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資治通鑒之周紀之三家分晉

資治通鑒之周紀之三家分晉

周紀之三家分晉

【原文】: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智宣子將以瑤為後。智果曰:「不如宵也。瑤之賢於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髯長大賢,射御足力則賢,伎藝畢給則賢,巧文辯慧則賢,強毅果敢則賢,如是而甚不仁。夫以其五賢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誰能待之?若果立瑤也,智宗必滅。」弗聽,智果別族於太史,為輔氏。趙簡子之子,長曰伯魯,幼曰無恤。將置後,不知所立。乃書訓戒之辭於二簡,已失之矣。問無恤,誦其辭甚習,求其簡,出諸袖中而奏之。於是簡子以無恤為賢,立以為後。簡子使尹鐸為晉陽,請曰:「以為繭絲乎?抑為保障乎?」簡子曰:「保障哉!」尹鐸損其戶數。

【譯文】: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智宣子想要立智瑤為帝位的繼承者。宗族之人智果說:「若要挑選繼承者,智瑤不如智宵。因為智瑤身上有五點賢能之處,卻有一點不足。他的賢能之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第一,身材魁梧,英姿瀟洒;第二,駕車有力,善於騎射;第三,能力出眾,才藝超群;第四,能言善辨,文筆出眾;第五,堅強勇敢,做事果決。雖然具備這些賢能,但他沒有君主所應該具備的仁德之心。如果他使用這五賢操控他人,卻唯獨使用這不仁之心做事情,又有誰能承受得了呢?倘若一定要將智瑤立為繼承人,那麼智氏宗族一定會招來滅門之禍。」智宣子不聽智果的話,智果便請求離開智族,另立輔姓。趙國大夫趙簡子的長子名伯魯,次子名無恤。對於繼承人的問題,趙簡子總是遲疑不定,不知道如何是好,於是他將日常訓誡的話寫在兩片竹簡上面,分別交到兩個兒子手裡,並且囑咐說:「一定要用心記住這些話!」過了三年,趙簡子讓兩個兒子說出竹簡上的內容。長子伯魯回答不出來,趙簡子便讓他拿出竹簡,可他說竹簡不知道丟到哪裡了。趙簡子又問次子無恤,他則非常嫻熟地背出了竹簡上的話,問他竹簡在哪裡,他立刻從袖子裡面拿了出來。趙簡子認為無恤更加賢能,便將他立為自己的繼承人。趙簡子派尹鐸去管理晉陽,尹鐸說:「大王,您是讓我前去剝削百姓,聚斂財富,還是讓我將那裡建設為一道保障呢?」趙簡子說:「自然是保障了。」尹鐸便整理相關戶籍,減少稅戶,以此減輕百姓的負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墨筆三生 的精彩文章:

智囊學說之魏徵的智慧
智囊學說之李忠臣的智慧
智囊學說之簡雍的智慧
智囊學說之賈詡的智慧
智囊學說之武帝乳母之道

TAG:墨筆三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