知商戶不得拒收現金。

路透上周刊發了一段視頻,講述了在北京不用現金的一日生活,將數字支付的普及描述成「野心勃勃的經濟現象」。

美國國家公共電台(NPR)記者在杭州餐館、寺廟和公交地鐵上體驗了一把無現金生活,感嘆甚至連街頭藝人都通過刷二維碼收取賞錢。

「現金為王?在中國已經不是了。」《海峽時報》的文章總結道。彭博則直接稱中國掀起了一場「無現金革命」。

中國數字支付近年來發展迅猛。今年4月,聯合國旗下機構「Better Than Cash Alliance」發布統計報告,稱2016年中國數字支付市場規模達到了2.9萬億美元,短短的四年時間增長了20倍。其中,阿里巴巴的支付寶和騰訊旗下的微信佔據了全部數字支付市場份額90%。報告還表示,中國數字支付市場的發展可以為其他國家走向無現金社會提供經驗教訓。

艾瑞諮詢公司(iResearch)今年5月公布的報告則顯示,去年,中國手機支付規模達5.5萬億美元,是美國的近50倍。

儘管如此,萬事達顧問(MasterCard Advisors)上個月公開的一份報告顯示,在通往「無現金的旅程」中,數字支付呈現「爆炸性增長」的中國剛剛走過「初始階段」,進入「過渡階段」,其無現金支付比例為10%,遠低於新加坡、荷蘭、法國等處於「發展階段」的國家。

除中國外,印度因總理莫迪「廢鈔」、大力推行數字支付也被曾被視為可能最早走向無現金社會的國家之一,但現在,「廢鈔」改革效果備受質疑。在瑞典等北歐國家,非現金支付金額佔全部支付總額的比例甚至低到了1%,跟中國一樣,支付手段的發展是主要推動力之一。不過BBC最新一篇報道指出,儘管瑞典社會對數字支付的接納度很高,但仍面臨不小的障礙,其中包括,一些年老或者有過犯罪前科的人以及遊客等可能無法使用數字支付,一場名為「現金的反抗」的全國性抵制「無現金」運動已經出現;另外,網路安全隱患也是一個重要考量,今年夏天該國政府機構數字疑泄露事件差點引發了一場執政危機。

不過,接受媒體採訪的分析師對中國數字支付發展的前景普遍非常看好。聯合國「Better Than Cash Alliance」合作夥伴、調研公司Kapronasia創始人Zennon Kapron預計,到2030年,中國將完全變成「無現金社會」。

但中國人民銀行參事盛松成近日稱,未來,即使是推出所謂的數字貨幣,抑或是無現金社會,這些也都應該是由央行主導。盛松成說:「這一標準放之四海而皆準,因為涉及到貨幣傳導、利率調控、貨幣流通等,否則會擾亂貨幣政策,危及整個經濟。即使是支持無現金社會的個別國家,也是由央行推動,且存在人口少、素質高、GDP高的國家特性。」

不過,也有媒體擔心中國數字支付的「本土化」是否會妨礙在全球範圍內的支付和商業活動。美國《紐約時報》以日本為例稱,因為其本土老牌翻蓋手機能夠實現支付等多種功能,以至於該國遲遲沒有接納智能手機,成了技術上的落後者不過,報道也指出,無論是阿里巴巴還是騰訊,都在開始向外推廣它們的技術和服務。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界面 的精彩文章:

去這些城市旅遊的消費差不多能出趟國 2017中國城市人均旅遊消費榜發布
騰訊和阿里互換了在線音樂版權,網易雲音樂怎麼辦?
交大-南洋EMBA奏響「獅城」新篇章
王老吉為了變年輕,決定把自己變黑
氣候變化、大規模衝突、收入不平等……原來千禧一代關注的是這些

TAG:界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