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們研究了53部暑期劇集的豆瓣評論,原來打分有三大規律

我們研究了53部暑期劇集的豆瓣評論,原來打分有三大規律

作者/蔡姍妮 編輯/曹樂溪

夏天夏天悄悄過去,留下好多劇~

豆瓣網友喜歡什麼類型的劇集?點評時主要有哪些關鍵詞?diss的又是哪些內容?近日,小娛統計了豆瓣上從五月至八月總共53部劇集的評分情況,整理出高分劇和低分劇的類型,並採集了6000+條代表性劇集的短評進行文本分析,從數據結果中窺覷到不少有意思的現象。

網劇成群寵,電視劇熱議多

53部暑期劇集評分及人數總覽

(註:氣泡大小表示評分人數)

今年夏天,網劇彷彿開了掛。53部劇集中網劇佔了24部,產量上與電視劇僅差5部,口碑上更是高齣電視劇好幾個level。由圖可見,網劇評分佔領了在5.3分以上的高分段,更具體點,則集中在6.5-7.9分;而電視劇卻承包了6.3分以下的重災區,僅有三部劇評分高於7.9分。

此外,電視劇散點雖然分數普遍低分,可是氣泡都比較大,說明評分人數更多。想必是豆瓣網友們普遍有diss爛片的情結,群體狂歡式的吐槽興許比看劇本身來得更有趣!其中,氣泡最大的是2.8分的《深夜食堂》,而同是難兄難弟的網劇《鬼吹燈之牧野詭事》也是2.8分,但被噴得就沒那麼嚴重了,雖然有網友表示其實它比前者更爛:

由此可推斷,網劇雖興盛,但電視劇的江湖地位仍在。而且,不少電視劇本身就是「電視+網路」播出模式,多平台聯動帶來的流量和熱議度遠勝於單一網路平台。但流量多了,爭議也會多。因此,無論質量好壞,電視劇都將承受比純網劇更多的爭議風險。可以說,劇集中的真勇士,敢於上星,敢於直面慘淡的批評~

豆瓣十大高分劇

十大高分劇類型佔比

豆瓣十大低分劇

十大低分劇類型佔比

豆瓣的網友不僅偏愛網劇,更是偏愛其中懸疑、青春偶像類型的劇集。譬如,以《白夜追兇》、《河神》、《殺不死》為代表的懸疑題材劇集收穫了大波的好評。《少年有點酷》、《我女朋友的男朋友2》《親愛的王子大人》這樣青春活力、少女心滿滿的劇集也仍受歡迎。而低分劇則集中為都市現代類型,如《深夜食堂》、《我們的愛》、《一粒紅塵》。

高分劇的模樣都是「劇情+演技」

爛劇則有各自「尷尬」理由

同樣是青春偶像劇,為何《夏至未至》和《少年有點酷》、《親愛的王子大人》風評差這麼多?網友對懸疑題材的偏好,為何到《鬼吹燈》這裡就失靈了呢?

之前被吐槽得沸沸揚揚的《深夜食堂》,最主要槽點來自於廣告植入。「黃磊」「泡麵」、「酸菜」、「廣告」成了高頻辭彙,寥寥數詞,似乎不用看劇都充滿了畫面即視感:情至濃時,黃磊端出了一碗老壇酸菜泡麵……

深夜食堂(2.8)

這樣的品味,怎麼滿足得了觀眾日益高逼格的審美呢?滿屏的尷尬呼之欲出,更慘的是黃磊老師不幸成了這次群起而攻的主靶。他曾是《似水年華》里的憂鬱才子,是《人間四月天》里浪漫詩人的徐志摩,是《小別離》里的溫和慈父方圓,怎麼說,也是演繹閱歷資深的老藝術家了。而這次的《深夜食堂》,無疑拉低了黃磊之前辛苦積攢的熒屏印象,即使讓人尷尬的或許不是他的演技,大家也熱衷於拿他開刷。

而對於同樣很尷尬的《鬼吹燈之牧野詭事》,評論的戾氣就更重了。

鬼吹燈之牧野詭事(2.8)

「尷尬」已不足以解憤,「垃圾」、「爛片」、「浮誇」等詞也出來蹦躂了。和《深夜食堂》一樣,點名批評最多的依然是主角。不過當小娛檢索了「大陸」的關鍵詞,發現罵的不是王大陸,而是他的嘴……

當然,這個鍋如果只讓王大陸的嘴來背的話,那真是太委屈了。《鬼吹燈之牧野詭事》的核心問題,還是在於劇情。這部劇由著名IP鬼吹燈系列改編,本身自帶流量觀眾,賺足了原著書迷的眼球。然而這種優勢也是劣勢,一旦改編失敗,劇作粗糙,引來的罵聲勢必排山倒海。《鬼吹燈之牧野詭事》就是典型的反面教材。況且,前有《鬼吹燈之精絕古城》的劇作高度作為準繩,網友自然會將其與「古城」進行比較,心理期待值與現實落差感便立竿見影了。

再看高分劇,目前評分Top3的劇集關鍵詞又是什麼樣呢?

白夜追兇(9.0)

那年花開月正圓(8.5)

河神(8.4)

縱觀三部劇集的關鍵詞,最醒目的便是「演技」和「劇情」二字,這兩大要素乃高分劇標配。此外,前兩部劇提及最多的是演員。潘粵明、孫儷、何潤東、陳曉本身就有一定知名度,觀眾看劇時,往往會有先入為主的認知習慣,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帶入、對比並評價演員在這部劇以及以往作品中的表現,再結合劇情討論其角色塑造力。而對於《河神》這樣由小透明演員組成的劇,觀眾則將更多注意力集中在劇情和角色本身,如「神婆」、「河神」的人設,而淡化演員的個人標籤。

除了演技和劇情,網友也注重劇作的節奏、台詞、配音、鏡頭組接等專業製作的問題。《白夜追兇》以「節奏緊湊」、「長鏡頭流暢」的優點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那年花開月正圓》由於使用原聲,演員口音參差問題也讓大家熱議一把;《河神》的多處鏡頭及特效,讓網友感嘆「拍出了大片的感覺」。

結語

雖然豆瓣的評分並非衡量劇作的絕對標尺,在劇作的收視、流量及商業收益方面,豆瓣還達不到量化效果,但對於思考「如何打造劇作口碑」的問題確實是有指導性意義。什麼類型的劇符合大眾口味?什麼內容是雷區?其實都是有跡可循的。

按照播放渠道劃分,很顯然,觀眾對於網劇的容忍度普遍高於電視劇。而且,一旦網劇達到電視劇的製作水準,觀眾會喜出望外,好感度up。從心理學角度理解,這是一種預期得到補償的心態。也許,你對網劇的要求只有60分,對電視劇則要求85分以上,當兩種劇集都拍出了75分的效果,你會覺得哪部更好呢?

同理不難理解,為何像《深夜食堂》、《鬼吹燈之牧野詭事》、《夏至未至》這樣的IP劇評分不高了。因為觀眾之前看過日版或原著,這些作品宛如心中的白月光,一旦翻拍的效果不盡人意,再多的流量基礎都只會是口水的疊加。心理落差感是劇作的地雷,繞開了便是成功,不幸踩中就呵呵了。

不過,無論是網劇還是電視劇,劇情和演技都是觀眾最重要的考量指標。

劇情是最直接的因素。情節新鮮,能吊足觀眾胃口的劇往往是高分利器。如果說《白夜追兇》、《河神》主打層層推理、揭迷式懸疑劇,那《殺不死》和《顫抖吧!阿部》則走的是以出其不意的怪誕風格,讓人忍不住要一直看下去。劇情老套是觀眾忌諱的,即便像《那年花開月正圓》這樣高分劇,也免不了被詬病為劇情「有點瑪麗蘇」、「套路」。

如果該劇演員有一定知名度,大家的關注順序是這樣的:演員≥劇情≥演技>製作

如果該劇的演員是新面孔,大家的關注順序又是這樣的:劇情≥演技>製作>角色

也就是說,演員本身的知名度或表演風格是把雙刃劍。當觀眾已經熟悉了ta之前的表演,免不了會產生對比心態。表現得好是「突破」、「炸裂」,風格反差則是「尷尬」、「不適」,如果劇作本身很差,加上演技不行,就趕緊往演員身上一通踩。

而對於新人演員來說,角色的人設和劇本是更重要的。因為大家對其表演印象空白,給了ta足夠自由發揮的空間。哪怕劇作不好,大家往往也不會怪罪演員個人,而是歸因製作問題。

歡迎今後大家多多刷劇驗證此條規律哈哈~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娛樂資本論 的精彩文章:

《金星秀》下架,但脫口秀的藍海時代剛剛到來
PG ONE和GAI的矛盾如何產生的?揭秘《中國有嘻哈》的魔鬼剪輯法!
迪士尼回應PG_ONE被投訴侵權,那為《蜘蛛俠》獻唱又是咋回事?
從《盜夢空間》到《敦刻爾克》,諾蘭在中國的吸金能力如何?

TAG:娛樂資本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