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做對這道親子問答題,你就是專家級的媽媽

做對這道親子問答題,你就是專家級的媽媽

表弟小城來廈門過年,住在小鴻家。小鴻五歲多,表弟四歲多,兩人喜歡一起玩。

這天,媽媽帶他們去海灣公園。公園裡,媽媽邊走邊拉著表弟介紹:″這顆是棕櫚樹,再往前走就可以看見大海,有時小螃蟹還會爬到岸上來呢。」

一路上小鴻有點磨蹭,有時要媽媽叫上兩句才勉強跟上來。媽媽和表弟一直往前走,快到海邊時,發現小鴻落在後面十幾米,叫他跟上也不回應。後來,乾脆在一棵樹邊停下來,低著頭,朝樹上踢了兩三下,蹲下去。

好,以上故事已講完,問題來了。如果這時,你是小鴻的媽媽,看到小鴻這些表現,你會怎麼和他說呢?

這些回答,可沒過關

1.″我們馬上走遠了,快跟上我們。″(命令)

2.″如果你不跟上,我就走了啊。″(警告)

3.″你這樣停下來不走,不像大哥哥的樣子。″(批評,評價,表示不贊同)

4.″你都多大了,難道還要我抱你走嗎?″(嘲笑)

5.″我知道,你看媽媽早上給小城弟弟介紹,你有點嫉妒他。″(分析、診斷,猜測動機)

6.″你早上為什麼不願意和小城弟弟一起玩呢?″(調查,質問)

7.″你當哥哥要照顧弟弟。小城比你小,又第一次來廈門……″(規勸,說教)

……

這些顯然不是好的回應。不過,父母曉之以理,給出中性或溫和的建議,效果往往也不好。

8.″小孩必須學會彼此相處。″(說服,教育)

9.″你為什麼不跟弟弟說公園裡有什麼好玩的,你們可以一起玩,這樣你也不會無聊了。″(建議,給出解決方案或意見)

10.″因為小城弟弟難得來廈門一趟,媽媽想讓他多看一看,你住這裡經常都可以來……″(為自己解釋)

這些回應中,傳遞的信息是:你的行為是錯的,情緒是不應有的(你不應該不高興)。

那還能怎麼回應呢?有些父母可能會覺得下面兩種方式不錯:

11.″你大多數時間和小城都相處得挺好,一會兒也會好的。″(安慰、同情、安撫)

12.″別不高興了。走,去海邊挖沙去。″(轉移話題,大事化小,分散或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這樣做沒有批評指責,建議和解釋也減少,但不足之處是孩子仍然會覺得自己的感受沒有受到重視。媽媽覺得自己的情緒不重要,只要用時間或其它活動沖淡就可以。

如果以上這 12 種失效的溝通模式,你都不會採用,那麼恭喜你,也許你已掌握更有效的溝通辦法。

這個做法,值得參考

媽媽蹲下來,摟著小鴻的肩膀說:″是不是媽媽早上一直給小城弟弟介紹,沒有像平時一樣照顧你和你玩,你覺得很難過?″

小鴻點點頭,看得出眼裡有些淚水。(這是被理解的淚水啊)

″媽媽永遠都最愛你。″小鴻情緒平復了許多,眼裡也多了些光亮。媽媽拉著小鴻的手,慢慢拉他站起來,一起往前走:″今天是小城弟弟第一次到海邊來,所以媽媽多給他介紹……″

媽媽不止用言語和小鴻交流,還蹲下來,摟著小鴻的肩膀,這些肢體交流也體現了對孩子的接納、尊重和愛。

親子對話,多用情緒辭彙

心理學鼓勵家長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體會、理解孩子的情緒、感受。但是有些父母會覺得,共情沒有效果,這可能是你沒有使用準確的情緒辭彙。

比如媽媽回應:″你是不是有點不高興啊?″孩子明明已經表現出來了,這樣問除了讓孩子承認還能說什麼呢。而″不高興″這個詞表達過於寬泛,不準確。不高興可能是生氣、嫉妒、難過、沮喪、失望等等,到底是指什麼呢?孩子也可能理解為媽媽在責怪他。因此,做父母的要盡量用準確的情緒辭彙來表達。

當你在共情時,不要只停留在眼前所見,可以嘗試著描述事情的經過,並詢問孩子是否有什麼感受,記住不要分析或下定論。比如上文中媽媽說,″是不是媽媽早上一直給小城弟弟介紹,沒有像平時一樣照顧你和你玩,你覺得很難過?″

有時父母會困惑:″難道家長不可以給孩子一些建議或解釋嗎?″並非不可以,但父母宜先傾聽、理解和接納孩子感受後再表達建議。一個人若覺得自己不被理解,他也很難去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感受,孩子更是如此。

孩子情緒,有時你不必負責

還有父母會疑問:共情是不是會讓孩子變得更有依賴性?

不會!但如果你的回應像下面這樣,的確有可能造成孩子的依賴。比如:

媽媽看到小鴻停下來不走,知道他難過生氣了,趕緊承認是自己的錯誤:″都是媽媽的錯,媽媽早上不該只顧著給小城介紹沒管你……″

″就是,都怪你。″小鴻又哭又鬧,像受了很大的委屈。

″是,是,媽媽的錯,下次再也不會這樣了″ 媽媽趕忙撫慰。

……

表弟小城在旁邊尷尬地看著哥哥哭鬧,阿姨也手足無措。

為什麼這樣的回應不合適?因為媽媽並無過失,如果把孩子出現的負面情緒都歸為自己的失誤,等於家長要為他的感受負責。他難過生氣,是因為我沒照顧到;他沮喪失望,可能是我哪方面做的不夠好……

長期如此,孩子有了負面情緒會覺得是別人造成的。自然,這也不是合適的共情。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貝睿育兒俱樂部 的精彩文章:

和老師打交道,不要對立
這些關於性教育的問題,再尷尬你也得知道
家庭生活中的分歧,培養孩子合作能力的機會
兒童世界的佔有和分享
小小積木,居然有這麼多開啟孩子心智的玩法!必須去看看

TAG:愛貝睿育兒俱樂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