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讓孩子學習他就不高興,每次陪讀都像要打仗,怎麼辦?

一讓孩子學習他就不高興,每次陪讀都像要打仗,怎麼辦?

老師您好!我女兒今年剛上一年級,因為學前報班不多,周末有時間就帶她出去玩,多數是戶外活動,現在我感覺她養成習慣了,一有時間就想玩,每天放學戶外活動一小時以後,安排她複習複習看看書寫寫字,她也能完成,但過程都不愉快。而她們班有個同學和她幼兒園一個班的,人家從中班開始就報各種課外班,幾乎不給玩的時間,現在剛上學就報了學而思的語文數學、順天府學奧數、英語線下線上每周各兩次課,其餘還有舞蹈京劇鋼琴,相比之下,我們簡直太low了!

那個孩子的家長北大研究生畢業,她就認為孩子不用玩,玩也是瞎玩,所以孩子全部的時間幾乎都用於學習。現在看,她們小孩好像就很習慣每天上各種課外班。

我想麻煩您問一下,如何能夠調動孩子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或者說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呢?

看到這個問題,我思考了很久。

01

一、慣性的力量是很大的。

慣性是物理學概念,坐公交車的時候,遇到剎車,即使我們再怎麼抓緊把手,也要跟著車前進的方向傾斜過去,可見慣性的力量有多大。出國旅遊,回來以後要倒時差,這是人體的慣性,你只能慢慢適應慢慢調節。

像朋友說的那種情況,自己的孩子整天玩,所以就習慣了玩,別人的孩子整天學,也就習慣了學。其實這個很正常!人生總是有得有失。你的孩子玩著長大的,玩得快樂就是你的「得」,學習少,所以在知識、能力和技能上可能就會弱一些,這就是你的「失」;而那位北大家長的孩子,從小就上很多輔導班,自然知識、能力、技能上獲取得多一些,這是人家的「得」,而孩子玩得少,這就是他的「失」。這是家長的選擇,當初選擇的時候其實就應該想得到結果,這很公平啊!

之前在一次家長講座上,就有家長問了一個問題,專家給予了回答,戳此閱讀《怕孩子太累,所以學前什麼都沒學,但是又擔心孩子沒自信,怎麼辦?》。

我就表達了我的觀點,既然選擇了,就承擔自己選擇的結果。

二、愛學習是需要培養的。

對於學習這個概念,我也有自己的看法:其實學習應該是一種終身行為,而不是階段性行為,現在有一些人卻把學習當成是在學校里完成的事情,這在認知上就出現了偏差。

如果在這個意義上看,其實人生下來都是愛學習的,學翻身、學坐立行走、學說話,而面對學知識:讀書、寫字、記單詞、寫作文,學習的難度加大了,學習需要的專註力更多了,考核的難度提高了,所以有的人漸漸不適應了。

人的天性是趨利避害,喜歡容易的,躲避困難的,所以一旦遇到學習上的困難,覺得學習太難太累太辛苦,孩子就用各種形式逃避:要麼是哭鬧,要麼是應付。所以隨著學習任務的增加,每天輔導功課,都變成了一場戰鬥。

三、家長的智慧在於,怎樣找出一條夾縫中的路,讓孩子該學的學了,該玩的也玩上。

那位北大家長,認為孩子根本不需要玩,玩也是瞎玩的,觀點也有失偏頗。孩子的成長肯定需要玩,至於玩是瞎玩還是有收穫的玩,那要看玩的人的心思和水平。

孩子光玩肯定不行,不學習就不能掌握知識和技能,該學習的時候無法適應學習,就像前面提問的家長,遇到的困惑。

光學習不給孩子保證玩的時間也不行,北大家長的孩子將來會不會厭學,會不會習慣了什麼都靠家長安排,自己一點兒主見也沒有,現在還不好說。

合適的做法是勞逸結合、科學安排,如果家長能夠幫助孩子合理安排,提高效率,理智取捨,是能夠保證孩子學好玩好的。

02

那麼現在已經玩了幾年了,已經上學了,已經發現孩子對學習沒那麼積極主動了,應該怎麼辦呢?

一、家長認清現實,調整心態,明白原因,接受現狀。

家長首先要明白,孩子現在一說學習就不高興,是之前幾年玩著長大造成的,是家長給孩子選擇了這樣一種生活造成的,你們有得也有失。既然時間已經過去了,沒有辦法回頭,就不用自怨自艾。其實學習和努力,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那麼就讓我們從現在這一刻開始吧!

二、家長做好長期抗戰的思想準備。

你之前讓孩子光玩,自己也輕省了幾年,現在要補課了。

雖然說學習和努力什麼時候都不晚,但是也要明白,畢竟別人已經學了幾年,養成的習慣,積累的知識和能力,都已經達到了一定的量級,你不可能在一段時間就趕上來,必須要做好長期抗戰的思想準備。

你現在要補的課,一是別人已經學了幾年的那些習慣、能力、知識、技能,二是每天學校里的正常進度,這可是硬性任務,不完成孩子就會感受到明顯的受挫。

你現在的困難是:由於孩子之前缺少積累,現在本身可能學習起來並不快,而你又想讓孩子儘快追上來,也就意味著孩子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能力達不到的時候只能投入更多的時間。毫無疑問,這個過程絕不舒適,還可能很痛苦。你只有做好充分的艱苦準備,才可能堅持到看到曙光。否則,遇到孩子的抗拒,遇到怎麼努力也感覺不到進步的瓶頸,也許先放棄的不是孩子,而是你。

三、給孩子講為什麼要學習的道理,用各種方式讓孩子接受現實。

其實這是老生常談的觀點,儘早讓孩子明白為什麼要學習,這一點很重要。很多孩子不願意學習,學習沒有積極性,就是因為不知道為什麼學習,由於年齡小,還無法把學習和遙遠的將來聯繫起來,有的孩子因為家長管理太多,就覺得是「給爸爸媽媽學的」。關於講道理,我前面有一篇文章講到:

多和孩子溝通,講講道理。不要以為孩子聽不懂大道理,關鍵在於你怎麼講。

比如:不同的年齡,就該做不同年齡的事。爺爺奶奶退休了,可以安度晚年,可以幫助爸爸媽媽帶孩子,爸爸媽媽要工作要掙錢要照顧孩子,孩子小的時候要努力長大,3歲是幼兒,開始要上幼兒園,主要任務是遊戲、活動,6歲要上學,主要任務是學習。這樣結合生活實際的道理,孩子完全能夠聽明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分之一 的精彩文章:

入學第一周,家長最該關注啥?

TAG:三分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