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網路美術館:推薦藝術家-王守森

中國網路美術館:推薦藝術家-王守森

王守森藝術簡歷

王守森,1954年生於山東高密,幻有齋堂主。畢業於空軍指揮學院。大學本科,歷任江蘇省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金陵印社理事。現任江蘇華夏藝術研究院副院長、江蘇《花鳥畫研究》編輯部主任、中國書畫研究院書法研究員、安徽省毛體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蘇青書畫院名譽院長。

自幼隨父學書,初法柳公權《玄秘塔碑》,後攻篆隸,並潛心研究行草書藝,真、草、隸、篆皆有涉獵,轉益多師。草書線條沉著老辣,用筆豪放爽利,注重筆法腕轉,運筆圓勁挺有拔,一氣呵成。八十年代初,師從畫壇泰斗亞明與林散之,二十一世紀初又拜圓霖和言恭達為師,研修書藝,書法作品多次在《中國書法》、《美術報》、《書法導報》、《藝術百家》等權威專業書畫報刊發表和推介。參加全國書畫展十餘次並獲獎,第二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獲提名獎,被授予「中國古文化優秀傳承者」、「二十一世紀中國書畫百傑」等稱號。在南京、常州、馬鞍山、宜興、淮安等多地舉辦書法作品展。草書橫幅長卷《辛稼軒詞》被國家民族博物館收藏,作品入編《全國書法美術優秀作品集》、《環球藝術》等。出版《王守森書法作品集》,並在《中國書法》、《中國書畫報》等報刊發表書法論文多篇,被中國詩書畫聯誼會、中國傳統藝術研究會授予「德藝雙馨藝術家」稱號,江蘇電視台「靚妝」專欄曾專題報道。作品被有關院校、博物館、文化館、政府機關、企業界及個人多家收藏。

萬象在旁 神思融通

文/吳向明

中國民族博物館2016年8月1日館藏檔案中記錄了王守森的草書長卷《辛稼軒詞》,作品長2.4米,這是自新中國成立以來繼毛澤東書法《七律長征》長卷之後的最長的草書長卷。

縱觀王守森草書作品,其筆法而言,用筆鋒利峭拔,骨立清剛,講究崎嶇變化,且快慢相襯,張斂齊陳,線條質感把控的道勁洒脫,富有韻律感,彰顯層次感和較強的生命力;其章法布局錯落有致,大小不拘,張弛有序,斂放有度,氣貫長虹,靈活生動;其墨法,鍾情於筆墨交融,枯潤濃淡,層次分明;其字法講究對比變化,在俯仰、粗細、急緩、交錯的神奇行走中,強化了草書的圓勁之美,體現出意境高遠悠長的晉人風韻。王守森認為,大草是帖學發展的最高產物,也是書法審美化與精神化發展的極致,從唐代以來,它代表了對魏晉書法產生以來的最高禮讚,它以魏晉二王草書的價值源頭,並將其推向高度。

王守森幼受庭訓,在書法上練就了一手童子功,又有幸得到了諸多名家的指導,在談到學書經歷時,他頗有感概的說:「學書法要一步一個腳印,循序漸進,不可一口吃個胖子,」他的作品靈動自然與他系統的書法理論學習、臨習諸多名帖是分不開的。他不斷地領會每一根線條,每一個點劃的形質所散發出來的意韻,不斷臨摹,不斷創作,如此反覆,從不懈怠。

1973年,王守森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經過幾十年的努力,他走進了傳統,走進了歷代書法諸大家,特別是走進了二王,他對二王清逸之氣的心摹手追,顯示出他尚古的審美味道,他認為二王是書法的最高境界,唐宋以降的書法均是發源於此。如果說二王書風具有厚朴、秀潤、莊重典雅之美的話,那麼王守森的書法則具有自我的秀逸韻律之美。王守森在醉心於翰墨世界的同時,他感到中國的書法藝術博大精深,同時又認識到,書法不是單純而孤立的,他發現了書法與文學的血脈關係,正如宋代黃庭堅所說:「學書要須胸中有道義,又廣義聖哲之學,書乃可貴。」他注重文人內涵,內斂的、包容的、人性的,這些完全符合了中國傳統文化大融合的特點。書理與人性從來沒有隔過,其他藝術門類也沒有隔過。書法重人格骨氣亦並非只是感情用事,還反映出儒家的價值觀,對於從孔孟之鄉走出來的齊魯漢子,他汲文學之源,灌書法之壤,發表多篇學書感悟,如《此中有真意》、《琴韻與墨韻》、《境由心生》、《心靜而能悟道》等,字字珠璣,非常精闢且獨到,他把這些看作是一種對書法藝術更深層面的詮釋,使書法的有機的性靈與生命自在渾融一體,讓人仰之。

王守森的行草書作應歸於「二王」一脈,在他那搖曳生姿的線條旋律中無不蕩漾出一許沁人心肺的清香,它的絕妙處在於寫出了境界,寫出了自我的自由精神,在他的筆下,浸淫著個體獨有的審美情趣,線條的快慢枯澀和墨色的暈潤變化中,將自己的情感思緒寓於黑白的線條世界中。從他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其字洒脫舒暢,凝練踏實,沒有對古風晉韻長期的手摹心追,絕不會有此氣象和表現。體察了他的書藝歷程,我們可以分辨出其書作主要有三個方面的特點。一是用筆凝重,下筆有由;二是不保守,不矜持;三是濃郁的書卷氣息。

王守森的隸書有意避開先前的莊重,在創作中自覺雜以行草筆法,輕鬆活潑,快筆點染,那些流美的墨線剎那間一掠而過,通篇之內充滿了靈動、輕鬆的意味,奇縱的隸書語式及富個性化風格。他的行草書法創作多取晉人風韻,以不偏不激,風度簡遠的中和之美構成了其個體書法創作的主要形象。其落筆混成有度,無絲毫露浮怯之意,其作出入懷素、王鐸,線條飄忽婉轉,靈動爽潔;章法緊密連貫,聚散自然,心手相得之際更有率真之趣。我們很難確切指出 他 是專學哪一家一派,這一方面體現了作者通過對古人作品的反覆臨習揣摩而獲得的技巧和把握能力;另一方面更反映出作者在學習古人的過程中還保持著清醒的自我意識,沒有被古法所束縛,並從中摸索和強化個人習性乃至風格特徵。

從王守森的書作來看,他在風格氣息上側重於對秀逸典雅的追求,他充分發揮自己用筆技巧嫻熟優勢的同時,更注重心態的調整控制,使其作品在面目的穩定性和精到程度上逐漸完善起來。其行書用筆雖得力於米芾較多,但稍加改變更加平衡和清健;結字在取法「二王」的基礎上,又融入趙雪松和董其昌的一些姿態特徵,草書則出入懷素、王鐸,線條飄忽婉轉,靈動爽潔;章法緊密連貫,聚散自然,心手相得之際更有率真之趣。他的用筆有一股從容洒脫的韻致。同時,又體現出意境的高遠悠長的晉人風韻。他的書作宗晉人卻了無塗脂抹粉的造作,可謂粉黛無施,朱粉無設,他援筆為書,彰顯了自己的意趣、意味和意願。可以說,只有虛靈的心懷,才能表裡澄澈,一片空明,構建晶瑩的審美意境。在意境的創造中,王守森傾情觀道,筆下的墨痕彷彿行雲流水,使已之書作超越了有限的形質,到一種忘我的境界,下筆果斷自如,通過用筆「寫」出來,寫出了味道,寫出了神韻。

清人劉熙載云:「書者,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如其人而已。」王守森的書法作品正是其學,其才,其志的完美結合。他對書法藝術有獨到的認識,對書法文化層面的理解與感悟,使他心無旁騖。書法於他而言是一種精神的自娛,是「獨與天地精神往來」,正是如此心態,讓他少了當下人們常有的心浮氣躁,而是以一種淡定而從容的心態神遊於魏晉,以超然的創作書寫出一種文化自覺。他在對傳統書法經典的繼承上,始終堅守「學古不泥古」,他在傳統文化的正脈上,實踐著他的書學思想,向著他的書法藝術的理想彼岸前行。

廣覽王守森的近期系列作品,可以說其創作是「古典風範」式的創新,他的作品飽含了一種東方民族的審美趣味,其審美理想是以「和」為貴的,他精能的就是將作品中各種對立的因素、成份和諧地統一起來,不片面的追求時風和潮流,他著力從儒家的中和思想中尋找智慧。他的創作之路正是在這種理念的支配下臻於自我完善的。

如今,他正值盛年,能夠不斷開拓視野,豐富學養、情操,在堅實的傳統文化中與時代精神緊緊契合,定能漸臻佳境,成為倍受關注的優秀書法家。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網路美術館 的精彩文章:

中國網路美術館:推薦藝術家-江加旺
中國網路美術館:推薦藝術家-蘇峰
中國網路美術館:推薦藝術家-譚志強
中國網路美術館:推薦藝術家-王應科
中國網路美術館:推薦藝術家-趙言斌

TAG:網路美術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