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19歲的《鏘鏘三人行》沒了,50歲的竇文濤不是還在么?

19歲的《鏘鏘三人行》沒了,50歲的竇文濤不是還在么?

19歲的《鏘鏘三人行》沒了,50歲的竇文濤不是還在么?

作者/姜東瀛

19歲的《鏘鏘三人行》沒了,50歲的竇文濤不是還在么?

張紹剛

張紹剛老師曾經對著2005級中國傳媒大學的電視系同學在他們大三的某節課堂里,鏘鏘有力地說過這樣一番話:「我和竇文濤認識很早,那會兒我們混在一起就說,將來哥兒幾個『苟富貴,勿相忘」,他用重音拖延了這六個字,緊接著若有所思補充道,「他可能現在不記著了都」,這是2007年秋季學期的真事兒,用腦袋擔保,張老師絕對說過這個話。

19歲的《鏘鏘三人行》沒了,50歲的竇文濤不是還在么?

張紹剛、李誕、池子

十年後的初秋,已經通過某大會,開闢了事業新邊界的張老師,在網路和電視上,繼續強化他的優勢風格:把課堂上本來經年累月擅長的「吐槽教學法」,正式轉型確立為不再盛氣凌人的平民「吐槽」主持術,收穫喜人。

19歲的《鏘鏘三人行》沒了,50歲的竇文濤不是還在么?

竇文濤

而那一廂,竇文濤同志則馳騁在中國電視史上形態最為簡單的三人談話節目,用時十九年,其傳播力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鐵打的他,流水的意見領袖和新聞熱點當事人。

你就說吧,不管從王蒙到許子東到劉少華的老中青三代「評論員」,還是梁文道、余世存這樣的獨立知識分子,再到自由作家查建英,教犯罪心理學的李玫瑾,教藝術史的曹星原,這些不同的極為健談的學術女傑,甚至是爭議人物徐曉冬,只有鏘鏘請不來的,沒有竇文濤那自來熟訪談功夫拿不下的。

19歲的《鏘鏘三人行》沒了,50歲的竇文濤不是還在么?

竇文濤與他的《鏘鏘三人行》

鳳凰衛視的談話節目矩陣,多年來說話招人聽的,狀態穩定不會把天聊死的,頭牌大概只能是竇文濤。這不是對魯豫、許戈輝做什麼褒貶對比,因為她們的節目形式和議程設置確實沒有竇文濤討巧。

屏幕里語言交流的世界是兩個人的,超過三個人就不見得有什麼真誠了,而真誠有的時候作為一種節目上的思想輸出,並不能讓每個人都get到愉快,相反,常常給人的感覺是尷尬而不適。

竇文濤在三人架構的電視談話里,可以作為中轉站,有效起承轉換、調節糾正三個人談話中的情感錯位和枯燥無趣。他不需要對他談的話題真誠,事實上他屢次在節目中承認,他能上節目聊的事情,掀起的話題,跟他的關注點,他的偏好甚至是他性格骨子裡的思維方式都不在一個平面上,而是在另一個「平行世界」里。

他在節目里表現的話題掌控能力,對別人的迎合適應能力是清奇的,他拒絕正經,討厭崇高,有的時候語言組織的特別市井。從電視主持人必須說精準的人話標準上,高端觀眾們頓時有種莫名的躍躍欲試的快感,覺得自己比竇文濤的口條都利索,歸納都要更有檔次。

然而這種感受純屬SOME TIMES TOO NAIVE,濤濤的節目你可以說它懶,不求新不求變,跟不上時代,一天到晚瞎白話,但是你真見不著「TOO YOUNG TOO SIMPLE」的硬傷。

為什麼見不著低級錯誤,他有專業主義潔癖,這是另類的電視手藝人情懷,不是廉價的激情,是難以名狀的執著。

鏘鏘暫停前的最後一天節目我看了,忘了起什麼話頭,他講到本質上,他與他父親一樣,喜歡琢磨一件事兒的精度,從設計到執行上,哪怕再簡單,也要在落實上較較勁,做出純度上的美感,就算這個美感只有他自己感知,他自己欣賞。

但矛盾的就是,他做的節目追求的是一個廣度,什麼都要聊,所有的熱鬧都要蹭。我發現在他節目里有一個現象可循,一講到社會問題個案,他就自覺不自覺地帶著嘉賓往民族性劣根性這個溝的方向上聊,一講到公民意識覺醒,一講到做事態度,一講到習慣與規則,他就常出驚人之語和神來之筆的辣耳朵金句,有時伴隨賤賤的笑,小機靈小包袱的捧哏,也不比于謙差。

以上種種,在我理解,就是一種樸素的情懷,竇文濤這種人你讓他情感外露,不如殺了他。

19歲的《鏘鏘三人行》沒了,50歲的竇文濤不是還在么?

我聽一些師長講過,竇文濤在珠江經濟廣播做主持人那會兒,就玩兒過「許三多」式的逆襲,從基本什麼都不會,甚至在珠三角的人文環境里,嘴都笨到比棉褲腰子還松,依然能幹到吃「開口飯」,奮鬥到門面擔當,走進大老闆的視線里,這背後是怎麼樣的經歷跟悟性,煎熬與折磨。

他跟白岩松、崔永元一樣,可能是從廣播流向電視里最成功的六零後媒體人之一,但是武漢大學畢業的竇文濤又和廣播學院這一流派的男同行們不一樣:他在節目里表現的狀態起伏波動公認最小,韌性有目共睹又最頑強。

不管二十一世紀頭十年的傳統電視媒體盛景有多熱鬧,掙錢走穴開副業的機會多麼繁旺,他獨處一隅,把玩打磨他南朝北國、天文地理的談話內容產品,入世又出世的分寸感和節奏點神准。紛紛擾擾,世態更迭,他的節目在鳳凰衛視中文台全盤節目帶布局的那個固定午夜時段內,經久不息,風雨中穩坐。

天下沒有無不散之節目,鏘鏘三人行已成年,十九歲離家出走,不見蹤影一段兒也無大礙,歸與不歸,全憑造化。

節目組也都沒把話說死,微博里說的「暫停」「後會有期」就是在給這節目鐵杆社群以念想。竇文濤今年五十歲,天命如果既知,最好的歸宿就是順其自然。

我還記得,少年時,並不知道鏘鏘三人行為何物,就從廣東那邊的娛樂雜誌里,比如對《還珠格格》平面報道居功至偉的《廣州青年報》里,經常看到竇文濤的版面,曝光率能滲透到東北小城的,那個年代,也沒幾個生活於香港的大陸文化人。

在我心裡,九十年代末,他就是和趙薇前後腳成名的,這如果是個共同記憶,他在很多人心目中的地位,就不只是一個節目所能承載的那麼簡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