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節連自己的小妾都不如,他到底是忠臣還是漢奸?
康熙三年,也就是公元1664年,錢謙益以八十三歲高齡病逝,葬於虞山南麓。那麼這個人到底是忠臣還是漢奸呢?人們為此爭論不休,不僅在其活著的時候,對他的態度是冰火兩重天,在其死後數百年,更是紛爭不斷,對他的評價也大相徑庭。
以近代著名歷史學家陳寅恪為代表的一派認為他是「身在曹營心在漢」,不僅如此,陳寅恪更是身體力行的寫了數百萬字的名著——《柳如是別傳》,以此來支持自己的觀點。認為錢謙益雖然投降了清朝,但是在之後與鄭成功聯繫反清復明,終瑕不掩瑜。這個觀點更是得到了顧誠先生的支持,其在《南明史》中寫道:「幕後聯絡東南和西南復明勢力高層人物的正是錢謙益」。
而以明史專家吳晗為代表的一派則認為錢謙益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漢奸小人。說他:「人品實在差的很,年輕時是個浪子,中年是熱衷的政客,晚年是投降的漢奸,居鄉時是土豪劣紳,在朝是貪官污吏。一生翻翻覆覆沒有立場,沒有民族氣節,除了想作官以外,從沒有想到別的」,這樣的評價不可謂不低。不僅這樣,連他投靠的後世主子乾隆帝也看不起這樣的小人,怒罵道:「平生談節義,兩姓事君王,進退都無據」。紀曉嵐更是「首鼠兩端,居心反覆」來評價他。
兩派的歷史學家對他的評價真可謂是兩極分化,這是一個複雜的人,一個很複雜的人。
你說他是忠臣吧,可在崇禎十七年(1644年)甲申之變後,明朝滅亡。清軍大舉南下,逼近南京城,其妻柳如是勸他與其一起投水死節時,卻出現了歷史上最好笑的一幕。沉思了良久,他走到水邊試了一下水,卻說:「今天這水太冷了,等水暖和了再跳」,柳如是知道他不想死,於是憤怒的說:「大丈夫死都不怕,還怕水冷乎?」說罷就一躍而下,就要跳入水中,卻給錢謙益給死死的拖住了。一個男人的勇氣竟然不如一個弱女子。而後,錢謙益更是率領諸位大臣在滂沱大雨中向清軍投降,清軍進城後頒布剃髮令,民眾對此不置可否。這時錢謙益又做出了「榜樣」,一天,他突然對家人說:「頭皮癢的厲害」,然後奪門而去。家人以為他要洗頭或者用篦子篦發。可是沒想到,他卻剪了頭髮,留著辮子進來了。時人有詩譏諷道:「錢公出處好胸襟,山斗才名天下聞。國破從新朝北闕,官高依舊老東林。」
可你要說他是奸臣吧,從順治六年(公元1649年)到順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整整十一年間在暗中策劃復明,一度做到了西南和東南海上反清復明的首席代表,以七十歲高齡,不顧年老體弱,親自赴金華策反總兵馬進寶反清。期間雖有數次失敗,然矢志不渝,更是將家資傾囊交給起義軍北伐。直到順治十七年,鄭成功、張煌言北伐失敗後,才心灰意冷,痛感「敗局真成萬古悲」。
如果,我是說如果,如果只看他從順治六年到順治十七年的作為,他簡直可以作為忠肝義膽的代名詞,甚至可以與臨死前高呼三聲「渡河」的宗澤相媲美。同樣,如果只看順治六年以前的作為,他就是一個漢奸小人,完全可以與他五百多年前的秦檜先生做朋友。可是從他的一生來看,只能說,這是一個複雜的人,一個十分複雜的人。


※驚訝?皇帝父子都是情種,愛美人不愛江山
※順治皇帝地宮空棺之謎:順治為何突然不治而亡
※沒有記載的歷史,多爾袞和孝庄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
※她一生歷經五個朝代,侍奉的四個男人三個成了皇帝
※鄭成功為什麼收復台灣,他的初心是什麼
TAG:順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