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以為「無現金社會」就是不帶錢包?這些關鍵問題你可想過

你以為「無現金社會」就是不帶錢包?這些關鍵問題你可想過

不帶錢包出門,你會擔憂嗎?

一份研究報告顯示,84%的調研對象表示,不帶錢、只帶手機出門可以很「淡定」。超過70%的人表示,100元現金可用超過一周。

非現金支付發達了,是不是現金就不再重要,可有可無了?

有專家表示,如果一味地「消滅現金」,一個直接後果是,那些不會或未能使用現代支付手段的弱勢群體,將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數字棄民」。

隨著移動支付的普及,其安全風險也在不斷上升。如何給移動支付安全加上一把鎖?

業內人士稱,移動支付是一個有機生態,需要生態中的每一個成員互相協作,從各個環節上清除黑色產業的滋生空間,共同築起支付安全的堡壘。

如何正確看待發展迅猛的移動支付?

《經濟日報》近期刊發系列報道,帶你看懂「無現金」的那些事。

便利催生業態變化

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全國共辦理移動支付業務93.04億筆,金額60.65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5.71%和16.35%,依然保持著高速增長。

在數字之外,移動支付與實體經濟之間的融合也更加深入。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賈晉京告訴記者,「我們計算了移動支付的行業分布,北上廣深在10個行業中的9個佔據了前4名,唯一的例外是教育,杭州排在深圳之前,位列第四,原因顯然在於杭州與深圳相比高校更加集中,這就說明,移動支付的分布和實體經濟的分布基本一致,已經滲透到了各行各業」。

但更重要的是,以移動支付為基礎,新的業態開始不斷產生。微信支付餐飲出行負責人許陽輝表示:拿停車這件事來說,2014年時人們可以掃碼交停車費,但後來就變成了只要在手機上輸入車牌號,就會自動顯示你要交多少停車費。「到了去年,智慧停車應運而生,只要開車入場,可以自動識別車牌號,微信支付可以完全自動扣費,將停車費付給交費處,新業態的產生,基礎還是移動支付。」

數據「賦能」新零售

移動支付帶來的不僅是便利和效率,更重要的是,移動支付帶來的數據化,能夠更好地連接商家和用戶,有助於更精準地研發產品,設計營銷策略。特步CRM(客戶關係管理)運營中心總監說得相當直白:「傳統零售有三個痛點:效率低、反應慢、成本高,但通過移動支付,我們就有辦法觸達、識別、洞察我們的消費者,用技術來重構線下實體零售。」他告訴記者,「通過移動支付,我們現在可以一鍵註冊會員,在一年時間裡,特步的會員就從1000多萬變成3000多萬。我們為會員提供包括終身保修、免費洗鞋等服務,吸引他們再次到店,同時有針對性地給予優惠,比如新品上市399元一雙,但500會員積分就能優惠50元,90%以上的會員都會選擇再次購買。」

微信支付行業運營總監白振傑表示:「微信支付不僅是支付,微信還可以給商家提供營銷、數字、數據上的幫助等,商家觸達消費者的方式得到了改變,可以為消費者提供更精準化的營銷,這些都是移動支付給商業主體帶來的價值。」

與此同時,幫助傳統商業提升效能的第三方服務商也應運而生。白振傑表示:「在微信平台上,現在服務商的數量已經是以萬為計量單位,全國覆蓋了幾百個城市,所接入的商戶超過百萬級別,覆蓋了各行各業。」

現金支付的便利性不可替代

非現金支付發達了,是不是現金就不再重要,可有可無了?

央行數據顯示,雖然當前非現金支付工具發展普及很快,但現金使用不減反增。2013年以來,我國流通中現金依然保持凈增長態勢。在世界範圍內,現金也仍然在大量流通使用。近10年來,美元、歐元、日元、英鎊、加元、澳元和韓元等貨幣現金流通量佔GDP比例穩步上升。

非現金支付的發展也帶來了新問題,比如部分商戶拒絕現金支付就引發了廣泛討論。

「『非現金』並不是『不收現金』。」 萬事達卡中國區總裁常青認為,國內一些第三方支付機構也在呼籲,無論是使用現金、銀行卡或電子錢包的消費者,都應得到他們所需要的服務。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則表示了對「數字鴻溝」問題的擔憂。他認為,如果一味地「消滅現金」,一個直接後果是,那些不會或未能使用現代支付手段的弱勢群體,將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數字棄民」。

「從現實情況看,當下還有不少人依賴現金支付。」董希淼認為,尤其是對於中老年人和在農村地區,現金支付還將是重要的支付方式。

隨著電子支付的普及,未來現金使用可能會有所減少。董希淼表示,但相比電子支付需要電力、機具和一定的技能作為前提條件,現金使用的便利性和普惠性仍是不可替代的。

給移動支付加把鎖

「支付是實現價值創造和價值交換的最後一個環節,中國作為當今全球電子商務和移動支付發展最迅速的市場,支付安全的重要性遠遠超過了以往任何時候。」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長助理楊濤如是說。

移動支付安全風險不斷上升,原因在於場景的豐富和線上線下的打通。Visa首席風險官艾睿琪表示:「隨著越來越多的場景、場所、設備和人成為支付的接入點,支付風險會繼續存在並持續上升。」

在支付廠商們看來,如何在確保支付效率和便捷的同時,不斷提升安全性,是目前首要的任務。騰訊微信支付研發中心負責人周俊就表示,一方面是基本的技術底層要加強,在系統安全方面要能夠應對黑客侵襲、應急處理等種種情況;另一方面就是要不斷採用新技術,比如在客戶端識別,防控外部風險,甚至不斷加入生物識別的能力。此外,還要以多種手段,比如事後賠償、保險公司承保等,來提高用戶消費行為的安全係數。

此外,效率與安全之間的平衡也需要整個產業的協同與合作。騰訊支付基礎平台與金融應用線上支付安全項目管理總監周治明也表示:「移動支付是一個有機生態,需要生態中的每一個成員互相協作,從各個環節上清除黑色產業的滋生空間,共同築起支付安全的堡壘。」

眾多專家也表示,支付安全並非僅停留在技術層面。楊濤告訴記者:「除了產品本身的安全性外,也要關注支付流程中會不會出現其他風險,比如支付機構在支付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流動性風險,虛擬化的移動支付有可能帶來洗錢的風險,這些同樣屬於支付安全的範疇,它有可能在更宏觀的層面給整個金融市場秩序帶來衝擊和影響。」

隱私保護任重道遠

在與支付安全相關的諸多領域中,信息泄露可謂「重災區」。一項針對1000位用戶在線調查顯示,21.7%的用戶曾因網購、論壇、微信等遭遇過信息泄露,56.8%的用戶對互聯網信息安全表示出擔憂。

泄密事件為何頻頻發生?廣州金鵬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詹朝霞認為,違法成本低,法律監管缺失是「泄密」事件一再出現的根源。從法律層面來看,各類服務提供商,基於提供服務所採集的用戶信息數據,具有嚴格保密的法律義務,但相關規定中卻沒有設置任何對應的處罰措施,違法成本極低。

據了解,不少移動支付相關平台在隱私條款的設置上「避重就輕」。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曹磊介紹說,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審查了38家移動支付相關平台的用戶合規條款,發現其中有86.84%存在信息安全問題,如涉嫌違規收集或免除自身對用戶信息保護責任等。

鑒於當前的情況,工信部、公安部、國家標準委等部門自7月底開始啟動隱私條款專項工作,對電商和生活服務平台的隱私條款展開評審,京東、淘寶、支付寶隨後調整隱私政策,對個人信息的使用上均作出了相關規範。

浙江墾丁律師事務所聯合創始人麻策表示,儘管加強監管可以促使互聯網平台強化隱私保護,但消費者同樣需要提升支付安全意識。「實踐中很多盜刷事件的發生也是由於消費者安全意識不足所致。比如,消費者隨意登錄假WiFi,隨意刷二維碼等等,該類高風險行為就極易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套取消費者賬號信息。另外,消費者使用同樣的賬號和密碼登錄不同網站,也極易給不法分子提供連環盜號的便利性。」

來源 /經濟日報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1號投 的精彩文章:

TAG:1號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