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何蘋果手機10年後仍然稱雄?

為何蘋果手機10年後仍然稱雄?

——本文約1641字,閱讀需5分鐘

據新華社報道,美國蘋果公司12日在位於丘珀蒂諾新總部的喬布斯劇院舉行新產品發布會,推出了蘋果手機iPhone 8、iPhone 8 Plus和iPhone X以及第三代蘋果手錶等產品。

可以說,自從喬布斯去世後,對蘋果新品的吐槽也伴隨著每年的新品發布會,而今年推出的三款新iPhone也成為了許多人吐槽的對象,尤其是高達上千美元的昂貴价格,更是被指「考驗用戶忠誠度的時刻到來了」。

不過北京時間「銳評」認為,作為10年就已經進入手機市場的iPhone,儘管已經發展到第八代系列產品,可以說毫無秘密可言,至今仍然堪稱手機市場的明星,說是稱霸或許底氣不足,但是稱雄一方毫無壓力。

實際上,如果僅從市場份額來說,蘋果公司手機銷量在中國市場的排名降至第五。而且隨著華為等中國品牌的崛起,iPhone的市場份額肯定還會逐步喪失。但時至今日,他仍然是眾多手機廠商的對標品牌。

回看10年前,蘋果公司推出的這款手機用了兩年就橫掃整個手機市場,老牌手機廠家如諾基亞等市場份額節節敗退,直接將蘋果公司推上神壇。同時這款產品也開啟了智能手機時代,互聯網也從之前的PC機時代進入移動互聯時代,在這個基礎上也才有了各種APP的風行。可以說這款產品影響之深遠,這十年來鮮有能與之相比的手機產品。

數據顯示,十年來,iPhone共推出了十幾款產品,合計銷售量超過了12億部,幾乎每年的銷量都超過1億部。根據Counterpoint統計數據,這十年來,iPhone為蘋果帶來了7750億美元營收和2500億美元利潤。

蘋果最新市值也達到了創紀錄的8400多億美元,超過國內三大科技巨頭BAT的市值總和,其現金儲備號稱足以買下阿里,其股票稍有波動就能蒸發半個京東。

儘管國內手機廠商已經從銷量上匹敵蘋果,但如果從盈利和打造產業閉環的層面則明顯不足。移動互聯網市場調查公司App Annie日前發布了一份有關蘋果移動軟體收入的報告。去年四季度,蘋果軟體商店在中國市場的收入超過了20億美元,已經超過了美國、日本兩大市場。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業界一方面唱衰蘋果手機在中國的前景,另一方面卻憤怒地質疑其搞「壟斷」,對打賞收費的行為引發全民吐槽,甚至工商部門也開始調查其是否有壟斷性。假如蘋果手機真的日薄西山,市場價值已經喪失,它憑什麼「壟斷」呢?

實際上,當蘋果2009年進入中國手機市場,如果不是有同樣出身美國的安卓系統與之抗衡,回看中國國內手機市場上的企業,很難說誰能是蘋果手機的狙擊者。儘管你可以有各種不滿、不服、不認同,但不得不說蘋果公司仍然是一家偉大的科技公司。

然而對蘋果偉大的認同,並不是為了單純的頂禮膜拜,更不是將其封神,任何強大對手的存在,對於奮進中的中國企業來說,都是去追趕、超越的對象。當我們今天認可蘋果的偉大,其實是為了「取而代之」的明天。

按理說,對於這樣一個基本談不上什麼「秘密」的公司,智能手機市場又幾近成熟,從硬體、軟體的各個層面都具備了淘汰蘋果的基礎,而中國企業憑藉強大的製造能力,早已具備了超越的能力。但是為什麼至今其仍然能夠稱雄么?又或者說,如果哪個中國企業超越了蘋果,能保證自己像蘋果一樣稱雄10年么?

這裡邊原因或許多種多樣,但銳評君認為,蘋果出色的用戶體驗是最為重要的一點,即便價格高、性能一般、應用有限,但是蘋果手機的系統流暢、界面華麗、交互界面人性化,這顯然不是國內某些打著「低價」招牌的廠商可以比肩的。

因此,當某些手機憑藉低廉的價格、誇張的硬體數據贏得一部分用戶後,用戶很快就會發現手機卡的一塌糊塗、電視也非常不禁用,甚至頻繁出現死機。這樣的手機,其實是用各種銷售技巧、包裝技巧矇騙用戶買次貨,用戶上當一次,以後就不再信任了,談何超越蘋果?

對於如何超越蘋果,華為老總任正非曾提到:「你們說要超越蘋果公司,我同意,但我指的是在利潤和服務水平上超越蘋果,而不是銷售台數。」任正非說,蘋果有極大的生態粘性,目前華為還有一定差距。在Android生態上,華為能否先把中文版Android系統的用戶體驗真正做到極致,能和蘋果競爭,這是第一個目標,同時還要學習蘋果的服務體系。

這樣的認知,顯然比那些市場份額第一的虛火來得更為實在,也更加能讓人看到國產手機品牌的希望。

文/北京時間評論員 梁千里

本文(視頻)系北京時間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間新聞 的精彩文章:

消息人士稱蘇享茂前妻提交世紀佳緣的戶口本顯示未婚
坐視婚托普遍存在,網站就有替騙子背書的嫌疑
wephone創始人自殺 律師稱前妻涉嫌敲詐勒索
家屬曝蘇享茂自殺前陸續收到女方辱罵威脅恐嚇消息
外媒對「造假指責」應細緻調查,事實才是判斷對錯的關鍵

TAG:時間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