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四十萬長平趙軍寧死不降遭屈辱?最新考古發現的驚人秘密

四十萬長平趙軍寧死不降遭屈辱?最新考古發現的驚人秘密

長平之戰趙國戰敗,四十五萬趙軍全軍覆沒。以至趙括被留千古罵名,四十萬趙軍投降卻被坑殺蒙羞。甚至連秦軍統帥白起也因此備受後世譴責。可是最新考古進展,在長平地區並沒有發現挖坑活埋的萬人坑,且大部分屍骨都有刃形創傷,這充分說明了秦軍坑殺四十萬趙軍的說法並不確卻,由於時代久遠,現階段對秦軍坑殺四十萬趙軍的證據來源無從考究,除了來自於史記再此沒有其他相關記載,因此,這四十萬趙軍是否被坑殺尚有爭議。我們倒是可以從其他地方推倒出關於趙軍是否投降。

其一,長平之戰後,秦軍自身損失也極大,保守估計傷亡在三十萬以上,這個數據是比較靠譜的,因為秦國自長平之戰以後二十年,再與山東六國的對戰便充滿了疲軟,甚至多次被打敗。作為戰勝的一方,如果趙軍40萬人是投降被活埋的話,秦軍怎麼會損失這麼大。這在軍事上便解釋不通。唯一可以解釋的是,趙軍經過英勇戰鬥,才會導致秦軍有如此巨大損失。而且從戰損傷亡比例上看也差不多。

其二,從純軍事角度來看,長平之戰本身就是奇蹟,當時白起在制定圍殲戰略的時候是充分考慮到地形的因數,否則當時秦軍數量和趙軍相差不多,秦軍根本無法包圍趙軍,這也是趙括膽敢放兵出擊的原因。而包圍趙軍的戰鬥持續四十多天,秦軍一直都在堵漏打仗,甚至自己就傷亡了三十多萬,僅剩餘的秦軍根本沒法實施有預謀的處理戰俘手段。因此,讓秦軍實施活埋40萬趙軍,在當時的條件下中,基本無法實現。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秦軍是殺敵立功的政策,只要殺敵就可以立功受爵,放過這四十萬趙軍,出動六十萬秦軍打了三年,只斬首五萬,根本不夠大家分賞,將士們根本就不會答應。這一點可以從其他地方得到相應的佐證,秦軍在白起帶領下,三十多年期間,大小戰役打下來,從來沒放跑一個敵人,所到之處一律斬殺。據相關統計,整個戰國期間,白起斬殺兵士總人數在165萬,也就是說,除了殺這四十幾萬人之外,還有其他兩個四十幾萬。倒不一定是白起嗜殺,而是白起身後支持他的將士們立功晉爵的需求使然。

其四,趙括在追擊前不知道秦軍統帥是白起,但是被包圍後秦軍歡呼勝利的時候趙軍不可能再不知道秦軍統帥的名字了,而白起的嗜殺威名也給了趙括鼓舞士氣的理由。正因為自知必死,才會給秦軍如此大的創傷。如此,也就解釋得合情合理了。

那為何歷史要編造這樣一個錯誤的謊言呢?其實太史公未必是假意篡改歷史,而是在歷史證據面前選擇性採用。因為儒家與秦國法家的敵對作用,儒家對法家一向是敵視的。因此,採用證據外多會用他國證據,而這個他國證據可以推測源於趙國。為何趙國要編這麼一個謊言來說自己的將士是投降被殺而不是光榮戰死呢?其實從國家角度來看,這兩種說法都足夠挑起全國人民的鬥志以及仇恨。但是差別在,光榮戰死的人,國家需要支付撫恤金,而投降被殺則不用。趙國在三年長平之戰加四十萬大軍全軍覆沒後,整個國家經濟崩潰,根本就付不起這筆錢。因此只能昧著良心將這些英勇將士推至屈辱一面。

因此,長平趙軍全軍覆沒也許是寧死不降戰死而並非屈辱投降被殺!

優己/著 收錄 《紛爭》

本文系 社科哲學家、童話作家優己 原創發表

學漢語讀歷史,交流兒童教學與教育請找 優己導師

微信搜索公眾號: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