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中藥 | 最常用的5種疏肝方葯,老中醫力薦!

中藥 | 最常用的5種疏肝方葯,老中醫力薦!


?

孩子感冒咳嗽,快試試小兒推拿,不打針不吃藥,簡單實用,非常有效!



已經是夏天了,炎熱的天氣、躁動的情緒,加上生活中的各種壓力,一個不小心,肝就可能吃不消,這看似剛強的「將軍之官」,很多時候也還是脆弱得很的。所幸,在一眾中醫方劑中,有不少方劑具有疏肝的效果,比如今天要介紹的這5個方劑,可是很經典的喲!




1、四逆散







【來源】

漢代張仲景《傷寒論》。




【組成】

柴胡、白芍、枳實、甘草。




【功效】

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主治】

肝脾氣鬱證。症見脅肋脹悶,脘腹疼痛,脈弦。現代常用於慢性肝炎、膽囊炎、膽石症、膽道蛔蟲病、胰腺炎、急性胃炎、急性闌尾炎、肋間神經痛等屬於肝鬱脾滯者。



【方解】

柴胡既可疏肝解郁,又可升清陽以使鬱熱外透,為君葯。芍藥養血斂陰,與柴胡相配,一升一斂,使郁透解而不傷陰,為臣葯。佐以枳實行氣散結,以增強舒暢氣機之效。炙甘草緩急和中,又能調和諸葯為使。




【臨證發揮】

陳老臨證中善用此方加減治療慢性胃炎、胃潰瘍等病。臨床常用治療肝胃不和的代表方劑柴胡疏肝散,即由本方化裁而來。臨證中,陳老喜歡加烏貝散(烏賊骨、浙貝母)制酸止痛,疼痛嚴重時加延胡索、香附、烏葯、川楝子等行氣活血止痛。因四逆散中有芍藥、甘草,芍藥味酸,甘草味甘,酸甘相合既可化陰又可止痛,此即仲景之芍藥甘草湯,對緩解平滑肌痙攣有很好的療效。




對於膽囊炎患者,陳老喜用此方加金錢草、川楝子、烏葯、丹參、香附等,可利膽行氣、活血止痛。膽囊結石者加雞內金、廣金錢草、海金沙、川楝子、鬱金、延胡索等利膽排石。




2、柴胡疏肝散




【來源】

明代葉文齡《醫學統旨》。




【組成】

柴胡、枳殼、芍藥、川芎、香附、陳皮、甘草。




【功效】

疏肝解郁,行氣止痛。







【主治】

肝氣鬱滯證。症見脅肋脹痛,胸悶不適,喜太息,情志抑鬱,心煩易怒,或噯氣,脘腹脹滿,脈弦。現代常用於肝炎、慢性胃炎、膽囊炎、脅間神經痛等屬肝鬱氣滯者。




【方解】

方用四逆散去枳實,加陳皮、枳殼、川芎、香附,增強疏肝行氣、活血止痛之效,故服後肝氣條達,血脈通暢,痛止而諸症亦除。



【臨證發揮】

臨證見有肝胃不和之胃痛,採用柴胡疏肝散加減,效果尤佳。另外,對肝氣鬱滯之胸痹、脅痛,運用柴胡疏肝散合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品,效果顯著;對婦人之乳腺增生、月經前期乳房脹痛之症,採用柴胡疏肝散合逍遙丸加減,功效倍增。




3、逍遙散




【來源】

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

當歸、白芍、柴胡、白朮、茯苓、甘草、生薑、薄荷。




【功效】

疏肝解郁,健脾和營。




【主治】

肝鬱血虛證。症見兩脅作痛,寒熱往來,頭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月經不調,乳房作脹,脈弦而虛。現代常用於慢性肝炎、肝硬化、膽石症、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胃腸神經官能症、經前期緊張症、乳腺小葉增生、更年期綜合征、盆腔炎、不孕症、子宮肌瘤等屬肝鬱血虛脾弱者。




【方解】

柴胡疏肝解郁,當歸、白芍養血柔肝。尤其當歸之芳香可以行氣,味甘可以緩急,更是肝鬱血虛之要葯。白朮、茯苓健脾祛濕,使運化有權,氣血生化有源。炙甘草益氣補中,緩肝之急,雖為佐使之品,卻有襄贊之功。生薑煨過,溫胃和中之力益專。薄荷少許,助柴胡疏肝鬱而散肝熱。如此配伍既補肝體,又助肝用,氣血兼顧,肝脾並治。




本方加牡丹皮、黑山梔各一錢,名加味逍遙散或丹梔逍遙散。治怒氣傷肝,血少化火之證。以牡丹皮能入肝膽血分,以清瀉其火邪;山梔入營分,能引上焦心肺之熱屈曲下行,合於前方中解郁散火,火退則諸病皆愈。




【臨證發揮】

陳老認為,逍遙散及丹梔逍遙散不僅適用於婦人,男子如果遇到肝鬱血虛之證,亦可運用。另外,採用逍遙散及丹梔逍遙散加減,治療肝鬱脾虛、肝鬱化火之不寐及乳腺增生、甲亢、月經不調等疾病效果顯著。




4、一貫煎



【來源】

清代魏玉璜《柳州醫話》。




【組成】

北沙參、麥冬、生地黃、當歸、枸杞子、川楝子。




【功效】

滋陰疏肝。




【主治】

肝腎陰虛,肝氣不舒證。症見胸脘脅痛,泛吐酸水,咽干口燥,舌紅少津,脈細弱或虛弦。並治疝氣瘕聚。現代常用於慢性肝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肋間神經痛、神經官能症等屬陰虛肝鬱者。




【方解】

方中重用生地黃為君,滋陰養血,補益肝腎。北沙參、麥冬、當歸、枸杞子為臣,益陰養血柔肝,配合君葯以補肝體,育陰而涵陽。並佐以少量川楝子,疏肝泄熱,理氣止痛,復肝木條達之性,該葯苦寒,但與大量甘寒滋陰養血葯配伍,則無苦燥傷陰之弊。諸葯合用,使肝體得以濡養,肝氣得以條達,胸脘脅痛等症得以解除。




【臨證發揮】

陳老認為,一貫煎與逍遙散都有疏肝理氣作用,均可治療肝鬱不舒所致之脅痛。不同的是,逍遙散疏肝養血健脾的作用較強,主治肝鬱血虛所致脅痛,並伴有神疲食少等症;一貫煎滋養肝腎的作用較強,主治肝腎陰虛的脅痛,並見吞酸吐苦等。陳老在臨證中,對於乙肝之肝腎陰虛脅下隱痛,遇勞即發者,多採用逍遙散加味;對於慢性萎縮性胃炎證屬胃陰不足者,宜採用一貫煎加味。




5、杞菊地黃丸




【來源】

清代董西園《醫級寶鑒》。




【組成】

熟地黃、山茱萸、懷山藥、牡丹皮、茯苓、澤瀉、枸杞子、白菊花。




【功效】

滋腎養肝。




【主治】

肝腎陰虧證。症見眩暈耳鳴,羞明畏光,迎風流淚,視物昏花。現代常用於慢性腎炎、高血壓病、糖尿病、肺結核、腎結核、甲狀腺功能亢進、中心性視網膜炎及無排卵性功能性子宮出血、更年期綜合征等屬肝腎陰虛者。




【方解】

本方由六味地黃丸加枸杞子、菊花而成。六味地黃丸滋補腎陰;枸杞子補腎益精,養肝明目;菊花善清利頭目,宣散肝經之熱。諸葯合用,具有補益肝腎之陰、清肝明目之效。




【臨證發揮】

陳老臨證多用此方治療肝腎陰虛之乾眼症、迎風流淚、眩暈、高血壓病等。




本文摘自《杏苑心悟:全國名老中醫陳意臨床經驗集》(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夏永良,陳珺主編)。分享自雲南中醫。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信箱:tg@weizy.cn(歡迎您原創投稿)

⊙責任編輯:小淇(微信號:13554912072)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刮痧拔罐艾灸圖解 的精彩文章:

養身 | 脊柱是男人的龍脈,女人的鳳骨!
中醫 | 脾胃為後天之本,脾胃虛弱6大癥狀及解決方法
刮痧拔罐 | 刮痧拔罐與穴位密不可分,記住這12個急救穴位!
最常用的5種疏肝方葯,老中醫力薦!

TAG:刮痧拔罐艾灸圖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