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最講究禮儀的日本人,真的很有禮貌?丨原創

最講究禮儀的日本人,真的很有禮貌?丨原創

華哥說


他們好像一群戴著面具的人。


世界華人周刊專欄作者:唐僧牛仔


全文4025字,讀完大約6分鐘






這幾天,我的一個朋友在日本旅行。跟我聊天的時候,朋友跟我讚歎道:「日本真的很乾凈很有秩序,日本人也都很有禮貌,給人的感覺很舒服。」




確實如許多人所說,去日本旅行的外國人,幾乎都會稱讚日本人很有禮貌,有許多好習慣。像不隨地吐痰丟垃圾,環境乾淨整潔,還有日本的服務如何周到有禮……







不可否認,日本有讓連處女座都欽佩的整潔環境、井然的社會秩序和讓人受寵若驚的殷勤服務,但是在日本人與人之間的笑臉、鞠躬,真的是因為發自內心的尊重和禮貌?




彬彬有禮的日本人,也有讓人臉酸的另一面



去年3月,在泰國一處與王室相關的療養勝地,一群爛醉如泥的全裸男子在海邊「群魔亂舞」,被當地人拍照發到了推特上大加譴責。發帖的人起初被認為是中國人,可後來的調查結果卻是,這是一群來自東京的日本遊客。






日本《產經新聞》報道,這些日本男性都是一家位於東京的IT公司的員工,這家公司隨後在官方網站為此道歉,稱這些男子在旅遊地感到了一種解放,以至於損害了泰國國民的感情。








對於這件事,日本網友評論道:真的很像日本公司(作風);這些人恐怕還沒習慣海外(旅行)吧?也有網友說,要是在夏威夷、美國本土或者歐洲的話,是不會這麼做的。(日本人)對泰國等東南亞國家具有潛在的差別意識。







如果說一向被人們認為彬彬有禮的日本人,做出這種出格的事是個例的話,那麼在日本國內,類似這樣的情形,恐怕就更多了。




長期旅日的台灣女作家劉黎兒曾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網上撰文,詳細介紹了日本人並不禮貌的一些事。她談到了日本也有許多非常不守秩序的霸道中年婦女群體。尤其是在男人看不到的場合,許多日本大嬸不再裝模作樣,什麼醜陋百態都會出現,例如浪費公用的紙巾或水電等,絲毫看不出所謂日本人的禮貌。







雖然這和日本社會女性地位普遍不高,在沒有男人的場合以這種方式釋放壓力有關,但若因此認為日本男人很有禮貌,也常常會很失望。




日本人很少有隨地吐痰的,但是男子卻隨地小便,尤其是在夜間喝完酒的男子,在牆角、電線杆旁隨地小便的大有人在,也絲毫不會在意身旁是否有女子通過。筆者在搜索引擎輸入「日本人隨地小便」作為關鍵詞,就查到95萬條相關文章。







有著很長歷史的夏季煙花表演,現在也遭遇危機。據日本電視台報道,去年以來,由於不文明現象及資金問題而中止或臨時取消的煙花表演,在日本全國至少有8場。其中,在神奈川縣橫濱市舉辦的煙花表演上,由於觀眾增加而發生了佔用道路、人群進入到禁止入內的區域等違規現象,今年的橫濱煙花表演已臨時取消。







當然,電車上年輕人和老人搶座位發生爭執、電線杆子上貼小廣告、古迹上刻滿「到此一游」等等這些並不文明的現象,在日本也是隨處可見。   


   





在中國遊客身上,日本人看到20年前的自己



事實上,上世紀60年代, 「日本遊客

在世界上的名聲,並不比現在的中國人好。




1964年日本正式開放出境游,在迎來高速經濟增長期的70~80年代,日本人紛紛走出國門到海外去旅遊。從戰敗中復興的日本人錢包漸鼓,但遺憾的是行為舉止卻實在稱不上有規矩。







80年代,報紙雜誌上經常出現「在海外景點的做出荒唐行為的日本人」「 給日本人的國際意識亮紅燈」「沒有禮貌的日本遊客越來越多」這樣的標題。




中文中把沒見過世面叫作「土」,沒見過世面的人叫「鄉下人」「農民」什麼的,其實日本也有這樣的說法。日本以前在海外的旅行團被稱為

農協ツアー

,也就是

農民旅遊團

。這個詞就是諷刺那些頭一次去國外開洋葷的日本人。





萬聖節過後的日本街頭





有個叫嘉門達夫的日本歌手在1990年還特地作了一首流行歌曲叫《無敵的日本海外旅行》來諷刺日本遊客,歌詞是這樣的:





日本恰恰恰,日本恰恰恰


這個多少錢?這個多少錢?


日本恰恰恰,日本恰恰恰


錢有的是,腰上系腰包


這是日本人,無敵國民性


鳥兒都會嚇得掉下來


名牌店的前面擠成堆


兩手都是旅行紀念品


抱著包包和香水,前進前進前進……




怎麼樣, 把歌詞里的「日本

換成」中國

是不是毫無違和感?







一位60多歲的日本家庭主婦曾在20年前跟丈夫一起到法國旅遊,每當回想起當時的情況,她都感覺同為日本人真是讓人感到害臊。




「當時在巴黎的一個教會,莊嚴的彌撒正在進行,大家都非常安靜,這時候幾組日本旅遊團進來用閃光燈亂拍一通。還有一些年輕遊客因為穿著迷你裙和弔帶背心進入教會而被工作人員特別提醒注意。」







從讓人生厭變得有禮貌,日本花了多大力氣



因不文明禮儀行為被海外強烈批判,日本人感到危機感,終於開始顯示出舉國應對的樣子。




1991年,運輸省(現為國土交通省)將社會上廣為批判的行為及在國外被禁止的行為總結起來,用漫畫形式出版《日本國民海外旅行禮節指南》,告訴國民在國外不要穿著拖鞋逛街,女士穿裙子時不要蹲在地上等。經過30年不間斷的宣傳教育,如今的日本遊客形象在世界上有了很大提升。







而日本國內的環境,也是從上世紀80年代才開始變得乾淨起來的。日本的2ch網站上,曾有一篇日本人自己集體性回憶以前「髒亂差時期」日本的帖子。從帖中日本群眾的回憶抑或他們父輩的講述情況來看,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日本和我們的今天一樣,也經歷了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經濟大發展。其中60~70年代是髒亂差的頂峰期,80年代開始才變得乾淨起來。







從那以來的30年來,日本人終於學會了世界通用的禮儀,獲得了承認。而這,也僅僅是30年前的事情。


 


殷勤真的是禮貌?日本人通常都有「兩張臉」



經過了這麼多年發展和政府花大力氣的調教,日本已經成為高度發達和成熟的社會,國民素養整體上也比較高。但是如果單純地認為日本人是出於禮節而表現得十分有禮貌,就太過於片面了。日本人的禮貌,其實更多是一種保持距離的冷漠。







初次訪問日本的外國人,總是會留下日本人有禮貌和善的印象。日本的服務業堪稱世界第一,服務員總是笑容可掬,讓人覺得非常和善。只有在日本生活久了的外國人才會明白,其實日本人對待自己人和其他人的態度是不同的。




「日本人通常有兩張臉。一張是為了那些他們認為是普通的外人或是陌生人而準備的,這張臉叫『立前

(虛像)。當見到生人或是任何與他關係不密切的人時,他就換上

立前

,這張臉對人尊敬,有禮貌,但冷淡,不流露任何情感。但是當一個日本人遇到真正的朋友,遇到他能夠信任而又能被其理解的人時,就出現另一張臉,即人人盡知的

本音

(實像),乃真實的自我,也是最自然的自我。他將毫無顧忌地傾瀉他的情感,無論悲傷或歡樂。」







即便是在日本的公司里,同事互相問好這件事也只不過是個形式化環節,用來對彼此的身份及關係表示認可,以避免失禮所帶來的麻煩,而並非完全出於發自內心的禮貌問候。




在道德和規則都非常嚴格的日本社會裡,人們非常在意一個人的行事風格是否「禮儀正しい」,即「禮儀正確」。







能否做到合乎禮儀這件事的意義已經遠遠大於禮儀本身,與其說他們不願意失禮,倒不如說他們害怕因為失禮而丟臉或造成麻煩。熊孩子淘氣時,我們常會斥責「不成體統」,重在「禮儀」,而日本人的教導通常是「不可以給旁邊的人添麻煩」,其重在「守禮」。 


   


秩序井然的表象下,隱藏著不安與矛盾



日本是個講究循規蹈矩的國度,不明真相的外國人和日本人聊天時常常對他們客氣的態度頗為受用,其實表面的客氣並不代表他們實際上內心也這麼想。




雖然一個日本人講著得體的敬語,向對方稱讚有加,微笑著傾聽並不斷點頭附和,但其心裡說不定正在大罵對方是個傻瓜。







日本人太會掩飾自己的內心了,對於大部分國家的人,我們或多或少都能從面部表情和語氣來猜測到一些心理活動,但是對於能夠隨時隨地保持風度的日本人,則令人完全捉摸不透他們此刻的情緒到底是喜還是是怒。




遊客交口稱讚的日本服務行業,禮貌也並非出於修養,而是出於工作需要。如何向顧客問好、如何回應諮詢或投訴,姿態語氣全都是有要求的。即使早上出門被鳥糞砸到,見了顧客也要立刻秒換笑臉。這情景,隨便翻翻漫畫《蠟筆小新》就能看得到。看多了他們下班後疲憊空洞的神色,就會理解這層面具的壓力。







對比喧囂熱鬧的中國社會,日本社會好像是沉默的機械模型,每個人都有自己既定的軌跡,一切都精準地運行著,見面程式化地打招呼,大小事都有章可循,道謝道歉是必要的而不是有感而發的,這樣的社會,人情冷漠也是必然而然。




特別在意別人眼光,天生就是邊境人



曾經有個日本人寫了這麼一篇隨筆,大意是說在某國召開一個關於大象的國際論壇,俄國的題目是《大象與無神論》,美國人的題目是《大象作為產業的盈利模式及潛在市場的分析》,法國人的題目是《大象的愛情生活》,而日本人的題目是《大象如何看待日本》。




文章有些拿日本人開涮的味道,但客觀地說,世界上的確找不出第二個民族,像日本人那樣如此在意外部世界如何看待自己。







去海外的日本人,如果知道對方曾去過日本的話,接下來的問題八成會問別人,對日本的第一印象如何?




日本人的不夠「坦然」的根源,其實就在於這個國家的「邊境人」心態。日本學者內田樹曾經寫過一本《日本邊境論》的書,指出這是因為日本人根深蒂固的「邊境」心態造成的:這事俺們說了不算,要從別人的嘴裡說出來才算靠譜,誰讓俺們是「打起點上就落後於人」的「邊民」呢?




日本從唐朝學習中國文化,到近代開始全面學習西方社會,素以認真著稱。但在引進中國的律令制度時,從政治到文化,連文字都照搬無誤,卻獨落下了科舉和宦官制度。




內田認為,並不是說日本人覺得這兩種制度存在不足,而是感覺這些制度似乎與其「本家的家風」不大對路,於是便佯裝不知這些制度的存在。但他們不會刻意反駁,只是悄然地「割愛」。所謂「表面服從,內心不服」,正是邊境人的顯著心理特徵。







日本人自己也坦言,對歐美人的禮貌程度會比對中國人更高,容忍度也更強。在日本電車上中國遊客如果行李放的位置不好立即會有人發牢騷,但白人就是把箱子放在車門口也沒人敢吭一聲,沒準還會有人賣一下萌,從箱子上跳出去。







日本,是一個沒有思想傳統結構的國家,決定要不要一個東西,就是看它符不符合現實需要。只對比他強的人、對他有利的人微笑。這,就是日本人的禮貌。




參考資料:


1.(新加坡)李炯才 《日本:神話與現實》 中國電影出版社 


2. 丸山真男《日本的思想》(1961年)生活·讀書·新知 三聯書店出版 2009年


3. 內田樹《日本邊境論》上海文化出版社




歡迎轉發分享



世界華人周刊(wcweekly)版權所有


華哥(zglgag168)編輯



世界華人周刊

近期熱文

,戳下面


【點擊藍字可以直接跳轉到文章】


彩禮

日本女人溫柔的秘密

華人海外受辱


國寶失竊奇案

最牛富二代

形狀最奇特的省


《世界華人周刊》長期面向海內外徵稿、徵集寫作線索


投稿郵箱:wcweekly@yeah.net
回復關鍵詞「

投稿

」查看詳細說明



長按二維碼   關注看更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界華人周刊 的精彩文章:

每年10萬留學生學成不歸:我們何嘗不想回國發財?
所謂代溝,不是指年齡,而是指思想
過度迷戀捷徑的人,反而會走彎路
暖哭!爸媽唱歌,寶寶伴舞,一家三口互望的眼神都是愛!

TAG:世界華人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