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致橡樹》:愛情路上「70後」與「80後」「90後」共勉

《致橡樹》:愛情路上「70後」與「80後」「90後」共勉

近日,由周冬雨與張一山主演的青春片《春風十里,不如你》剛在網路播完。這部熱播劇改編自作家馮唐作品《北京三部曲》的最後一部《北京、北京》,劇名源自馮唐作品裡的「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風十里,不如你」。

文學青年秋水(張一山飾)遵從父母的意願考入醫學院,在仁和醫學院本碩博八年連讀的大學生活中,結識了一群好兄弟,遇到了性格截然不同卻一樣喜歡他的小紅(周冬雨飾)和趙英男。陰差陽錯、兜兜轉轉,他們「在最年少的歲月相遇、相戀、相別離,在最萌動的年歲相憶、相守、相來去」,演繹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情感。

年輕人的愛情啟蒙詩

在第一集中,小紅巧用激將法「挑釁」秋水背誦舒婷的詩歌《致橡樹》,微表情小動作將驚訝和抑制不住的歡喜展現無遺,透著萌萌的靈氣。而在另外一集中,小紅邊讀《致橡樹》邊落淚,在與秋水的眼神交流中表達出內心的糾結,極富感染力。

GIF/1511K

一首《致橡樹》曾經情牽幾代人,它曾出現在中學語文教材中,是當時枯燥的課本內容中不隨波逐流、鮮活的印記,被許多情竇初開的女生奉為愛情啟蒙寶典。舒婷也成為許多「60後」「70後」「80後」的偶像。

先讓我們欣賞一下原詩,重溫學生時代的記憶。

《致橡樹》

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

絕不學痴情的鳥兒,

為綠蔭重複單調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來清涼的慰籍;

也不止像險峰,

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這些都還不夠!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雲里。

每一陣風過,

我們都互相致意,

但沒有人

聽懂我們的言語。

你有你的銅枝鐵干

像刀,像劍,

也像戟;

我有我紅碩的花朵,

像沉重的嘆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彷彿永遠分離,

卻又終身相依。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

堅貞就在這裡:

愛——

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腳下的土地。

日譯文

「クヌギの木へ」

もし私があなたを愛するなら――

からみつくノウゼンカズラのように

あなたの高い枝にすがりついて自らをひけらかしたりはしない

もし私があなたを愛するなら――

ひたむきな鳥の真似をして

木陰のために単調な歌を歌い続けたりはしない

また源泉のように止むことなく

一年中涼しげな慰めを送るだけでなく

また険しい峰のように

あなたの高さをさらに高め、あなたの威厳を引き立てるだけでもない

日光でも

春雨でも

こうしたものでは、すべて足りない

私はあなたのそばの1本のキワタノキであるべきで

木の姿としてあなたといっしょに立つ

根を、地下でしっかりと握り合い

葉を、雲の中で觸れ合わせる

風が通り過ぎるたび

われわれは互いに挨拶をかわす

でも誰も

私たちの言葉を解する者はいない

あなたには銅のような枝と鉄のような幹があり

刀のようで、剣のようで

矛のようでもある

私には赤い大きな花があり

深いため息のようで

あるいは勇ましい松明のようでもある

われわれは寒さも、風も、雷も共に擔い

われわれは霧も、靄も、虹も分かち合う

永遠に離れているようでいて

一生寄り添い続ける

これこそ偉大なる愛情であり

堅い節操がここにある

愛――

あなたの立派な體軀を愛するだけでなく

あなたの確かな位置、足元の土地をも愛する

愛情應該更理想,還是更現實?

《致橡樹》創作於1977年3月,是文革後較早的愛情詩,也是新時期文學的發軔之作。詩人別具一格地選擇了「木棉」與「橡樹」兩個中心意象,將細膩委婉而又深沉剛勁的感情蘊含在意象之中,以橡樹為對象表達了愛情的熱烈、誠摯和堅貞。它表達的愛不僅純真、炙熱,而且高尚、偉大。它像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撥動著人們的心弦。

詩歌否定了攀附及單方面奉獻這兩種以一方的壓抑、萎縮和犧牲為愛的前提的愛情觀,正面抒發了理想的愛情觀。愛情的雙方在人格上完全平等,既保持自己獨立的個性,又相互支持,攜手前進。

舒婷這樣回憶《致橡樹》的創作過程:1977年初夏的一個晚上,她和詩人蔡其矯在鼓浪嶼散步。蔡其矯談到遇到過的女性:有的漂亮,但沒有頭腦;有的有頭腦,但不漂亮;還有的有才華也漂亮卻不溫柔。舒婷聽後很生氣,怎麼男人看女人的眼光那麼挑剔?女性也有自己的想法。那天回到家,她就寫了《致橡樹》,後來這首詩發表在《詩刊》雜誌上。

說起《致橡樹》這首成名作,舒婷表示,「其實我不太喜歡這首詩,它簡直成了我的噩夢。」為什麼?因為它的影響力太大了。「這首詩發表之後,很多人以為我只會寫愛情詩,我很不服氣。」雖然舒婷後來也發表了不少詩歌作品和散文,但走到哪裡,《致橡樹》一直是她的「標籤」。就算在她廈門鼓浪嶼的家,舒婷每天也都能聽到導遊帶著遊客在她家巷口喊著:「致橡樹,致橡樹……」

舒婷說,「我的讀者中,年輕人喜歡《致橡樹》,有一定生活閱歷的讀者可能更喜歡《神女峰》(舒婷遊覽長江三峽經過神女峰有感而發創作的愛情詩)。」她認為《致橡樹》寫得比較理想主義,而《神女峰》則表明態度:愛情不能太理想主義,愛情應該更現實。「不過不同讀者讀同一首詩歌必然會有不同的感受,如果一百個人都只能讀出一種感受來,就沒什麼美感了。我認為一首詩歌能留給讀者想像的空間才是真正的詩歌。」

「70後」「80後」「90後」的情感共鳴

在《春風十里,不如你》劇中,《致橡樹》多次出現,除了突出秋水痞氣中透露的那一股文青氣質,也暗含著小紅的愛情觀,詮釋了什麼是在情竇初開的年紀對一個人心生好感,以及在她和秋水的愛情中為什麼有那麼多錯過和糾結。

GIF/744K

這個本屬於「70後」的故事在今天引起了年輕觀眾的共鳴。《春風十里》講述了90年代大學生的故事,他們念舒婷的《致橡樹》,讀馬爾克斯的《霍亂時期的愛情》,聽王靖雯(王菲)的《容易受傷的女人》、搖滾歌手張楚的《孤獨的人是可恥的》……跨越多年的「代溝」,這部劇也點燃了眾多「80後」「90後」,有人說是因為這部片子展示了「青春」的精神內核:對自由的嚮往和一點點年少輕狂的叛逆。馮唐評價這部劇,「年輕人會在這部劇中看到未來,三十幾歲的觀眾會看到他們的現在,而年長的觀眾則會看見自己的過去。」

而那首不老的《致橡樹》,也重新喚起了我們的青春記憶。「我如果愛你——

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平等、獨立、堅強的愛情觀,即使經歷了時代的洗禮,也毫不褪色。不管是「70後」「80後」,還是「90後」,今天讀這首詩,都會同樣在心中泛起漣漪。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彷彿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

日文翻譯:福井百合子

朗讀:光部愛

圖片來自網路

《人民中國》

2017年第9期

每月5日發行

掃一掃,關注人民中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中國 的精彩文章:

美圖火到日本?代表月亮拯救你的「顏值」!
摩拜進日本 中國在共享經濟上會彎道超日本嗎?
日本海洋日,《義勇軍進行曲》在鵠沼海岸奏響
日本觀眾翹首西望《大軍師司馬懿》

TAG:人民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