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攻城,前排士兵明知必死為何還往前沖?其實原因很簡單

古代攻城,前排士兵明知必死為何還往前沖?其實原因很簡單

經常看古裝戰爭劇的朋友一定見過這樣的場景,一群士兵扛著梯子登城衝鋒,而城牆上的守軍則放箭、扔石頭、倒火油,拚死抵抗。在火炮和炸藥出現以後,攻城時還可以集中一點炸出一個缺口,但在沒有火炮的時代,該怎麼辦呢?

《孫子兵法》早就交待過: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也就是說,攻城是萬般無奈的時候才會進行的。為什呢?因為實在是傷亡太大了,城上的守軍居高臨下,又有城垛防護,往往能做到以一敵十。

古代攻城,前排士兵明知必死為何還往前沖?其實原因很簡單

所以,古代遇到城池一般是三種處理方式:一是繞過去,二是圍困,三是引水灌城。但當這座城池繞不過去,附近又沒有大河,長期圍困又容易等來敵人援兵的時候就得強攻了。

比如三國時期,諸葛亮第二次北伐走的是陳倉道,遇到陳倉城無法繞過(否則糧道打不通),就不得不發起了強攻。當時陳倉守將郝昭只有千餘士兵,而諸葛亮兵力多達5萬。

史書記載說,蜀漢大軍用雲梯登城,結果都被郝昭用火箭燒死,非常慘烈,最終諸葛亮被迫退兵。其實歷史上像諸葛亮這樣不得不打攻堅戰的案例非常多。

古代攻城,前排士兵明知必死為何還往前沖?其實原因很簡單

那麼問題來了:在攻打堅城的時候,沖在第一排的士兵無疑死亡率是接近100%,那麼為什麼還會選擇往前沖呢,他們衝鋒的時候心理怎麼想的呢?其實原因無非是下面這三個:

1、將軍帶隊。

無論是新兵還是久經戰陣的老兵,面對弓弩齊射,石頭亂扔的城池,誰都知道九死一生,這個時候就得將軍帶頭了。劉邦在打下邑和嚙桑時,率先登城的是周勃,而打濮陽和城陽時,率先登城的是樊噲。

古代攻城,前排士兵明知必死為何還往前沖?其實原因很簡單

宋太祖在強攻北漢都城太原時,殿前指揮使都虞候石漢卿、內外馬步軍都軍頭王廷乂、東西班都指揮使李懷忠這些將領都是因為帶頭攻城,被流矢射死的。所以,連將軍都玩命了,做小兵的還有什麼理由不往前沖?


2、督戰隊督戰。

就算是將軍帶頭沖,可還是有怕死的士兵怎麼辦,後撤可不可以?不行,古代攻堅,往往有將軍親兵充當督戰隊,沒有命令自行後撤,一定會被射殺。那裝死行不行呢?更不行,死亡率比衝鋒還要高。倒下裝死,很容易被城上的流矢擊中,也容易被後續衝上來的同伴踩死。

古代攻城,前排士兵明知必死為何還往前沖?其實原因很簡單

即使命大躲過了前兩關,戰後無論是守城方還是攻城方打掃戰場,被發現無傷裝死,基本也是被處死的命運。


3、首登重賞。

由於攻打城池的難度遠遠高於野戰,所以歷朝歷代都對首先登上城樓的人予以重賞,而且賞賜程度比斬殺敵將還高。三國時東吳對首登之人直接封校尉(叫先登校尉),唐高祖李淵在打河南時,張士貴率先登城,光奴婢就賞賜了80人。明朝名將常遇春在投奔朱元璋後,也是靠著首登之功,一步步從盜寇成了明朝的鄂國公。

古代攻城,前排士兵明知必死為何還往前沖?其實原因很簡單

如果在率先登城時陣亡了,陣亡士兵家人往往也能得封爵和重賞慰問。所以,古代攻城時,第一排士兵往往都是賭徒心態,退是死,不如往前沖,或許還能有一線生機建功立業,就算戰死,家人也會得到撫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