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容 > 1000元一瓶的精華成本只值20元?為你掀開化妝品成本神秘的面紗

1000元一瓶的精華成本只值20元?為你掀開化妝品成本神秘的面紗

作為不剁手就不舒服的仙女,我們每年都為化妝品行業貢獻了不少搬磚錢。大家可能一邊忍痛刷卡,一邊都很想問:

一瓶水憑什麼賣得這麼貴?

為什麼同樣的一瓶精華國內國外價格差這麼多?

既然大牌有平價替代品我幹嘛還要花那麼多錢買大牌?

其實如果你在搜索引擎敲下護膚品利潤這幾個字,出現的新聞和消息會把你震得懷疑人生。

有誰不愛買化妝品呢?買買買讓人開心而且化妝品還能讓我們更美。可我們對化妝品到底了解多少?今天我就來說說有關化妝品成本的那些事。

化妝品真的暴利嗎?

一瓶50mL精華的價格組成

這張大家應該都很眼熟的產品成本圖數據,來自於行業內的財經記者。一眼看過去就能發現,一瓶千元的產品,原料和研發費用加起來還不到全部價格的10%,而廣告費用卻達到了30%以上。

就這麼一張手繪的圖可能公信力不足——你說多少就多少呀,有證據嗎。

那我們來看下面的這張圖:

這是某龍頭企業的2017年一季度財務報表。財報能代表企業最真實的財務情況,拿數據出來說話你總覺得有力量了吧。

我們能很清楚看到其中廣告和銷售的錢一共差不多是研發費用的16倍,佔總銷售額的一半以上,而毛利率更是達到70%左右。

這是什麼概念呢?對比其他行業比如手機,國內手機龍頭企業毛利率也只有20%左右。

這樣看起來,化妝品確實是「非常暴利」的行業呢。

一瓶面霜的加價之旅

這裡以一瓶中檔面霜為例,我們精通手繪的小仙女畫了它從原料開始的"加價旅程":

我們假設這個面霜品牌沒有自己的研發部門和工廠,那麼:

從開始的50g面霜半成品只要5元;

經過4元包材、3元生產管理成本和工廠利潤,最原始的品牌方銷售成本變成20元;

再加上市場廣告的投放和層層代理,最後到我們手上可能就要賣到近200元,加價率近10倍。

註:加價率=(銷售額-銷售成本)/銷售成本*100%

但背後的事實是什麼?

其實哦,在中國的零售店沒有50%毛利,幾乎就只有垮掉這個結局,哪怕是線上的天貓店,如果毛利在40%以下也很難維持。

化妝品行業是各種廣告、人力、渠道管理的費用特別高的一類。所以如果你在中國做化妝品,但是加價率低於10,那你肯定無法當上CEO迎娶白富美,因為你肯定沒有在招商和廣告上投入資金。

當然也有不做廣告的公司,結果咧?就是他們的產品可能很好但根本沒人知道沒人買。

沒有廣告,多少人敢買?

沒錯,廣告和招商的費用的確佔了最終價格很大的一部分,但是這個是不可避免的。我們可以對比其他行業,比如服裝和甜品等,你就會發現消費領域的加價率都很高,甚至還會是更高。

所以橫向對比,化妝品在消費行業中並不是最暴利的,而且要做出好的化妝品其實門檻不低。

另外,大家還忽視了一個問題——沒廣告你敢買嗎?沒有正規商店你敢買嗎?誰都不想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而是想簡單地用大家都說好、都推薦的產品,這也是很正常的心態啦。

買大牌是不是都花了冤枉錢?

首先希望大家一定要明白一個道理!買化妝品,你真的不可能用大寶的價格買到雅詩蘭黛的品質。

「一分價格一分貨 十分價格三分貨」 ,這句話大家應該都知道。「一分貨」和「三分貨」的品質,我想還是沒有什麼可比性的吧。

一些開架產品很便宜20多塊錢,但可能成本就只有3塊錢;而同比國際一線品牌,產品賣大幾百甚至更多,但成本也會相應的有幾十塊以及更多。

所以一線產品賣得貴是真的,但品質更高也是真的。

我們應該如何選擇?

這種商業規則的現狀是我們無法避免的,但我們可以尋找加價率更低、性價比更高的產品。比如像日本及法國的葯妝店,就有不少性價比高的產品,而日本的加價率可以做到8倍,最低甚至可以做到5倍。

對美修來說,我們已經不滿足於1分價格一分貨,而是希望能夠用三分價格買到三分貨(而不是十分價格三分貨)的產品。所以這也是美修在努力的目標,我們內部會研究和估算不同產品,推薦的很多產品加價率都是5到8倍之間,在同類產品中都是屬於高性價比的。

那麼就只談產品本身吧

現在拋開所有的廣告、渠道、經銷費用,還是回歸產品本身。下面我們就來一一解析:

原材料:

原料好像是最容易分辨的部分了,拿出成分表,一瓶面霜含有什麼成分都清清楚楚。我們把成分表的原料大致算一算好像就知道這個產品多少錢了,但其實原料當中的門道可多了。

不同原料價格很不同,價值會差很多,比如白藜蘆醇近5萬元一公斤,EGF(生長因子)更是1g貴上天。

而同樣的原料也有不同的檔次,差價會有幾倍。甘油算是便宜的成分了,一般進口的幾十塊錢一公斤,而有些甘油是植物來源,就會更貴一些。還比如美妝產品中不可缺少的二氧化鈦,一般品質的和納米級的價格也差很多。

成分表上並不能看出原材料的檔次,原材料的價格除了本身材料的稀缺程度,還和產地純度供應商都有關係。

成分不同原材料不同,產品價值會完全不一樣這個事情應該很好理解吧。比如做菜,你用放養土雞和散雞架熬湯能一樣嗎?它們都是雞湯,但是有著完全不同的品質和價值。

我們雖然可以查成分表,但是還有很多因素是成分表裡看不出來的。你和范冰冰還都是一樣的元素構成吧,但是……所以不能夠忽視另一個重要的因素——工藝!

配方和工藝:

總在說工藝,可能大家都會覺得這個詞變得"貶義"了:賣得貴就說自己工藝好,還不就是那幾個成分嗎。

讓護膚品用起來更順滑、讓產品更穩定、讓活性成分更好發揮功效……這些都是護膚品的工藝帶給我們的。

比如美白神物抗壞血酸(VC)非常容易被氧化,市面上大牌的VC產品都在不斷拼工藝,讓它能更穩定,發揮更好的效果。如果VC產品那麼簡單,誰還去買VC精華,都直接藥片擦臉了。

另外就算是一毛一樣的成分,工藝不同做出來的產品都不一樣。都是炒青菜,你爸炒的可能就是黑炭一盤,而五星級酒店的就是青翠欲滴。(我真的沒有餓)產品成分也許相同,但工藝優良的產品肯定價格會更高。

看研發投入

研發可不是隨便買幾個鍋就行了好嘛,更多的是大量的實驗和人體測試。

大企業會聘請專業人士做很多研究,比如皮膚結構啦,成分對皮膚底層的作用啦,原料的基礎性研究等等。通過這些複雜的研究,才能確定哪些成分是真正有作用的、怎麼搭配它們最有效,再把這些成分做成產品。

這些東西給了品牌創意和靈感,他們才能夠改良舊的推出新的,也使得產品更有效更安全。

小品牌在某些研發和配方上可能比大品牌要遜色一點。所以他們就會更注重原料,有一些很良心的小品牌會花大價錢在原材料上,所以市面上也不乏有很優秀的小眾產品。

而大品牌會更上一層樓地注重工藝和研發,很多大企業會豪氣地創立自己的實驗室,研發自己的專利配方,改進自己的產品膚感。所以大品牌雖然貴但是有更全面的用戶體驗。

國貨和進口的大不同——稅

我敲了這麼多字手真的累了,但還有一個問題沒有談到——進口產品和國內產品哪個更划算?

其實呢,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而且展開說,內容太多又會是全新的一篇了,所以這個話題我們留著下次寫專題吧,敬請期待。但是今天先告訴大家一個最淺顯易懂的不同——稅收。

進口產品來到國內,最主要的不同就是要繳納關稅。而且還是雙向繳——從國外出口要交出口稅,進到中國來還要交進口稅。

不同的產品在中國交稅比例不一樣,比如唇膏類和香水類一般是10%,防晒產品一般是2%,而精油類會根據植物品種不同從5%到20%不等。

這部分錢我其實花得是最心痛的,完全就是我為國際貿易做貢獻。很多時候大家都會轉而尋求代購和海淘,但有時人品差也會在海關被稅,隨之而來的假貨泛濫更是讓人心驚膽戰。

剛才也說了國貨和進口將另寫專題,那麼下次我們也會聊到沒有關稅的國貨是不是真的有性價比這個事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化妝品 的精彩文章:

這些醫生都安利的國貨葯妝,你不得不知!
防晒護膚品應這樣選擇使用,你做對了嗎?
史上最全的宿舍改造|15坪的宿舍也能裝出北歐風!

TAG:化妝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