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舌尖上的記憶

舌尖上的記憶

「東營微文化」為東營市作協重點扶持文學公眾號。平台宗旨:體現人性本真,歌頌人間溫暖,傳播正能量......關注微信公眾號「東營微文化」,每天推送有溫度的文字!

舌尖上的記憶

作者丨曲業貴 編輯丨張旋

在東營微文化群里,大家談起了小時候吃的東西,一下子勾起了我對兒時「美食」的回憶。那時物質匱乏,家境貧寒,兄弟姐妹眾多,吃飯是一個大問題呢。

芋頭(地瓜)面的蘿蔔大包子,黝黑髮亮,我們叫蘿蔔簍子;母親做的玉米面窩窩,金黃金黃;用菜葉、樹葉、野菜做的豆面子渣腐,青多黃少,豆面子捨不得多放;軲轆芋頭煎餅,又脆又厚;玉米糊豆(玉米糊糊的方言)飄著菜葉,偶爾放點豆餅子,得多喝兩碗,這些組成了兒時的主食,這些組成了兒時的「美食」。

小時候白面稀缺,記得吃得最好吃的包子,是有一年過麥時,母親用冬天曬的蘿蔔皮子加上脂露酥(有的地方叫吱啦子、大油渣子)包的白面大包子,那個香啊,至今難忘。那是我吃到的最好吃的包子。

小時候一年到頭,吃不到幾次白面饃饃,也吃不到幾次白麵餃子。好不容易包一次白麵餃子,由於兄弟姐妹眾多,得按個數分給每人,就著煎餅吃。那時候,下餃子的湯,一家人都喝得凈光。我現在每逢吃餃子後,總來上一碗餃子湯,就是那時候養成的習慣吧。所以小時候總盼著過年,可以不用就著煎餅吃餃子了。

記得母親和姐姐們攤煎餅,在柴火灰里燒個面布吉,外酥里嫩,那就是我們解饞的「零食」。快攤完了,如果聽到街上有吆喝賣韭菜的,就會買上一捆韭菜,洗凈切碎,倒上豆油,在煎餅鏊子上鋪上煎餅,把調好的韭菜餡子均勻撒在煎餅上,然後燒火烙黃,一搭,一卷,再用菜刀切開,一個「煎餅果子」就做成了。雖然不好看,但吃起來那個香啊,比現在的煎餅果子好吃多了,至今仍念念不忘。每回攤煎餅,母親和姐姐們攤了大半早晨,還不夠我們兄弟幾個一頓猛吃,蓋墊上也剩不了幾張,所以她們幾乎天天忙活著攤煎餅。

如今看到自己的孩子浪費糧食時,我總把以前的事講給她聽,她總是笑著說:「你在講故事呢」!也難怪,現在的孩子沒經過那樣的年代,怎麼能理解呢?

吃著兒時的這些「美食」,我走過了童年,度過了青年,現在人到了中年。兒時「美食」,舌尖記憶,讓我深深懂得生活的艱辛,生活的磨難,更讓我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要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如今,這些兒時吃得不想再吃的東西,竟成了昂貴的奢侈品!生活好了,吃得好了,身體的毛病也多了。想想過去,看看現在,大魚大肉不能再吃了,還是多吃點兒時的這些粗糧吧,還是多吃點兒時的這些「美食」吧!

附 詩 一 首

捲起母親味道的手攤煎餅

作者:曲業貴

小時候

煙熏火燎的小小鏊子窩

是母親揮汗如雨的大舞台

地瓜,玉米,高粱,穀子

挺起了母親累彎的腰板

母親一劈子一劈子抿來抿去

像一次次親親撫摸自己的孩子

燒柴火的噼里啪啦聲

伴著母親的汗水沒完沒了

我愛吃煎餅

最愛吃母親的手攤煎餅

捲起一張剛下鏊子的手攤煎餅

包上一鏟渣腐

放上一棵蔥

慢慢咀嚼,慢慢品味

滿嘴裡母親的味道

滿嘴裡幸福的味道

捲起一張母親味道的手攤煎餅

捲起的是童年的回憶

捲起的是母親操持家務的辛勞

吃在嘴裡

酸在心裡

我是吃母親的手攤煎餅長大的孩子

流淌的血液里

有手攤煎餅酸酸的味道

品過天下美食

嘗過世間美味

最愛吃母親味道的手攤煎餅

永遠也吃不夠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營微文化 的精彩文章:

糗事一籮筐
爺爺的戲少年系列作品
那些年,她與他的愛情很純粹
歲月無痕 感動常在教師節特刊
教師節憶恩師

TAG:東營微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