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每年10萬留學生學成不歸:我們何嘗不想回國發財?

每年10萬留學生學成不歸:我們何嘗不想回國發財?


華哥說


多方統計顯示,這兩年80%的留學生畢業後即選擇回國就業,很多甚至是「裸歸」:僅拿到畢業文憑,放棄了國外實習、就業機會。




留學生學成歸國的比例,在80、90年代,僅為5%到10%。




2016年,中國出國留學人員總數為54.45萬人;即使出現了「海歸潮」,但每年還是有10萬左右留學生畢業後留在了海外發展。他們為什麼沒選擇回國,到底怎麼想的?難道他們真的對國內的人人創業、追求財務自由的熱潮無動於衷?




「海歸潮」的另一面,是歸國留學生中近八成月薪不到1萬(2014年數據),一些「海歸族」回來就業後「水土不服」,也會選擇再次出國。



澳洲的愛米同學,記錄了幾個畢業後最終留在當地的留學生故事。看完這些故事你會發現,國內天天拿實現財務自由給自己打雞血,並不是每個人都喜歡。


作者:愛米同學


來源:西洋參考(ID: iwestbound)

全文3299字,讀完大約5分鐘












在國外和奇葩房東打官司



我不會因為外來者的身份而吃虧




阿倫, 24歲,會計




阿倫留在澳洲,是因為一場官司。



剛來留學的時候,對不熟悉,有一天,把剛煮好的一鍋滾粥放在灶台上,瞬間燙出一圈焦痕。趕上房東是個奇葩,欺負他新來乍到人又老實,要他賠個天價付4000澳元(正常額度不超過300澳元),否則就把他告上法庭。




阿倫從小到大都是循規蹈矩的乖孩子,哪聽說過當被告上法庭,他不敢驚動家裡父母,想偷偷把錢攢齊,然後息事寧人算了。




班裡本地同學Chris看他總是逃課打工,追問之下,阿倫說出了自己的遭遇。兩人發生以下對話:





「你那房東簡直是敲詐啊!」




「我知道,可我不想上法庭啊,我英語又不好,這種事哪說得清楚呀?」




「你可以請律師,阿倫!」




「Chris,你別逗了,我哪有那麼多錢付律師費,還不如認賠認栽算了。」阿倫愁眉苦臉。



「澳大利亞有一個機構叫租客保護協會,你可以去那裡請免費律師,他們會代表你上庭。阿倫,聽我說,你弄壞了東西是應該賠,但不能助長壞人敲詐!」




隨後,Chris幫阿倫找了兩個修理公司的賠償報價,整理了照片。憑這些證據,阿倫請到了免費律師。官司打了一年,最終阿倫勝訴,房東只得到250澳元的賠償,剩餘的押金750澳元如數退還給阿倫。




「那天我在法庭門外擁抱律師和Chris。你知道吧?剛攤上這事兒的時候,我恨透澳洲了,什麼傻逼地方,一來就上法庭!但我沒有想到,在這兒,有人無私熱心地鼓勵我討回公道,有人盡心盡責地幫助我討回公道。我還記得上庭的那天,每個走進法庭的人都要向法官鞠躬致意。法官在這間小小的屋子裡,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

而這種權威,不是來自於權力,而是發自內心的尊重。

那一刻,我突然覺得,那麼多人選擇留在這裡,的確是有他們的道理。」





澳洲海灘






回國天天拿財務自由給自己打雞血



卻在低水平重複中熬日子




Steven 31歲,建築師




Steven的經歷比較折騰。留學澳洲後回國,回了國又移民澳洲。他留學讀的是建築系,學習強度經年位居澳洲高壓專業榜首,加上母語不是英文,艱辛可想而知。




「現在想來,當時畢業回國,其實是一種逃避。因為留下來在澳洲本地,找專業工作比較難。我當時沒有認真準備,為了逃避困難,就給自己先入為主地找了很多理由,堅信國內機會更多,順理成章就回國了。」




回國倒是很快找到了工作,但幾乎上班的第一周就後悔了:「工作壓力非常大,幾乎每天加班到十點,趕投標進度的時候,做到凌晨是家常便飯。公司比較有技術含量的設計,都由國外團隊主導,國內團隊更多的是負責畫施工圖和後期跟進。工作內容簡單重複,學不到什麼有用的東西。」





國內公司加班已成常態




Steven感嘆:「感覺自己就是個畫圖機器,每天畫,這樣過上幾年,人工智慧發展了,畫圖軟體革新了,自己除了畫圖什麼都不會,到時候飯碗恐怕難保。」




而國內的甲方,那真是奇葩遍地。有一次,Steven的中國上司千辛萬苦地做了全套設計,趕上甲方負責人從頭到尾吹毛求疵,有時候故意趕在周五下午發一堆修改意見,指定必須星期一修改好交上來,他們的周末於是就全都泡湯。




更氣人的是,臨到項目彙報的時候,甲方突然跟他們說:「

我們老大比較買賬國外設計師,之所以找你們外企也就是為個高大上,你們能不能讓總部派個外國人來彙報啊?

這樣我們老闆比較樂意拍板。」




Steven的上司氣得七竅生煙,最終還是認慫,把自己的設計成果拱手讓給總部派來的外方設計師去彙報。




贏標之後,甲方挑了家水平糟糕的施工單位,做出來的效果和設計比照看來,簡直就像賣家秀跟買家秀的區別。「這一行貓膩很多,肯定是施工環節中飽私囊了唄。想想多悲哀,花了那麼多精力,最後建成一坨屎,

一個設計師一生能有多少項目可做呢?

每個都這樣的話,履歷一片黯淡,哪年月才是出頭之日?」 Steven感嘆。




最慘的是,Steven工作第二年開始,頸椎和角膜都出現不同程度的問題,帶病加班,看著窗外夜幕四合到晨曦初露,Steven開始懷疑人生:回到國內,天天拿創業成功財務自由給自己打雞血,事實上卻在低水平重複中熬日子。。。




最後Steven憑三年中國國內的工作經驗,又重新移民回到澳洲:「沒有對比是不會明白的,在澳洲,

雖然可能起步很難,但是一旦進入正軌,你能有一份很好的生活。在國內,進入正軌可能非常容易,但即使身處正軌之中,依然活得很苦很累,所以我選擇回來。





澳洲被評為對外國人最友善的國家TOP7 / 評選來自旅外人士網站「InterNations」






搜索中文閱讀材料一無所獲那一刻


我決定不回去了




Robin,25歲,景觀設計師




Robin本來沒打算留澳洲,想好碩士一畢業就回國的:「做個專業工作。閑來吃吃喝喝,呼朋喚友的,多開心。」




直到有次發燒,導師發的英文閱讀材料實在看不完,第二天還要小組討論。天吶,那些理論文章啊,都是從法語翻譯過來的,又長又晦澀。這會兒,文章里每個單詞都變成一串串小鬼,在他眼前亂跳,Robin覺得頭疼欲裂。




「哥們兒,你沒事兒吧?」室友問他,「要不你別看英語了,看點相關的中文翻譯資料吧,反正內容大同小異,好歹換成母語,能快點讀完。」




聽室友說的有道理,Robin開始

在搜索引擎里輸入中文關鍵詞,可他什麼有用的都找不到!

折騰了大半天,除了幾篇狗屁不通的論文,幾條似是而非的解釋,什麼都沒有。最後不得不放棄中文資源,老老實實地回去讀英文版。




這之後的三年里,每次想偷懶依靠中文資源,都一樣失望,最後乾脆放棄,再也不做這種嘗試了。一次,一群同學聚餐,Robin說起這事兒,幾個其他專業的碩士生博士生聽了都深有同感,大家紛紛吐槽,表達對中文論文資源徹頭徹尾的失望。




「就在那一刻,我決定不回去了。

一個群體,在那麼多門正經學科里,都沒有把研究成果翻譯成自己的語言,沒有貢獻,以至於一切無據可查,這太讓人失望了。我要的不多,我想做份專業工作,可是如果任何與專業相關的東西,在需要的時候都查不到的話,那我回去又能幹嘛呢?物以類聚,我還想和其他專業人士交朋友,有個體面有趣的圈子。可是如果這些專業人員都不打算回去的話,那我回去了又和誰交往呢?」





澳洲街頭





回國1月就再赴澳洲:


為房子犧牲一輩子也太可怕了





Eric, 27歲,IT




「發展再好有什麼用啊,買不起房子啊!!!」Eric是另一個折騰出國,折騰回國,又折騰出國的例子。跟Steven差不多,剛畢業,異鄉人感覺還沒散去。加上年輕,認定自己將在祖國的發展中迅速卡位,於是沒怎麼考慮就回去了。




Eric說:「一回去就發現,三年留學在外,自己已經不習慣在國內生活了。整個冬天都在咳嗽,喉嚨像有人揉著一把沙子在搓……天空像塊臟抹布,太陽沒精打採好像臟抹布里兜著個破掉的蛋黃。高峰時間的地鐵站讓人簡直不知所措,路人好像無一例外都帶著氣急敗壞的表情。




最可怕的是房子。「如果沒些家底,根本不要想在北上深發展,因為很可能你辛苦一輩子都不可能買得起房子啊。先租後買可以接受,但是房子的漲幅遠超出收入的漲幅,連一點盼頭都看不到。」





「嫁給我好嗎」   「一線城市有房嗎」   「沒有」   「對不起,你是個好人」




Eric上了一個月班,每天下班回家,開始認真比較兩地的收入和物價,在墨爾本,IT平均年薪9萬澳幣以上,市郊區一個別墅也就60多萬,公寓更便宜,至少讓人有點盼頭。思前想後,覺得還是應該回澳洲去,現在回去,自己的學生簽證還來得及轉過橋簽證。Eric試用期沒到就辭職了。




Eric又回到澳洲,花了兩個月時間,在維多利亞州政府找到了一份專業工作,最近正在到處尋覓合適的房子。「我打算先買個公寓,這樣壓力小一點,還能有點閑錢偶爾出去旅行一下。人生,不能沒有片瓦遮頭,但是

為了個房子犧牲一輩子也太可怕了,何況地都不是你的。」




歡迎轉發分享



版權歸作者所有,華哥編輯




近期相關文章


【點擊藍字可以直接跳轉到文章】




  • 陌生男子開豪車撩中國女留學生,別因善良讓你成為下一個章瑩穎!



  • 前騰訊副總裁吳軍: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到美國留學?



  • 8000中國學生被美國大學開除,留學最大挑戰在哪裡?



  • 在美留學那些年,我學會的7個與人相處的道理


《世界華人周刊》長期面向海內外徵稿、徵集寫作線索


投稿郵箱:wcweekly@yeah.net
回復關鍵詞「

投稿

」查看詳細說明



長按二維碼 關注看更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界華人周刊 的精彩文章:

過度迷戀捷徑的人,反而會走彎路
暖哭!爸媽唱歌,寶寶伴舞,一家三口互望的眼神都是愛!
前騰訊副總裁吳軍: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到美國留學?

TAG:世界華人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