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昂山素季的抉擇:寧得罪西方也不當「全民公敵」

昂山素季的抉擇:寧得罪西方也不當「全民公敵」

近日,位於緬甸西部的若開邦,因以「羅興亞人」聞名於世的若開穆斯林族群與緬甸政府軍及當地佛教民眾之間的衝突愈演愈烈,造成上千人員傷亡,大量平民外逃,引發國際社會廣泛關注。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緬甸執政黨「民盟」領袖、國務資政昂山素季則被西方輿論批評其態度「近乎冷血」而備受關注。難道她的態度能夠阻止這一切發生嗎?如果換位思考一下,不難發現,昂山素季或許也有她的「難言之隱」。

若開衝突持續升級

「羅興亞人」是指居住在緬甸西部若開邦的穆斯林。有關「羅興亞人」的起源問題,學術界一直有不同的聲音。接受較廣的一種說法是,英國殖民者是羅興亞問題形成的始作俑者。當年英國在統治緬甸後,從東印度地區招募大批勞工進入緬甸,從此他們世代生活於此,便是「羅興亞人」。二戰時期,「羅興亞人」淪為英國維持對緬甸殖民主義統治的工具,與反殖民統治的若干地區的佛教徒結下冤讎。此後,緬甸政府認為羅興亞人有分離主義傾向,因此從1962年起至今,緬甸政府一直將「羅興亞人」視為「非法入境」的孟加拉人,稱之為「賓格里」(意為「孟加拉族裔」)。他們無法享受正常的緬甸國民待遇,而且緬甸政府對他們的各方面活動也進行了嚴格限制。

在政府的高壓政策下,幾乎每年都有大量「羅興亞人」選擇逃離緬甸,前往孟加拉、印尼、馬來西亞和泰國等鄰國。但各鄰國內部問題眾多,尚且自顧不暇,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也經常拒絕接受前來投靠的「羅興亞人」。因此,關於運載「羅興亞人」的船隻無法靠岸,最終導致船傾人亡的報道也常見諸報端。

近年來,「羅興亞人」與若開邦佛教徒之間的矛盾日益激烈,直到兩周前衝突到達頂峰,迅速成為國際社會聚焦的一大熱點。8月25日,若開邦約30處警察哨所和一處軍事基地遭受武裝分子襲擊,多名軍警及政府人員喪生。自稱為「若開羅興亞救世軍」(ASRA)的「羅興亞人」武裝組織聲稱對此負責。緬甸政府軍立刻展開「反恐行動」,對該組織進行清剿。戰事不僅造成數千棟民舍遭毀,更是造成包括數百平民在內的1000多人死亡。而且,大量「羅興亞人」為逃避戰亂,紛紛越境逃往孟加拉。聯合國難民署估計,至今已有近30萬人逃入孟國境內。

另據CNN報道,「若開羅興亞救世軍」通過推特宣布,從10日起單方面停火一個月,並呼籲緬甸政府軍暫停軍事行動,以使人道主義救援組織得以安全運送物資,但此項呼籲並未得到緬甸政府任何回應。

西方輿論怒懟昂山素季

本次若開邦衝突將緬甸民盟領袖、國務資政昂山素季推到了國際輿論的風暴中心。在西方國家眼中,這位由他們苦心孤詣費盡心血培養出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在「羅興亞人」問題上卻表現得「近乎冷血」。她不僅未對緬甸軍方的「殘酷」的「種族清洗」和「大屠殺」進行譴責和制止,而且還反覆為緬甸政府的行為站台背書,甚至指責一些NGO組織為「恐怖分子」提供援助,「為虎作倀」。

昂山素季的表現完全背離了作為「西方民主價值觀捍衛者」的「光輝形象」。於是,氣急敗壞的西方媒體開始對昂山素季進行了鋪天蓋地的口誅筆伐,深深地透露出對昂山的極度失望。部分加拿大民眾還集體簽名,要求加政府收回曾授予昂山素季的「加拿大榮譽公民」稱號,一副「恩斷情絕」之象。

不少伊斯蘭國家也加入了對昂山素季的批評陣營,尤其以土耳其和馬來西亞為甚。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直指緬甸正在發動「種族滅絕」,他指責有關方面「在緬甸的大屠殺前保持沉默」。馬來西亞外長公開表示他對昂山素季的不滿。而在雅加達、伊斯蘭堡等地的緬甸大使館門前,憤怒的伊斯蘭民眾踩踏昂山素季照片以發泄不滿。馬爾地夫則暫時中斷了與緬甸的貿易往來,以示警告。

同為「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的巴基斯坦女孩馬拉拉在推特上發文,對「羅興亞人」的遭遇表示譴責,她呼籲昂山素季也「做出同樣的表態」。另一位諾獎得主、南非退休大主教圖圖則在社交媒體上發表了一封公開信,表達對緬甸境內正在發生的「種族清洗」的擔憂和痛心,呼籲昂山素季為「羅興亞人」、為正義和人權發聲。

然而,昂山素季似乎並不買賬。她不僅在Facebook上表示,「緬甸政府已經對若開邦所有民眾給予了所能做到的最好的保護」,而且她還以土耳其副總理在推特上發布「抹黑」緬甸政府的不實照片為例對國際輿論的批評進行了反擊。她表示,「這種虛假信息只是歪曲事實的冰山一角」。這樣的表態再次引發國際輿論的強烈憤慨,甚至有人在網路上發起了一項集體簽名,以呼籲「褫奪昂山素季諾貝爾和平獎」,目前簽名人數已近40萬。截至現在,針對昂山素季的輿論鞭撻不僅仍未平息,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勢。

「換位思考」或有答案

誠然,緬甸若開邦正在發生的戰亂是一場災難。不少無辜平民流離失所,甚至罹難身亡,令人惋惜。國際社會需要迅速行動起來,推動緬甸若開邦的民族和解,盡量避免形勢的進一步惡化。

然而,正如一些文章所質疑,昂山素季需要為此事承擔全部責任嗎?

對於若干邦正在上演的人道主義災難,昂山素季真實想法如何,我們不得而知。然而,作為一名曾經數次入獄的「民主鬥士」,深諳失去自由之苦楚,其內心深處必定存有對「羅興亞人」起碼的憐憫與同情。但是,除了保持沉默,她又能做什麼呢?在整場事件的過程中,從緬甸政府至普羅大眾,幾乎「異口同聲」,顯示緬甸主體社會在此問題上達成空前一致。如果我們換位思考一下,或許可以理解昂山素季的「兩難困境」。

昂山素季領導的「民盟」之所以得以執掌政權,所依靠的正是主體社會中的每一位民眾手中的選票。因此,作為國家領袖,昂山素季必須堅持認定「羅興亞人」為非法入境的異鄉人,因為這是緬甸法律所明文規定。1982年,緬甸政府頒布《緬甸公民法》,明確將「羅興亞人」劃分為非法入境的孟加拉人。如果昂山素季響應外界呼籲,譴責政府軍警進行「種族清洗」,那她無疑會立刻成為緬甸的「全民公敵」。那樣一來,她所苦心經營的緬甸轉型與國家民族和解便會重新陷入困境,對於本來就十分脆弱的緬甸,經濟社會發展更是無從談起。因此,昂山素季只能也必須選擇順應主流民意,視「羅興亞人」為非法入境者,與若開邦佛教徒民眾保持統一戰線。

而「民盟」執政一年多以來,政績不彰,不僅經濟發展乏善可陳,而且其所重點推進的全國民族和解也是收效不顯,導致民眾對於政府產生了一定的不滿情緒,各少數民族武裝割據勢力亦對與政府談判逐漸失去興趣。昂山素季雖然曾經表態,如果民眾不滿她的政績,她可以辭職。但是,作為一位有著政治抱負的政治家,毋庸置疑,她更希望能夠「以時間換取空間」,爭取形勢向有利於民盟執政的方向發展,最終實現緬甸和平與發展。而這一切,如果失去緬甸軍方的合作與支持,是絕無可能的。

外界普遍認為,敏昂萊總司令對於軍隊強有力的控制,令昂山素季在重大問題上必須高度重視軍方的立場,甚至執行軍方的決策。這也可以解釋,在若開邦衝突事件中,昂山素季為何甘願做「背鍋俠」?那是她有苦說不出。

退一步說,「羅興亞人」曾經充當英殖民主義者的打手,對若干邦佛教徒大打出手,在緬甸反英國殖民主義鬥爭中扮演過不光彩的角色。二戰時期,「羅興亞人」也曾作為英國抵抗日本的先鋒隊。而昂山素季的父親昂山將軍當年正是尋求與日本合作,共同對抗英人。作為昂山將軍之女,昂山素季對於「羅興亞人」的態度,亦不難理解。

同時,西方國家口惠而實不至,也令昂山素季及緬甸民眾對西方倍感失望。緬甸民眾對西方國家與昂山素季領導下的緬甸之間的經濟合作有著過高的預期,結果卻令他們大失所望。而當緬甸內政出現問題時,西方國家反而祭出「諾貝爾和平獎」和「捍衛人權」的大旗,令昂山素季不得不背負道德束縛,接受「道德拷問」。但昂山素季清楚地認識到,她的執政合法性來源於緬甸主流社會的支持,而非西方世界的搖旗吶喊。因此,在危機面前,她寧可得罪西方國家,也必須做出如此的選擇。

正如昂山素季自己所說,她只是一位「政治人士」,而非特蕾莎修女。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印軍美製超輕型榴彈炮試射中炸膛,美媒:肇事炮彈為印度國產
被傳去世的時候,89歲創業老人褚時健在家煮魚
玩電子遊戲等於不務正業嗎,有部紀錄片不這麼認為
白茫茫大地不幹凈
13名外援進球上雙,特維斯:我不要面子的啊

TAG:澎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