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2018 USNews最新排名背後:這不過是場抑制階層流動的金錢遊戲!

2018 USNews最新排名背後:這不過是場抑制階層流動的金錢遊戲!


昨天USNews發布了最新2018年USNews大學排排名。今年的排名看點不少,雖然大部分學校的排名都基本在預料之中,但仍有不少的變化。其實,US News的排名已經成為事實上的「組織和支配大學競爭的指引機制。」同時也是一場抑制階層流動的金錢遊戲!跟著主頁君前來揭秘。

From 視角

微信號:my_perspective



美國高等教育是一個競爭異常激烈的體系。這也是一個非常市場化系統,其成員的江湖地位很大程度基於其用戶感知,也就是說大學的聲望對於其學生申請和獲取知名僱主高收入職位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




而最近數十年來,大學聲望的量化指標則

由一個名叫US News的新聞雜誌社於1983年設立的排名系統

來確定







來自斯坦福大學,專業研究大學招生實踐的社會學家Michell Stevens表示

US News的排名已經成為事實上的「組織和支配大學競爭的指引機制

」 




她一針見血地指出:





「它們已經形成了一種特殊的治理模式。US News既非聯邦或州政府,也不是官方監管機構,亦無政府部門的背書。 




但它

事實上已經成為這個國家高等教育的監管機構

,因為學校本質上依靠US News來了解自身相對其他機構的地位;而家庭基本上已將US News排名作為高等教育市場的指南。「


 


大學竭盡全力提升自己的排名。

 一位TOP20大學的校長表示將該校課堂人數限制在19人,其原因是僅因為20人以下小課比例高有助於學校提高排名。在一些州,學校排名進入大學校長的考核體系。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受託人將獎金與校長合同中的排名掛鉤。




在佛羅里達州,州長Rick Scott設立了一項目標,即「該州有至少一所大學進入TOP10公立研究型公大學,以及兩所大學進入TOP25位的公立大學」。


 


US News表示排名並不應該起到如此之大的作用。US News首席數據戰略家羅伯特·莫爾斯(Robert Morse)說:




「我們沒有為任何學校制定入學標準。 我們排名的主要任務是為申請學生及其家長提供信息,我們所做的是衡量學術質量。這就是我們三十年以來一貫堅持的事業,我們堅信US News一直在提升高等教育數據的透明度。




我們所選擇的最佳大學排名方法和數據是衡量哪些學校代表了卓越學術機構的頂尖之選!


 

排名是基於莫爾斯所提及的15個加權標準的公式,綜合起來,對全美大學的學術質量提供了全面的概覽。他強調其結果,即大學能夠使學生畢業、以及每年吸引學生返校就讀的比率,是排名公式中最重要的部分。佔總數的30%。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指標,也沒有完美的排名,」莫爾斯指出。 「任何進行排名的人都要選擇使用哪些指標,無論這些指標的數量或多或少,人們總可以找到某種方式批評它。不過我們相信,當你匯總我們使用的15個指標時,我們確實提出了一個很好的衡量學校相對地位的方法。「


 


但在訪談中,大學校長和教育官員表示,

US News 採用的大部分衡量指標更為傾向於有錢的申請人和學生的利益,並提供了每項指標究竟如何加劇校園不平等的案例。


 




根據US News,「大學的學術氛圍部分取決於學生群體的能力和志向。」為了衡量這一點,該排名機構主要考察標準化考試成績。

大學入學標準化測試SAT和ACT佔大學選拔度指標的65%。高中階段排名占另外25%,而大學錄取率則占剩下10%。


 


但是研究表明,對於大學階段的學業表現,高中階段平均績點(GPA)比標準化考試分數起到更好的預測作用。與標準化考試分數相比,GPA與家庭富裕程度相關程度更低,來自有能力支付考前培訓家庭的學生標準化考試分數肯定更高。 




與此同時,

研究表明,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學生在人生早期接觸口語和辭彙機會較少,而這正是SAT測試的關鍵所在!


 

根據組織SAT考試的大學理事會,

來自最高家庭收入段的學生在SAT所有分項部分都比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學生高出至少130分。而父母擁有研究生學位的學生,比父母僅高中畢業的學生,在所有分項部分高出100分。


 


US News的莫爾斯(Morse)表示,該排名機構給予標準化考試分數更高的比重,是因為它們比GPA更普遍,很多高中並沒有在成績單中公布學生的GPA。而且越來越多的高中不再公布學生排名。


 


排名指標的這一部分也考量錄取率,即錄取學生人數與申請總人數的比例。 

學校通過採用諸如早期決定(Early Decision)等招生策略,成為博弈此項統計數據的大師



在早期決定申請方案中,申請人如被錄取,必須承諾到校就讀。通過錄取更多申請早期決定的孩子,由於這些學生無法拒絕接受錄取,因此學校可以錄取較少數量的學生,從而總體上顯得選拔度更高。


 


研究表明

早期決定方案對低收入家庭的學生不利。

 傑克·肯特·庫克基金會發現,來自年收入低於5萬美元家庭的高分學生只有16%申請了早期決定,而收入超過25萬美元家庭的高分學生中,則有29%選擇ED方案。 另一項研究則發現「

就讀優質高中提升了學生通過早期決定就讀大學的幾率

」。


 


這並非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好處:第二項研究認為提早申請使得學生在招生過程擁有的優勢相當於SAT分數增加100分。

 該研究指出:「再次證明,社會特權和隨之而來的文化資本似乎是相輔相成的。」







用于衡量學校每個學生和教師的支出。 根據US News,「慷慨的學生人均支出表明一所大學有能力提供多樣化的項目和服務。「


 


但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校長Christ指出,僅用簡單的算術就可以看出,如果想增加學生人均支出,那麼大學應該錄取更有錢的學生。這是因為他們需求的經濟資助較少,從而釋放更多資金投入於US News所關注的指標,比如僱用更多的教師來保持較小的班級規模。


 


某些大學給教師加薪,其唯一目的即提高US News的排名,目前在斯坦福大學的社會學家Stevens回憶道,當他於20世紀90年代在一所小型文理學院任教時,

所有教師一夜之間被加薪15%,並被告知加薪目的要改善學校的排名。


 


同樣,提高大學排名一種簡單方法是學費漲價,支出增加。 貝勒大學是德克薩斯州的一所私立基督教學校,於2002年制定「貝勒2012」戰略計劃,目標是在10年內排名進入前50。 




根據2014年度報告,該校在各種項目以及教職人員薪水中投入了數億美元,至2012年排到75位。 接著在去年9月發布的2017年排名中該校達到71名。但是如此之高的支出同樣推高了學費。 2002年貝勒大學每年收取17,214美元的學費/其他費用。 今年上述費用已經飆升至44,040美元。


 


對於支出的鼓勵對於公立大學更成為一個突出問題,由於各州立法機關削減高等教育經費,因此公立大學已經被迫更多倚重學費。 根據預算和政策優先事項中心的一項研究,

公立高等院校的學費在過去十年中增加了至少28%,其漲幅超過私立院校。


 





根據US News,這項對大學領導者的調查,頂尖學者 – 校長,教務長和院長們 – 有機會對同儕機構的無形資產,例如教師對教學的奉獻精神等,做出評價。」大學校長對US News所聲稱的同類機構進行評比。




批評者質疑該衡量標準的合理性。多數大學領導者對於數十家同行的了解沒有那麼充分,從而無法提供有意義的反饋。與此同時,有些校長被指故意壓低評分打壓競爭學校,從而使自己的學校顯得較為出色。


 


還有一個類似的對於高中升學輔導員和大學申請顧問調查—很多大學領導者,包括前阿默斯特學院院長安東尼馬克思指出高中升學顧問在貧窮地區的學校根據就不存在。




根據聯邦數據,約85萬名高中生就讀的全美約20%的高中學校 –- 沒有聘用任何大學升學輔導員。同樣根據聯邦數據,在某些州,包括加利福尼亞州和亞利桑那州,每位高中升學輔導員須輔導超過800名學生。




大學領導人指出,根據本項排名指標,US News鼓勵精英大學僅需建立和維繫富裕高中的關係。







根據US News:捐贈是學生滿意度的間接衡量指標; 如果認為自己在校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學生更願意為母校做出貢獻。但是,精英大學有著關照校友孩子的悠久歷史,從而確保捐款的流入。 




根據哈佛大學校報的數據,百分之四十的哈佛大學2021屆本科生為所謂的傳承學生,這意味著他們至少有一位親屬就讀過該校。這明顯有損來自低收入家庭,通常是家族第一代大申請人的錄取機會。







這是排名體系對低收入學生最有幫助的部分。畢業學生越多學校獲得更多鼓勵。 而US News給予更好地幫助低收入學生畢業的學校給予特別獎勵。


 


但是,這項指標也有利於低收入學生較少的學校。 多數排名頂尖的大學擁有很大比例來自高收入家庭的學生,這些學生沒有任何可能導致其可能退學的經濟壓力。大學理事會的數據顯示,來自收入居前25%家庭的學生畢業生率比收入墊底25%家庭的學生高出約13個百分點。




上述差距的程度似乎還在增長。

據賓夕法尼亞大學的一項調查顯示,2014年上半年來自前50%收入家庭的學生占學士學位獲得者的77%,高於1970年的72%。







綜合性大學








文理學院














本文系授權發布,From 視角,微信號:my_perspective,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INSIGHT CHINA 誠意推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NSIGHT CHINA 的精彩文章:

外國直男最不喜歡妹子的這10種打扮!我們穿個緊身褲招你惹你了?
史上最丑最貴的iPhone誕生?網友們的吐槽比發布會精彩「X」倍!
被親媽誣陷吸毒,遭閨蜜插刀,張韶涵從加拿大打工妹蛻變成了女王

TAG:INSIGHT CH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