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國未來的海洋權益,需要多少艘航母來維護?

中國未來的海洋權益,需要多少艘航母來維護?

【軍武次位面】作者:TDK

GIF/919K

茫茫大洋,萬裏海疆,中國的海軍要有多少航母才夠用呢?

近段時間,一系列有關中國航母建設的新聞與消息,再一次在網路上引發了眾多網友的關注。9月1日,中國海軍在廣州舉行了超級補給艦「呼倫湖艦」的交接入列儀式。這艘滿載排水量高達為4.8萬噸的「超級奶媽」,標誌著中國海軍自此擁有了對航母編隊的高效伴隨保障能力。

965呼倫湖艦入列儀式

它的後續艦隻也在建造中了

除了最新服役的呼倫湖艦,中國某艦船研究所內,新型航母陸上測試設備的照片經過網友曝光之後,也引發了眾多軍迷對於新一代航空母艦的猜想。

新的一體化桅杆和平直「艦面」上停放的固定翼預警機(網傳代號KJ-600)

都在預示著在下一代國產航母將邁向更高的台階

新的航母陸上模擬/測試裝置的曝光,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之前曾經在軍事博物館裡展示過的,我國下一代航母方案的模型設想。

國產航母模型細節

隨著新質航母力量建設的穩步推進,一個經典問題又出現在了大家的面前。中國在未來需要建設多少艘航母?今天,軍武菌就和大家一起來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航母將執行何種任務?

有使用需求才會有建造需求,在探討我們到底要建造多少艘航母之前,我們首先要來梳理一下,我國的航母在未來,將會有著怎樣的任務需求。

首艘國產航母下水儀式

和制霸全球的美國海軍不同,中國的國家戰略和安全需求使得中國海軍並沒爭奪全球霸權的任務需要,我們的航母艦隊在現階段要做的,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的任務:

1、為中國水面艦隊撐起急需的外圍防空圈

2、為中國海基核力量,提供空中掩護

3、為中國海軍提供遠程火力打擊力量

4、作為大型的信息化海上作戰中心,整合中國海軍的海上作戰力量

5、快速反應,帶領海軍編隊,為中國保衛自己的海外利益,提供強而有力的海上機動/威懾力量

航母編隊的主戰力量是航空力量

有航母的艦隊將極大的拓展自己的海上防禦/打擊縱深,而沒有航母的艦隊,再與敵接近到艦/潛射反艦武器的射程前,將持續被動的面對,對方空中力量的不斷打擊(在靠近己方海岸,可以得到本方陸基其他兵種支援時另作考慮),在這樣的持續打擊面前,任你有多少「神盾」艦也將會被持續消耗到不能支持。

E-2D預警機作戰想定圖

先進固定翼艦載預警機的出現,使得航母艦隊的綜合作戰效能大大提高,這一能力正是未來中國的新型航母所必須具備的,換言之,我們將必然建造這樣類型的新型航母。

以E-2C預警機為例,其在航母艦隊作戰中的

陣型位置(圖源;《E-2系列艦載預警機》P134)

隨著中國海外利益的不斷拓展,中國對航母的需求實際上是在不斷上升的。

葉門撤僑行動中的我海軍官兵

在葉門撤僑行動當中,中國海軍從索馬利亞海域馳援的軍艦,需要靠泊海岸碼頭才能撤離僑民,但如果中國的僑民受困於更加深入的內陸地區,我們再執行此類任務時,就需要航空作業能力和對陸打擊能力更加強大的艦隊了。

維繫隨時的可用戰力,需要多個航母編隊的同時在役

同任何一種武器系統一樣,龐大而複雜的航母也需要相應的保養和維修時間,在一艘航母進入維護/休息/改裝時間時,它的戰鬥力也就不存在了,因此為了保證我們有隨時可用的航母機動力量,我們發展多支航母編隊是一項必然選擇。

美國艦隊的典型部署周期

以美國海軍為例,一艘美國航母在36個月為一個運轉周期的時間段里,可以用來實戰部署的時間一般只有59%(也就是21.5個月),在32個月為一個運轉周期的時間段里,可以使用的時間則為60%(也就是19個月)。而如果為了實戰部署的需要,強行擠占正常的訓練和養護時間,那麼就會不可避免的提高艦隊出現各種事故的概率,這是一種飲鴆止渴的行為。

老兵退伍,新人上艦,或者人員

調任新的崗位都需要相應的培訓和訓練時間

美國太平洋艦隊近來多次的撞船事件

就是不能保證訓練時間所導致

的典型反面案例

這還不包括航母使用中期,需要進行的為期數年的大修升級,以及因為一些不可控因素而停止使用的時間(撞船,火災等等)。另外,因為航母編隊不是只有一艘航母在役,所以在計算航母編隊的可使用時間時,如果有編隊內部的常規戰艦未能按時完成戰備,還會進一步拖累航母編隊的正常使用(在沒有多餘艦隻可以調來頂替的情況下)。

綜上,如果要保證一個國家可以隨時動用一個航母編隊投入緊急任務的話,那就需要三個航母戰鬥群,但是,如果我國海軍需要執行的任務強度有了升級,或是在某個海外地區有了常駐航母需求的話,三艘航母的保有數量也依舊有些局促。

雙航母戰鬥群的需求

美軍的常用威懾升級套路

就是派出雙航母戰鬥群

在相關海域進行威懾巡遊

在高強度的對敵作戰當中,一艘航空母艦隨艦搭載的各種補給,在經過一定時間的消耗之後,就需要進行再補給作業。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想繼續維持在該地區的對敵空中打擊,就要需要由另一艘航母對正在補給的航母進行掩護,並替代該航母執行相應的軍事任務。按照前文所述,如果只擁有三艘航母的話,那麼在一些緊急事件發生時,想湊齊一個完整的雙航母戰鬥群就比較困難了,而當航母數量達到4-6艘的規模時,就可以相對輕鬆的在第一時間,派出強大的雙航母編隊在相應海區維持較長時間的海上部署與交戰任務。

正在進行海上補給作業的美軍航母編隊

正在進行海上物資補給作業的航母內景

從機庫向外看,可以看到與航母並排航行的補給艦

此時的航母本身是相對脆弱的

航母艦隊的發展維持與國家的經濟承受能力

除去現實任務需要的考慮,我國航母發展階段和我國的經濟承受能力,也是決定航母編隊規模的重要因素(經濟因素甚至可以說是決定性因素),在綜合作戰能力上,我國現階段的001(遼寧艦)與002(新國產航母,之前網傳代號為001A)兩型航母均與世界先進水平有著相當大的差距。

美國人製作的福特號航母

與中國002型航母的對比圖(僅供參考)

在後續的航母選型上,採用彈射起飛的更大型的航母才是中國海軍的目標所在,但苦於航母建造及使用經驗缺乏的原因,我國的航母發展需要走一條漸進式的發展道路(通過相對多型航母的建造使用,來摸索最為適合我國海軍的理想航母構型),而一旦航母規模達到一定數量之後,出於航母換代和壽命到期後的正常更替需要,以及為了保持航母設計建造隊伍的持續發展的需要,都會持續不斷的設計建造新的航母,以維持航母數量的動態平衡及航母質量的穩步上升。

我國相關專業文獻對航母經濟性的論述

綜合各種實際因素的考慮,一般認為,在未來4-6個航母打擊群的體量是中國海軍(中期發展規劃)相對理想的艦隊規模。

更多有趣好玩的軍事文章、視頻、圖片、電影、遊戲,請關注「軍武次位面」微信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武次位面 的精彩文章:

朱日和大戰結束,「跨越-2017」展示出了中國陸軍什麼樣的新特點
別看T-54和T-55長得一樣,兩者可不是一回事,專門打核大戰的坦克
美國海軍設計最成功的驅逐艦,斷成2半依然不沉,宙斯盾艦的爸爸
台灣海軍訓練一船人嚇得半死:導彈掉落護衛艦甲板,幸好沒爆炸
9·11事件16周年,這個救了數千人的男人,壯舉傳頌至今

TAG:軍武次位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