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乾隆皇帝從南方帶回的一道菜,如今成了遍布京城的小吃

乾隆皇帝從南方帶回的一道菜,如今成了遍布京城的小吃

好吃鹵煮的人不少,但鹵煮是怎麼來的,知道的不多。說起鹵煮火燒,別看它用料簡單、但它的來頭可不小。因為它最早源自宮廷,是由「蘇造肉」演變而來的。

相傳,清朝乾隆年間,皇帝巡視南方,曾下榻於揚州安瀾園陳元龍家中。陳府家廚張東官烹制的菜肴很受乾隆喜愛,後張東官隨乾隆入宮,深知乾隆喜愛厚味之物,就用五花肉加丁香、官桂、甘草、砂仁、桂皮、蔻仁、肉桂等九味香料烹制出一道肉菜供膳。

這九味香料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節氣不同,用不同的數量配製。這種配製的香料煮成的肉湯,因張東官是蘇州人,就稱「蘇造湯」,其肉就稱蘇造肉了。

在早年間,在東華門外有專門的小攤買「蘇造肉」,以便讓進宮的官員當早點。據說,當年的「小腸陳」的創始人陳兆恩就是一家賣「蘇造肉」的店裡的夥計。後來他自已開了個店,因為「蘇造湯」的用肉是五花肉,平頭百姓吃不起,於是陳兆恩就簡而化之用便宜,老百姓又吃的起的豬頭肉和豬下水代替。就這麼著,一道湯濃味厚的鹵煮火燒就流傳到了今天。

據說,北京最後一家賣蘇造肉的店在天橋,在80年代的時候由於生意不好關門了。現在北京城裡再也沒有蘇造肉賣了。

老北京人對於吃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而鹵煮能歷經多年依然是人們最愛的美味之一,原因很簡單,就是原料和配方的地道,工藝的講究。您說這肥腸如果不清洗乾淨了好吃嗎?能吃嗎?調料的配方,炒制,乃至於老湯的比例都是需要一絲不苟的嚴格遵守的。只有這樣才能做出一碗美味的鹵煮火燒!

鹵煮火燒講究的是,腸子肥而不膩、肺頭軟爛細膩、火燒透而不黏、豆腐外焦里嫩,再加上蒜泥、辣椒油、醬豆腐、韭菜花、香菜加以點綴,那可謂是驚為天人。

每個城市多會有一種專屬自己的味道,這種味道足可以讓浪跡天涯的遊子嗅味思鄉。這種味道從而何來,是子一輩父一輩的傳承,是從媽媽做的第一碗炸醬麵開始,是從父親帶著吃的第一碗鹵煮開始!

我們經常可以在北京的鹵煮店裡看到,父母帶著孩子來吃的,爺爺帶著孫子來吃的。不光吃,一邊吃還一邊講這歷史,說著門道兒!這就是傳承,味蕾的傳承,這也就是鹵煮火燒在北京無論大人小孩兒都愛的關鍵所在!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吃貨愛旅遊 的精彩文章:

還記得這種美食,以前5毛錢一個,現在有錢也很難買到
入秋如何防秋燥,吃對食物很重要
《我的前半生》里為什麼大家都愛吃魚子醬?

TAG:吃貨愛旅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