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华文明在中亚的溃败:大唐帝国是如何失去西域的?

中华文明在中亚的溃败:大唐帝国是如何失去西域的?

唐玄宗天宝十载,公元751年,来自大唐帝国及其藩属国的3万军队,与刚刚兴起的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史称黑衣大食)及其藩属国的10万军队,在遥远的中亚怛逻斯城(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城附近),爆发了一场史诗般的战争。

这,就是大唐帝国及其代表的儒释道文明,与阿拉伯帝国所代表的伊斯*兰文明,仅有的一次大规模、公开化战争:怛逻斯之战。

唐帝国与阿拉伯人的史诗对决

今天,是“911”事件16周年纪念日,在反思西方文明与伊斯*兰文明关系同时,最爱君也在思考中华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关系,并由此想到了这场发生在1200多年前的战争,一场有关中华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巅峰对决。

怛(dá)逻斯之战的根本原因,是当时不断西进的大唐帝国,与不断东进的阿拉伯帝国,双方在中亚地区的争夺逐渐进入白热化。眼看阿拉伯帝国的兵锋逐渐深入大唐帝国的势力范围,统管西域南路的安西都护府节度使高仙芝,决定先发制人,于是率领由2万唐军,以及来自唐帝国的藩属国拔汗那、葛逻禄部的1万士兵共3万多人,主动出击驻守在怛逻斯城的阿拉伯军队。

然而,高仙芝却忽略了阿拉伯帝国的实力:拥有5万守军及5万藩属国部队的阿拉伯帝国一方,以10万联军,以及以逸待劳的绝对优势,与唐军在怛罗斯城外进行了强强对决——战斗进行到第五天时,大唐联军中的3000葛逻禄部骑兵叛变反戈,致使高仙芝的唐军溃败四散。最终,唐帝国联军数千人战死,2万人被俘,仅剩4000多人逃回安西都护府。

回顾大唐帝国的历史,从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到630年唐太宗李世民征服东突厥,648年征服西突厥,大唐帝国的声威远播西域、盛及中亚;到709年,大唐帝国在天山以北,设立北庭大都护府管辖西域北境;又在天山以南设立安西大都护府,管辖西域南境。

尽管与吐蕃几经争夺,但唐帝国的势力,还是顺利地拓展到了中亚;而在东方,唐帝国又在660年灭百济,668年灭高句丽。到了怛逻斯之战前的唐玄宗时期,大唐帝国达到鼎盛巅峰,成为西起咸海、阿姆河与锡尔河流域,东达朝鲜半岛的大帝国。

尽管在怛逻斯之战中败北,但大唐的元气并未受损。

怛逻斯之战后,在当时的中亚地区,大唐与吐蕃、阿拉伯帝国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为了联合大唐对抗吐蕃,加上阿拔斯王朝刚刚成立,因此此后阿拉伯帝国的军队并未趁势东进;而在高仙芝之后继任安西节度使的封常清,则在怛逻斯之战后两年,即753年出兵攻破被吐蕃控制的大勃律国(今喀什米尔),使得大唐帝国的声威继续在西域中亚一带强势鼎盛。

西域:最后的大唐孤军

但一场来自大唐帝国的内乱,却将改写此后西域和中亚地区的历史。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为平定叛乱,仅镇守西域南境的安西都护府,就有15000精兵被抽调返回内地镇压叛乱;镇守天山以北的西域北境的北庭都护府,以及镇守陇右、河西走廊地区的大唐精兵,也纷纷被抽调返回内地平叛。

在此情况下,从大唐帝国的长安出发,从河西走廊到今天的新疆、中亚一带的西域属地,大唐帝国的精锐部队被悉数抽调返回内地,以致西域兵力空虚。763年,吐蕃趁“安史之乱”攻占河西走廊,切断了大唐帝国与西域的往来,并不断地向孤立无援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发起攻击。

当时,中西交通隔绝,大唐帝国政府都以为西域地区早已沦陷,一直到了安史之乱结束后的第五年,即768年,孤军坚守的西域唐军再次与唐朝政府取得联系,至此,朝野上下才知道原来西域仍然在大唐手中,对此,唐代宗马上下诏褒奖坚守西域的唐军,赞扬他们“不动中国,不劳济师,横制数千里,有辅车首尾之应。以威以怀,张我右掖,凌振于绝域,烈切于昔贤。”说他们孤军坚守西域,实在可歌可泣。

但是,河西走廊已经被吐蕃攻占,对于唐帝国来说,西域的唐军虽然有“奉国之诚”,但大唐已经自身难保“事势不及相恤”。到了783年,由于朱泚发动兵变占领长安,唐德宗无奈向吐蕃请求援兵,吐蕃则借机提出要唐朝割让位处今天甘肃、宁夏一带的径、灵等四州,并要求唐朝正式割让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的西域辖地。

唐德宗对此只有无奈应允,并诏令驻守西域的唐军“递相慰勉,叶力同心,互相提摘,速图近路,复归乡井,重见乡亲。”不愿意回来的,“如有资产已成,不愿归此(内地),亦任便住,各进所安。”但这次割让,由于吐蕃军队观望不进,并且趁机劫掠陕西武功一带,因此唐德宗最终拒绝履约。

此后一直到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年),驻守西域的唐军,仍然在等待大唐帝国的召唤和救援,从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乱算起,时间已经整整过去了34年,西域的唐军将士已经垂垂老矣。

789年,吐蕃军队以在怛逻斯之战中背叛唐军的葛罗禄部,以及白服突厥作为向导,大举进攻孤军坚守的北庭都护府,对此与唐朝友好的回鹘率军援救,却被吐蕃所败;失去回鹘的支援后,790年,北庭都护府最终被吐蕃攻占,北庭节度使杨袭古率领2000多残兵退入西州(今吐鲁番),此后,西域的唐军消失在了茫茫历史中,成为大唐帝国在西域的最后绝唱。

此后,新疆北部一带基本被回鹘占领,新疆南部则大部分被吐蕃占领,而葱岭(帕米尔高原)以西地区,则被阿拉伯帝国占领,至此,大唐帝国的势力,基本退出了西域。

伊斯兰教的东进与传播

与大唐帝国在西域的消亡相比,参与怛逻斯之战的唐帝国与阿拉伯帝国双方的将领,命运也是让人唏嘘。

就在怛逻斯之战后第二年,752年,驻守怛逻斯城的阿拉伯军队统帅齐亚德因内乱被杀,齐亚德的上司、阿拉伯帝国呼罗珊地区总督艾布·穆斯林,随后也于755年,因功高震主被杀。

唐朝方面,在怛逻斯之战后回到内地的高仙芝,以及率领唐军继续光耀西域的封常清,在安史之乱中一起率军抵御安禄山叛军,然而756年,高仙芝、封常清却同时被作为军队监军的宦官边令诚借故诬陷杀害。

怛逻斯之战后不到一个世纪,随着大唐、回鹘、吐蕃的相继衰落,公元9世纪,在怛逻斯之战中背叛大唐的葛罗禄,逐渐崛起为中亚的第一强国,并占据了怛逻斯、碎叶城等地,其领土与阿拉伯帝国、吐蕃接壤,这使其成为当时在中亚全面伊斯*兰化以前,最后一个非伊斯兰的大国。

而葛罗禄,就是今天仍然活跃于新疆地区的维族和乌兹别克族的先祖之一;怛逻斯之战:这场历史上唯一一场汉民族与阿拉伯民族的史诗大战,却最终成就了突厥民族的伟业。

安史之乱后,随着大唐帝国最终于公元790年后完全退出西域,以及阿拉伯人的入侵和伊斯*兰教的东传,中亚地区的粟特人、花剌子模人、波斯人、突厥人纷纷皈依伊斯*兰教;13世纪后,蒙古人征服中亚,但中亚地区的蒙古人,后来大部分也皈依了伊斯*兰教,并被当地的民族逐渐同化。

16世纪后,俄罗斯帝国开始兴起,并逐渐向中亚地区扩张,随着俄国人对伊斯*兰教的承认,在公元八世纪的怛逻斯之战后开始大规模兴起的、中亚地区的伊斯*兰化,最终在19世纪彻底定型。

在新疆区域,随着唐王朝的退出以及吐蕃的衰落,伊斯*兰教势力也开始逐渐入侵,此后到公元1009年左右,随着新疆境内最后一个信仰佛教的于阗李氏王朝,被信仰伊斯兰教的喀喇汗王朝攻灭,整个中亚和新疆最终成为一个泛伊斯兰化世界,至此,在唐朝初期玄奘的游记记载中,遍地佛国的新疆和中亚地区,最终被伊斯*兰化覆盖。

残缺的西域:新疆的回归

此后一直到1759年,在历经康熙、雍正、乾隆祖孙三代的不断努力下,乾隆皇帝最终完全平定蒙古准噶尔部及大、小和卓之乱,收复新疆和中亚部分地区,由于是“故土新归”,所以称为“新疆”,这也是今天“新疆”这个名字的由来。

此后,汉人和儒释道文明再次大规模进入北疆地区,逐渐奠定了今日新疆的格局,即北疆是伊斯*兰教、儒释道和多种宗教文明并存,南疆则是伊斯兰文明独占大头的局面。

尽管此后,新疆也曾经历阿古柏之乱,但在左宗棠等将领的努力下,最终力保了新疆的光复和回归,1911年辛亥革命后,当时的军阀杨增新、金树仁、盛世才和国军相继控制新疆,1949年,担任国民政府新疆警备总司令的陶峙岳,率部在新疆起义,新疆最终纳入到新中国的怀抱。

而让最爱君惋惜的是:在怛逻斯之战结束后的1200多年间,中华民族最终彻底失去了帕米尔高原以西的中亚之地:尽管狭义的西域、新疆回归了祖国的怀抱;但广义的西域、中亚地区,则最终不再归中华文明所有。

历史没有如果,当大唐帝国在怛逻斯之战中败北、在安史之乱后衰落;当大清帝国被俄罗斯勒索、割去广阔的中亚土地之时——西域,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也注定,将留给我们一声重重的叹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安史之乱 的精彩文章:

话说唐朝安史之乱时期,郭子仪设郭大店招纳四方豪杰!
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及影响与杨贵妃和安禄山私通有什么关系?
中唐第一名将,他若不死,安史之乱就不会爆发!
大臣被宰相擅自贬官,皇帝大怒:两人互换官职!大臣成为一代名相
扭转大唐命运的男人:郭子仪如何平息安史之乱并得善终

TAG:安史之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