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滿嘴髒話卻告訴我們一個被遺忘的中國

滿嘴髒話卻告訴我們一個被遺忘的中國

(本文由Sir電影原創:dushetv)

《二十二》之後,Sir最期待的國產紀錄片是——

《方綉英》

它記錄了身患阿爾茲海默症的67歲老太太方綉英,生命中的最後10天。

在不久前洛迦諾電影節上,它摘得最高獎,金豹獎。

題材、獎項,倒不是Sir看重的。

Sir最欣賞的,是它的導演,王兵

其貌不揚,氣質也不文藝。

還起了個容易被忽視的名字,長了張容易被忽視的臉。

(……也難怪你不知道他。)

但他確確實實是一位有才華、有視角的創作者,也是一位被大多數人忽視的中國紀錄片導演

提到他,總是不能免俗地,說到多年以前,他那部牛逼閃閃的處女作——

《鐵西區》

海報上的確看不出什麼鳥……但它絕對算得上中國最好的紀錄片之一

在當年由於題材敏感,曾一度國內被禁。在法國、葡萄牙、日本等各大電影節,它都拿過最佳紀錄片。2014年,英國電影協會評選影史最偉大的50部紀錄片,《鐵西區》入榜,位列17

《紐約時報》這麼評價:

以一種驚人的直觀方式,記錄了中國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苦痛轉變

翻譯成人話就是:

中國曾有這樣一撥窮人,生活在被大時代拋棄的角落。

估計如今相對富裕的我們,看《鐵西區》多少會有一種恍如隔世之感(真的嗎?)。

也正因如此,Sir覺得有必要重新提它。

不是怕你忘。

看它,不是中學老師口中單純的憶苦思甜,而是一種對未來趨勢的警醒:

你現在富,也許不是因為你有多聰明,而是時代給了你這個資格。

更何況,再上升的社會,也總有被人遺忘的慘痛角落,而他們,不應被忽視。

知道你怕悶,今天Sir陪你一起看。

別怪Sir多事,因為沒Sir帶著,你十有八九會看到崩潰——

首先,冗長

《鐵西區》全片時長,9個多小時。

分為《工廠》《艷粉街》《鐵路》三個部分。

Sir是上大學時候看的,老實說……當年真沒看完。

更別提年輕的Sir,還是個愛電影的——要是這麼算,當年看完的人,少;此後看過的人,估計更少。

而影片的原始素材,更多達300小時,如果一天看10小時,你要看上一個月(如果有這樣的導演朋友喊你看片,要緊腎前去)。

即便導演王兵本人,也只完整看過一遍。

其次,真實

1999年底到2001年中,《鐵西區》的拍攝周期長達18個月。

這18個月,王兵吃在鐵西區,住在鐵西區,跟工人一起上班,和無業游民一起廝混……

可以說,王兵以一個幽靈的姿態,完全融入了鐵西區。

工人把王兵當朋友,把攝影機當空氣。

毫不避諱地在鏡頭前面暴露身體……

當然,也暴露心事。

這份真實,讓《鐵西區》不僅成了一部優秀電影,更成為珍貴的歷史資料。

正如豆瓣網友@這個殺手非常冷評價:

這個片子是無價之寶

再次,它。好。殘。酷。

鐵西區位於中國瀋陽,是中國最老、最大的工業中心,曾經鼎盛一時。

但九十年代初期,國企開始衰退;1999年末,鐵西區的工廠,開始一家接一家地倒閉。

《鐵西區》就記錄了時代的洪流下,一批悲哀而又無力的工人群體。

導演這麼描述他的電影:

曾經有一群人,為了創造一個新世界而付出了一切,他們最終失敗了……

工廠

影片開始,五分多鐘的長鏡頭。

火車頭視角,穿過廠區、平房,被大雪覆蓋的鐵軌,和泥不拉幾的街道。

是對鐵西區的掃視,更是一種進入。

GIF/1.7M

工廠,是鐵西區的核心,衰敗也從那裡開始……

瀋陽鑄造廠

1999年底,倒閉前夕。

廠里已沒有什麼正式員工,只剩下一批臨時工。

大家知道廠子快黃了,成天在休息室打牌、下棋、賭博。

工頭開個會,囑咐大家注意安全,千萬別在最後這會把小命給丟了。

然而他們在車間幹活,已經是拿命換錢——

因為車間里的鉛含量,超過國家標準百倍。這些勞作的工人,每年要到醫院「療養」,注射一種能去除體內鉛成分的藥劑。

但副作用,是同時殺死體內的有益細胞……

2000年6月,鍍鉛工楊師傅才進療養院的第一天,就在河邊捕魚淹死了。

工友對著鏡頭笑嘻嘻地說:

頭一天來的,第二天就走了……

生命的丟失,變得司空見慣,輕如鴻毛。

這是楊師傅最後一次進療養院,也是所有工人的最後一次。

2000年8月,瀋陽鑄造廠破產。

瀋陽鋼板廠

1943完工,當時僱用了6000人,最初是給日本帝國主義軍隊生產刺刀。

1997年,瀋陽鋼板廠倒閉。

工廠的傳達室,有幾個下崗職工還在扯著淡,抱怨拖欠的工資。

其中一位工人,打開了話匣子,鏡頭面前說起了他的特殊愛好:

我這一輩子,不怕你笑話,別的毛病沒有,就好搞破鞋。

下崗女工,不少都做了小姐。

20、30塊錢一次,不著罪,還享受。

現在社會就這樣,逼的……

瀋陽電纜廠

1934年建成,鼎盛時,最多曾僱傭12000個工人。

可到了2000年初,廠里只剩幾個工人。

辦公室里坐著幾個中年婦女,無所事事地談論新做的頭髮,試穿織好的毛衣,等著去飯店慶祝新年。

飯桌上,廠里的領導,大談轉型、獨立、國營變民營。

一位大姐高興地在飯店裡唱起卡拉OK,是一首當時膾炙人口的進步歌曲。

瀕臨破產的鑄造廠,早早破產的鋼板廠,嘗試轉型的電纜廠,三個不同階段的工廠,拼湊出鐵西區坍縮的曲線。

2001年,3月30日,鐵西區的工廠被拆毀。

GIF/1.3M

艷粉街

艷粉街,是鐵西區的工人生活區。

傳說清朝時,這裡盛產化妝用的胭粉。而如今……到處都是垃圾堆。

垃圾堆旁邊,永遠站著一群百無聊賴的「工二代」,不上學、沒工作、沒錢。

十七八歲的年紀,一無所有,不過至少還有一點點,愛情

王震,花了三四天憋出一封情書,凈是錯別字,遭到群嘲。

寄出去後,一直沒迴音。

小白,在街上追喜歡的姑娘搭訕、表白,當場拒絕。

一臉尷尬,卻故作瀟洒,仰天一首流行金曲:

對於你的名字,從此不會再提起……

抓不到愛情,沒關係,年輕人,還有一點點理想

片中有個場景是這樣的:

兩個男孩坐炕上嘮嗑,其中一個學了汽工,剛畢業。

問他學了啥,說啥也沒學會。會換個輪胎吧?不會。以後幹啥?不知道。

另一個男孩就罵他:

理想都沒有,跟我一個x樣。

他馬上回懟:

啥理想啊?當飯吃啊?

沒理想也不要緊,好歹還有個房子

2000年9月,鐵西區召開拆遷動員大會。

艷粉街的小平房,都要拆。

國家是有補助,但要先住大房,得額外補錢。

孤兒曲健,未滿十八,父母雙亡,沒一分錢。

他坐在地上,發愁房子拆了後,去哪住。

王震的奶奶,在被掐了電、點著蠟燭的屋子裡,對鏡頭說:

這你說窮嗖的也沒有對象,擱啥給人家啊?哎呀,我孫子都苦難,我老可憐他,這趕上動這個遷,跟逼命似的。

鐵西區的沒落,不光切斷了工人的出路,也撲滅了下一代的希望。

《艷粉街》的結尾,一個少年,站在大雪之中。

四圍,是被拆的殘垣斷壁,但其中一些還有人住。

少年對著攝影機,面無表情,眼神空洞。

明明是在看,好像又什麼都看不到。

鐵路

鐵路,是鐵西區的主要交通系統。

穿梭往複,連接工廠與工廠,連接工廠與生活區。

火車頭裡,經常坐著一個司機和幾個線路修理工,比那些下崗的工人境遇好點。

但每天,也是一樣的打牌、賭博、扯淡。

《鐵路》主要記錄對象不是他們,而是鐵道邊一間小屋裡,一對相依為命的父子。

,老杜

沒個正經職業,以在鐵路邊撿煤、偷煤為生。

一袋煤賣20,一天能撿三袋,收入不輸給工人。

老杜媳婦呢,十幾年前就跑了。

旁人問他這麼多年怎麼也不找個相好?

幾天後,老杜因為偷煤,被鐵道派出所抓了進去……

,杜陽

跟他爸一樣,無業游民,每天在家聽音樂,玩狗。

二十好幾了,跟老杜睡一張炕,一天也離不開他爸。

老杜被抓,把杜陽給急壞了,焦躁不安

把家裡相冊翻出來,對著鏡頭介紹自己的家庭。

說著說著,淚就流下來了。

GIF/1.3M

就這樣一對父與子

老杜最終還是被放出來了。父子團聚的那晚,杜陽喝醉了酒,對著老杜拳打腳踢,埋怨老杜心裡不惦記他。

老杜把醉酒的杜陽背回家,哄他睡著。

借著昏暗的燈光,老杜開始對著攝影機,說出心聲:

人活一生啊,孩子,不容易。

老杜再也不敢撿煤,和杜陽都在機場找了工作,收入頗豐。

在Sir看來,老杜的故事,頗具諷刺意味。

身處邊緣的他,從鐵路跑到機場,某種程度順應了時代改變的潮流,於是也就改變了自己的小命運

當整個工人群體在絕望線掙扎,老杜的日子卻過得越來越滋潤。

那年春節,老杜蓋了新房,買了大哥大,還給杜陽找了一個小媽。

這部分結尾,老杜坐在炕上叼著煙,擦著鞋,嘴裡叨叨著:

哎呀,我CNM的。

這句粗口,說得跟屁一樣輕。

他肯定說不清,自己在抱怨什麼,還是在慨嘆什麼。

但Sir聽懂了——這是老杜,乃至整個鐵西區,對現狀和未來做出的最無力的小反抗。

冗長、真實、殘酷。

《鐵西區》用一種完全不在乎觀眾感受的方式,述說了時代和體制面前,一個身處下沉中的群體感受,是多麼「小」。

你可能會說,《鐵西區》的遭遇,似乎只來自那個特定的年代?

可影片第一部分《工廠》中的某個細節,分明又那麼熟悉——

工廠休息間,桌上的收音機播放著:

更多高科技的公司將在市場上市,科技版塊和網路版塊將會合資……

一群工人癱坐在周圍的椅子上,沒有一絲反應。

時代的上升總是相似的。

每個人們口中傳誦過的好時代,都有所謂的「大時代脈搏」在跳動。

越上層的人,越具備財富、資源和知識競爭力,總是努力貼近它,追求趁勢而生的機會。

越處下層,則越茫然。

可鐵西區真的一直是下層么?

不,他們也曾是「新時代」的寵兒,只是時過境遷,他們掉下去了。

所以看《鐵西區》,你不必慨嘆自己命好,你可能只是比他們,更貼近此時罷了。

反而,看彼時鐵西人的遭遇,應該榨出我們自己「皮袍下的小」

小,其實是共性。

我們奮鬥,我們掙扎,我們追求小生命,小愛情,小理想,小房子,小日子……

我們偶爾也有一些,小反抗

這些共性,也許從根本上回答了,為什麼我們要看《鐵西區》《二十二》或者《方銹英》,為什麼要看這些可能有點悶、有點沉重的現實電影。

因為這就是一種必須的關注,是在你繁忙的生存間隙,偶爾抽身,注視一下身處同時代的,其他人。

因為滄海桑田,生老病死,我們總會成為某一種——

「其他人」。

GIF/350K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編輯助理:伍迪愛倫坡

微信搜索關註:Sir電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DO電影 的精彩文章:

把老公變小三,這才叫高級出軌劇
人性啊人性,我後悔現在才安利
到底神馬黑科技,把全世界都變成蟻人
她的美我想凝視一輩子
這麼曝黑幕的好劇,在中國熒幕消失太久太久

TAG:DO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