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家傳常見的古錢幣價格,與現在市場行情分析

家傳常見的古錢幣價格,與現在市場行情分析

銅錢,在中國古代作為官方認證的交易憑證,在中國歷史上佔據著重要歷史地位。而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也出現了替代古代銅錢的憑證,銅錢也並沒有因此而沒落,反而銅錢的收藏價值和藝術價值也越來越高。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學習下銅幣的知識,了解下家傳銅幣的市場價值

一:開國紀念幣(雙旗幣銅)

1911年辛亥革命勝利後,清帝退位,中華民國成立。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先驅者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並在頒布的「臨時大總統令」中提出要「另刊新模,鼓鑄紀念幣」,隨後武昌和南京兩處造幣廠率先鑄行了 「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銅元輔幣,以十文面值的為主,在全國大量發行以取代清朝銅元。這就是「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 銅元的由來。 無庸置疑,這種銅元的幣名很明確,就是「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根據錢幣收藏界的一般共識,對一種錢幣,應該把可以明確幣名或顯示錢幣最主要特徵的一面稱為「面」,而把其相對的另一面稱為「背」,據此我們應該把此幣最能區別於前朝銅元,並具有鮮明的劃時代革命和進步意義的有「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以下簡稱開國紀念幣)字樣的一面稱為面,而把其對應記值的另一面稱為背。其近幾年市場成交價30~80萬左右

二:四川銅幣(軍政府造)

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是銅元收藏研究中數量很大,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品類,甚至可以說是民國銅元的主體品種。1911年辛亥革命勝利後,清帝退位,中華民國成立,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是由民國政府發行的一款紀念銅錢,正面「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字樣,十文,背面交叉龍旗。銅幣當時面值以當十、當二十為主,當五十面值的相當少見,非常珍貴。其價值60~180萬左右

三:清 大清銅幣

大清銅幣,學名清代機制銅圓,錢面中央有「大清銅幣」四個漢字,內嵌一小字代表地名,上端是滿文「大清銅幣」字樣,兩側為年份。邊緣中間分別「戶部」二漢字,下端為「當制錢十文」。錢背中央為蟠龍,上端是「光緒(或宣統)年造」,下端英文「Tai-Ching Ti-Kuo Coper Coin」字樣(大清帝國銅幣)。各地鑄造比較統一。鑄造始於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止於1911年(宣統三年),流通時間較短。因其版面設計優雅,雕刻精良,且存世量極為稀少,大清銅幣光緒年戶部造當十被譽為中國近代制幣中的十大名譽品之一。其市場價值幾千到上百萬不等

四:光緒元寶(銅幣)

清末銅價劇漲,民間毀錢為銅,以獲數倍之利,市面出現錢荒。廣東因停鑄制錢,市面制錢日乏,小額流通十分不便。為救錢荒,同時受香港銅元及外幣影響,光緒26年6月,兩廣總督德壽與前總督李鴻章奏准廣東仿香港銅仙鑄造機制銅元。故清代機制銅元的鑄造由廣東伊始。繼而福建、江蘇、四川等省相繼仿鑄。銅元。另有當二十的光緒元寶,正面為「光緒元寶」,外緣上為滿文及戶部(或省名),下為當制錢二十文。其市場價值幾千到上百萬不等

五:咸豐重寶

清寶泉局重寶當十「珍寶」版鐵范銅一枚估價3000-3500,直徑39mm較少見,極美品;清寶源局咸豐重寶當十母錢一枚估價4000-5000,直徑34mm,少見,極美品;清寶源局咸豐重寶當十雕母一枚,直徑38mm,黃銅質,銅質精良,雕工細膩,錢體呈晶瑩古色包漿,品相完美,甚為難得。估價50000-80000。

五:崇寧重寶

崇寧重寶每一枚重量在10克上下,相當於崇寧通寶小平錢3枚的重量,但是它要當10枚小平錢花,當時百姓把小錢貯藏起來或被銷鑄為當十大錢,造成小錢奇缺。至今,想覓到崇寧通寶小平錢較難,正常品相的都在百萬以上。

古錢幣的投資價值、增幅大小與品相密切相關,錢幣有品相差異,其市場價值有幾倍,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差異。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從古到今天 的精彩文章:

開國紀念幣孫小頭,真的是因為產量大才慘遭成流通紀念幣?

TAG:從古到今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