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臨安區掛牌倒計時

臨安區掛牌倒計時

今天是還能被稱為臨安市的最後一天。

就在明天——2017年9月15日,包括臨安市政府在內的6塊牌子,將謝幕於當地衣錦街398號,取而代之的,是臨安正式成為臨安區——杭州第十區。

連日來,在這個錢鏐後裔聚集之地,眾多市民紛紛前往市政府門口合影留念,而3126.8平方公里的臨安劃入杭州城區後,杭州市區面積將擴容64%,達到8002.8平方公里,就此成為江浙滬市區陸域面積最大的城市。

二度設區終獲批

兩年前,杭州富陽成功撤市設區,而當年同樣試圖設區的臨安市,卻「意外」落選。

臨安市委書記盧春強近日在接受專訪時表示,「2012年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行政區劃調整設想,經歷了五年多的工作長跑,到現在終於結出碩果,可以說走到今天這步非常不容易。」

知情人士稱,當年臨安撤市設區沒有成功,是因為一次一地只能設立一個區原則,並非外界傳聞臨安離主城太遠的原因,而在2015年年底,杭州方面又重新啟動了設立臨安區的設想,可以說,「非常執著」。

今年8月11日,臨安設區成功的消息,最早源於互聯網上一份來自浙江省政府辦公廳《關於調整杭州市部分行政區劃的通知》的文件,「根據國務院復函精神,浙江省政府決定撤銷縣級臨安市,設立杭州市臨安區」——這個被臨安方面等了多年的「好消息」,隨後被「浙江發布」以推文形式坐實。

從縣級市變身新城區,似乎讓臨安人民喜悅中又夾雜著不舍。這幾天,75歲的方誌新一有空,就去臨安市政府門口轉轉——他是一名攝影愛好者,1996年臨安撤縣變市時,他爬上了對面的供銷社大樓,拍了下當時掛牌的照片,至今被當成資料片保存,「明天撤市變區的掛牌,我還要爬到對面的大樓,把這個照片拍下來,也算是記錄了兩個時代的變遷。」

「小動作」和「大動作」

設區之後,臨安似乎開始遭遇了第一波「幸福的煩惱」。

8月21日,臨安市民政局發布公告稱,根據省市地名管理辦法,同一城市的道路名稱不得重名,轄區內45條道路需要更名。

這其中有10多條道路,與杭州其它城區道路重名,比如,南起苕溪北路,北至竹林街,以回龍村得名的「回龍路」,因為下城區有重名道路,所以更名為「回龍巷」,東起大園路,西至光明路的「龍騰街」,因為拱墅區有重名道路,更名為「龍躍街」……

更大的動作,已經在臨安的新設版圖上,發生巨大變化——9月8日上午,青山湖邊的濱湖新城正式開工建設,據相關媒體報道稱,「此地將著力打造為一個對標國際、智慧營造、生態為本、科技時尚、環湖發展的複合型杭州都市區新綠心、臨安城市發展新核心。」

這種「複合型杭州都市區新綠心」的定位表述,此前並未出現在臨安的城市規劃中。盧春強稱,「我們提出了『一年打好基礎、三年拉出框架、五年初具規模』的目標任務,要把濱湖新城打造成融杭發展橋頭堡,產城融合發展新樣板。」

而另外方面,濱湖新城此次集中開工的14個重點項目被「臨安發布」以圖文形式推送之後,也被市民關注,網友「清涼峰之子」留言稱,「看得我想回臨安了。」

最大城區的融杭路

東起老餘杭,西抵安徽績溪,「狹長」而又略顯「臃腫」的臨安,一躍成為杭州最大城區。

何子龍的老家在臨安西南部的洪嶺鄉——這個和桐廬、淳安三縣交界的地方,讓他每次回家都覺得很費時,但即便如此,每年的白露,他都要趕著回家打山核桃,「變成區肯定是好,後年杭州到臨安的城際鐵路就要開通了,估計回家就會方便很多,以後臨安的西部,也會發展起來吧。」

這種基於大環境變化的期待,也將變成現實。來自臨安市城際鐵路建設工程指揮部消息,另外一條貫通整個臨安的杭武高鐵,計劃2022年建成,這條高鐵將帶動臨安西部的發展。

當然,在交通融杭之外,還有更多變化,未來給56萬臨安人民帶來驚喜。以教育為例,在此之前的富陽,已經在2016年加入主城區高中的雙向招生序列,而未來臨安,也就此作為融杭發展的參考案例。

盧春強表示,我們對民生類政策進行了初步梳理,涉及民政、社保等政策39項,變區後預計市財政民生支出增加6.7億元,意味著市民將得到更多實惠。今後,在社會保障、社會事業、社會治理等公共服務上向主城區看齊,逐步實現「同城同待遇」。

而就在明天,臨安區將正式掛牌——在這個嶄新區政府的樸素大門下,一切融杭之路,有了新的開始。

文字:楊鎣暉、李婷婷、管光前

編輯:孫鑰

讀城杭州的另外一個小夥伴來了!

杭+,也是你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城杭州 的精彩文章:

放大招!西湖區每年怒砸3000萬培養引進名師名校長

TAG:讀城杭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