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高麗棒子究竟是不是罵人話 透過這些古朝鮮趣事 那就是釘鐵板上釘釘

高麗棒子究竟是不是罵人話 透過這些古朝鮮趣事 那就是釘鐵板上釘釘

韓國部署薩德一年以來,引發中國網友強烈不滿,網路上謾罵韓國人為「高麗棒子」的聲音此起彼伏。

「高麗棒子」究竟是不是侮辱性的罵人話?這個詞兒究竟來源於何處呢?

關於「高麗棒子」稱呼的由來,史上版本眾多,歷來說法不一。

有一種觀點認為源於玉米。半島居民喜歡吃玉米,就在山地大量種植玉米,秋冬時節把玉米掛在房前屋後自然風乾,留著冬天吃。

玉米在中國北方稱作棒子,因此人們稱呼愛吃玉米的朝鮮人為「高麗棒子」。

有學者駁斥這種說法,認為過於牽強,因為朝鮮北方只是少量種植玉米,他們的主要農作物是水稻和小麥,房前屋後掛玉米的做法更像是闖關東者的後代所為。

還有觀點認為來源於洗衣服用的棒槌,日偽時期,朝鮮半島居民隨日本人進入中國境內,他們依仗日本人的勢力,常常欺壓中國百姓。

有的朝鮮婦女動輒用洗衣服的棒槌毆打中國人,所以中國人就把這些洗衣服的朝鮮婦女叫做「高麗棒子」。

根據史料記載,早在清朝康熙年間,就有關於「高麗棒子」稱呼的記載,這種源於棒槌的說法顯然不攻自破。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古代朝鮮半島居民與周邊鄰國打仗,慣於用棒子毆打對方的戰馬,令敵人不寒而慄。

這一說法被學者認為屬於半島人自己的溢美之詞。

用棒子徒步就能戰勝騎兵,那麼當年的蒙古騎兵就不可能迅速擴張到半個地球,這一說法顯然缺乏冷兵器時代的軍事常識。

源於賤籍

清代康熙年間進士王一元旅居遼寧鐵嶺時撰寫的《遼左見聞錄》中記載:

「朝鮮貢使從者之外,其奔走服役者,謂之『棒子』。其國婦女有淫行,即沒入為官妓,所生之子曰『棒子』,不齒於齊民。鬢髮蓬鬆,不得裹網巾;徒行萬里,不得乘騎;藉草卧地,不得寢處火炕。蓋國中之賤而勞者。」

古代朝鮮屬於中國的附屬國,每年要定期到中央政府朝貢,朝貢使團隨行的貧賤苦役被稱作「棒子」,「棒子」是有「淫行」婦女所生的私生子,與平民地位不同。

頭髮蓬鬆凌亂,不得頭裹網巾,就是行走上萬里,也不能騎馬坐車,晚上就卧在草堆里,不能在火炕上睡覺。

康熙年間,朝鮮謝恩使正使金昌業在《老稼齋燕行日記》中記錄了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他率領朝貢使團往返中國的見聞。

從這本書中,我們了解到,古代朝鮮等級森嚴,朝貢使團就分成三個等級,

上等人為首領、隨行武官等,屬於士大夫階層,金昌業本人就是進士出身;

中等人由翻譯人員、醫務人員組成;

下等人為打雜的苦役,屬於奴隸基層。

處境悲慘

前兩個等級的人可以騎乘,下等人只能跟著奔跑行走。這類人連姓氏都沒有,部分跟隨主人的姓氏。

朝貢使團進入中國,他們對下等人不準騎乘的嚴苛規定引起了中國人的好奇。

金昌業在日記中記錄他和中國人「二哥」的一段談話。

二哥對他說:「朝鮮人全不恤奴僕。」

金昌業說:「何以言之?」

二哥解釋說:「此處則飲食甘苦,衣服美惡,奴與主無分,以至其主騎馬,奴亦騎馬,而朝鮮豈曾如此乎?」

金昌業回答:「朝鮮奴僕,與此處有異。蓋箕子立法,令盜人財者,世世為其奴,今之為奴者,其祖先皆嘗竊他財者也,安得與其主同?」

早在幾千年前,商朝紂王的叔叔箕子在朝鮮就確立了偷盜者世代為奴的嚴苛法令,一直延續到清代的朝鮮王朝,依然有約束力,主人騎馬,奴才只能跟著奔走,這令「主騎馬,奴亦騎馬」的大清國民很不理解。

素質低下

朝鮮古籍中,有很多發音接近「棒子」的記錄,如「幫子」、「房子」、「榜子」等,都是稱呼在衙役中做苦役的男性僕人。

朝鮮使團官員洪大容在《湛軒燕記》中記載:乾隆三十一年(1766)),朝貢使團抵達北京,在路上,有個叫平仲的人發現路上有輛馬車,乘坐的婦人掀起帘子往外看,這婦人長得很艷麗,平仲眼睛都看直了,趕車人「喃喃誶罵」,平仲竟不知覺,這時有一群孩子跑過來高喊:「高麗幫子」。有趣的是,洪大容在記錄中稱呼對方的趕車人為「幫子」。

朝鮮朝貢使團中的幫子們缺乏教育,素質低下,雖然在本國屬於最下賤的基層,但他們有機會來到中國,常常藉機撈取好處,走私違禁物品,無視中國法律和朝貢使團的紀律。

金昌業的日記也如實記錄:「夜,首譯入來告曰:即聞瀋陽消息,團練使以初十日出去,而刷馬驅人,多買禁物,出柵時必生事,然則於行次,亦甚可慮……其後鳳城,以刷馬驅人,從間道潛出事,馳通義州,團練使拿囚被罪,而府尹亦至遞罷。」

假公濟私

這裡的「刷馬驅人」指的就是幫子,他們在瀋陽大量購買清政府不允許出口的物品,準備回國牟取暴利。

使團到達遼寧鳳城後,這些幫子為逃避清朝邊境官員的檢查,竟然開小差逃離了使團。發生這種事情,朝貢使團的官員回國後會遭到懲罰。

使團抵達北京,駐紮期間,軍官崔德中領著幾個人出城汲水時,有幾個幫子趁機購買違禁物品,被巡查的清兵發現,捉拿到官府問罪,此後使團出城汲水等活動變得異常困難。

不僅如此,幫子們還監守自盜,康熙五十一年十二月初六,金昌業發現,朝貢的歲幣木竟然少了二十四匹,很顯然這是「刷馬驅人」的幫子所為,朝貢途中,這種情況時有發生,除了購買違禁品和監守自盜,這些幫子還借著外出購買使團所需物資,騙取經費。

有個叫「大直」的幫子靠著賄賂翻譯官,得以多次隨使團到中國。官員伯氏想吃山豬肉,大直就買來家豬肉冒充。

山豬肉的價格是家豬肉的數倍,大直因此獲利頗豐。

久而久之,使團經費嚴重不足,還沒有回國就已囊中羞澀,負責財務的官員昌燁不得不靠清廷賞賜的白銀補缺。

惹是生非

幫子們不僅假公濟私,禍害使團,沿途中還惹是生非,騷擾中國境內的百姓。

順治十三年(1656年),麟坪大君率朝貢使團來到中國,幫子們在中國某城鎮的市場公然哄搶「餅面」、「飴糖」等。

中國商販找到使團控告,使團官員為不擴散消極影響,只好加倍賠錢了事。

《老稼齋燕行日記》記載:「夕,坐前階,一胡兒(滿族或蒙古族小孩)入來,哭且訴。使元建問之,其所戴帽為刷馬人所奪雲。使元建領其兒遍尋,而竟不得。」

幫子們連小孩帽子都搶,搶了帽子還玩失蹤,可見幫子的惡行已經無恥到了極點。

金昌業率領使團途經遼寧鳳城時,在某農戶短暫逗留期間,這家的女主人禁止幫子把馬拴在雞窩旁邊,這是因為,以往曾發生幫子在農戶偷雞的事情,引起了農婦的警惕。

幫子們在中國百姓心目中的形象由此可見一斑,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高麗棒子」這一蔑稱。

媒體記錄

最早出現的《人民日報》是在1950年,有個叫王昆的熱心讀者給報社寫信,提到高麗棒子與日寇當年一起欺壓中國人,為啥還要抗美援朝?

人民日報社的解釋為:「你所說的日本侵華時期的高麗棒子,就其階級成份來說,在現在,就是以李承晚為首的那一群朝鮮反動派。」

數日後,《人民日報》社論中再次提到「高麗棒子」一詞:「在毛主席和金日成將軍領導下,絕不允許有高麗棒子的行為出現。

在李承晚匪幫消滅後,這個可恥的稱呼,將會從此消滅。」

有趣的是,在台灣、香港等地,「高麗棒子」並不是罵人話。

1988年,香港出版社出版《焦點文人》一書中,介紹韓國外語大學中文系教授許世旭,也使用了「高麗棒子」一詞:

「一個韓國人,能以中文寫成如許情深的詩篇,彌足珍貴。許世旭身影魁偉,能寫一首流麗的中文,也能講一口漂亮的漢語,喜歡喝中國白乾,唱中國小調,如果不說穿,誰也料不到他是如假包換的『高麗棒子』」

據說許教授並沒有感到受了侮辱,重慶文聯主席呂進提到,許世旭曾說過:「哪有高麗棒子不喝酒的!」看來,「高麗棒子」是不是罵人,要看處於何種語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教師王漢周 的精彩文章:

魏楚秦燕齊各帶1萬人去趙國弔喪 被剛即位的14歲娃打的滿地找牙
這部恐怖片史最高票房的電影 來自一個連環殺手的真實故事
咸陽城裡隨便一走就會被金疙瘩給硌著腳…
白龍馬好歹是一條神龍,整個取經途中就打過一次妖怪!
歷史扇的6個大耳光!

TAG:歷史教師王漢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