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老東川人看完都哭了,那些正在消失的東川味道……

老東川人看完都哭了,那些正在消失的東川味道……

還記得小時候吃過的那些小吃

校園門口小攤售賣的味道嗎

如今東川的發展越來越迅速

記憶里的味道也隨著時間而漸漸消失

直到很久以後路過曾經童年生活的地方

才會偶然想起原來

在不經意間它們已經離我們很遠了

你還記得它們是誰嗎?

記憶里小時候趴在桌前做作業

窗外總會聽到「叮叮噹」的聲音

後來才知道這敲打的聲音聽久了聽起來就像叮叮糖

買上一袋吃,麥芽的香氣有點淡,會黏牙

含在嘴裡要好一會兒才會化軟

賣糖的大爺偶爾還跟一群小孩子說

要拔牙不用去醫院就吃這個糖

不過多年過去後

那個「叮叮噹」的聲音就再也沒有聽到了

攪攪糖是以白糖或麥芽糖為原料製成

味道很香甜,小朋友的最愛

金黃色的糖漿在兩根竹籤上纏繞

次數多了就會逐漸顯露出條條白絲

因為是用糖稀做的,有的時候也稱之為「拉絲糖」

不過對於80,90後來說最熟悉的名字還是「攪攪糖」

用扯好的白糖撒上黃豆面

有力道的師傅將糖團四面拉扯

大概需要十多分鐘的時間

就能將糖團扯成極細的絲糖

吃上一口除了有濃郁的甜味

還有豆面的香氣,十分好吃

豆末糖算是雲南麥芽糖里最有名的

由黃豆、白糖、飴糖手工製成

吃起來糖有很多層,每層都薄如紙

顏色偏黃白,每一顆糖似乎能裹上二十層糖衣

酥脆鮮香,甜而不膩,口感獨特

糯米坨是小時候校園門口最常見的小吃

採用油條,白糖等材料用糯米裹好捏成糰子狀

做的師傅要把糯米糰子捏的很緊

確保不會「露餡」後撒上白糖或豆面

糯米軟糯香甜,配著油條香酥的味道,十分好吃

米糕在雲南不同地區有其獨特的做法

有些放紅糖有些放白糖

但做出來的米糕都色白如玉

再用棗泥龍眼和紅綠色的蜜餞絲

製成一條條精緻的「分界線」

紅白綠顏色分明,秀色可餐,口味獨特誘人

這道小吃更不用說

是每個東川人上學時期的早點

用米粉和酵母發酵後加糖和雞蛋

調勻後再放入鍋里燜

然後燜到兩面都金黃色後便製成了

味道微甜,帶著奶味和米香

粑粑特別蓬鬆吃起來很酥軟

糖人是漢族傳統的手工技藝

用蔗糖和麥芽糖加熱後調製而成

加入可食用的顏料使之呈紅色和橘色

有各式形狀,最常見的就是轉轉盤的十二生肖

造型獨特,糖漿晶瑩剔透,味道香甜

夏日消暑的良品

味道清涼甜潤,富有韌性

是用豌豆蠶豆和小馬豆晒乾磨細後兌水

攪拌成黏糊狀冷卻後用模具切下製成

東川人常說「吃洋芋,長子弟」

所以東川人特別愛吃洋芋,百吃不膩

洋芋粑粑是東川街頭有名的小吃之一

加入調料並用土豆和澱粉製成餅狀

味道酥香,洋芋外焦里嫩

撒上干辣椒面味道更佳

以成熟的玉米製成的風味小吃

將玉米磨成稠漿然後捏成手掌大小

顏色一般偏黃,再用乾淨的玉米葉包好

製作簡單,口味清新,富有營養

雲南的風味小吃之一

用米磨成米漿後注入清水

邊淋邊用勺子攪動

用微火煮至糊狀後,再倒入冷水即成

並且加入糖水和調稀的玫瑰糖

味道爽嫩,清新淡雅微甜

或許每個人童年的記憶

已經不屬於是一種情懷

而是滿滿的小時候的味道

隨著我們的成長

它們雖然已經逐漸消失

但記憶里仍然味道猶存

你還記得哪些快消失的美食

留言吧,留言讓更多人看到

東川免費便民信息】有你想要的~

GIF/18K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春睿影視文化 的精彩文章:

TAG:春睿影視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