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咳嗽季到來,選止咳藥門道多,中醫教你五步選對葯!

咳嗽季到來,選止咳藥門道多,中醫教你五步選對葯!

秋天可謂「咳嗽季」,有的人咳痰,有的人乾咳,有的人更是反反覆復長年不愈。如何選對葯治好病,其中門道可不少。

第一步:辨寒熱

一般人咳嗽都不是長年如此,而只是受了風寒、風熱等侵襲,往往病程在3周以內,屬於急性咳嗽的範圍。這時,辨明是風寒咳嗽還是風熱咳嗽至關重要。

風寒咳嗽一般會喉嚨發癢,痰稀色白,或伴有鼻塞、流清涕、頭痛、肢體酸痛等癥狀。這時應當選擇疏風散寒的藥物,如小青龍顆粒、通宣理肺丸等,痰多者還可選用蛇膽陳皮口服液。而風熱咳嗽一般比較劇烈,咳聲嘶啞,咽喉腫痛,痰黏發黃,或伴有流黃涕、口渴、頭痛等癥狀。這時應當選擇疏風清熱的藥物,如桑菊感冒片、清肺丸、清肺抑火化痰丸、牛黃蛇膽川貝液等。

第二步:聽聲音

秋季咳嗽常是干嗆咳,一般口燥咽干,沒有痰,這是燥邪侵犯人體引起的,適合服用養陰清肺丸、秋梨膏、川貝枇杷露等潤燥之品。如果咳嗽聲怯,語音低,加上容易出汗,怕風寒,則常是肺虛咳嗽,方劑常用甘草乾薑湯、生脈散、四君子湯等,以鞏固肺氣。如果咳嗽陣發,聲音洪亮高亢,伴有口苦,脅肋發脹等表現,則常是肝火犯肺導致的,方劑常用黛蛤散合瀉白散等,平時還要注意情緒的疏導。

第三步:看痰液

中醫認為有聲無痰叫做咳;有痰無聲叫做嗽,因此有沒有痰是選擇止咳藥的重要依據。

中醫有句話「燥者潤之」,對於無痰的乾咳效選養陰清肺丸就不錯。

白稀痰是受寒的表現,還可能伴有喉嚨癢。蘇葉和麻黃是散寒最好的葯。喉嚨痛、痰稠黃是風熱咳嗽的表現,可以用魚腥草、急支糖漿治療。

中醫認為脾為生痰之源,肺為儲痰之器,長期咳嗽痰多是脾胃功能失常的表現,選止咳橘紅丸再合適不過了。

第四步:審病勢

病勢和病程是判斷咳嗽屬外感還是內傷最直觀的特徵,一般來講,病勢急(咳嗽突發,頻頻作咳),病程短(3周以內)的多是外感咳嗽,此時不宜服用訶子、五味子等斂肺收澀的藥物;

病勢緩(偶爾咳嗽,不劇烈),而病程長(兩年以上)的多是內傷咳嗽,多因本身正氣不足,不能及時將邪氣排出體外而生。

此時不能盲目選擇疏散外邪的葯,如通宣理肺丸、小青龍顆粒等,否則易耗陰,傷肺氣。

咳嗽在發展過程中,還會出現一些兼證,比如咳嗽伴有兩側脅肋疼痛者,多為肝氣化火,可選擇疏肝、瀉肝的黛蛤散治療。經常咳嗽伴有鼻塞、汗出者,常是體質不好、肺氣偏虛的表現。

治療可用玉屏風散或禦寒湯,以增強機體的抵抗力。

第五步:記時間

一般早上咳嗽加劇者,多咳聲重濁,咳痰後減輕,這一般是痰濕、痰熱咳嗽,藥物可以選擇復方鮮竹瀝液、蛇膽陳皮口服液、止咳橘紅口服液等。午後或黃昏咳嗽加重,咳聲輕微短促者,多是肺燥陰虛,治療常用養陰清肺丸、川貝枇杷露等。

夜間平躺時咳嗽,坐起來好轉者,多是有水飲壓迫肺臟,治療常選苓甘五味姜辛湯(茯苓、甘草、五味子、乾薑、細辛)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健康時報大夫說微信。微信關注方式:搜索「大夫說官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