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零售」是否應該「潮」前走,創造更多可能性?

「新零售」是否應該「潮」前走,創造更多可能性?

零售業正在受到移動互聯網、移動支付、AI無人化等技術的深刻影響,電商巨頭們都提出了自己的新概念:首先是馬雲的新零售、其次劉強東的第四次零售革命,而後張近東的智慧零售。這三個概念本質上都在說一件事:通過技術來提高零售效率,實現不分線上線下而是隨時隨地買買買。

1、[技術是驅動零售創新革命的源動力]

首先是技術問題,現在國內已經有新零售的試驗店,但是都是大的集團在做,首先他們有技術支持。像阿里和沃爾瑪都是商業大咖,但從定義來說,沃爾瑪是零售公司,而阿里是交易對接平台。其次就是要有大數據支持,大數據支持就為進貨提供了最優的價格進貨單,而且還要通過GPS定位車輛和所載的貨物,能計算出產品什麼時候能補給和貨物調動,從而為新零售提供了廠庫的支持。 最後就是要有強大的支付系統。而這方面,阿里巴巴顯然很有優勢,但如果同樣放在20上個世紀80年代,阿里的模式是不成立的,因為互聯網、支付、物流等技術設施和底層技術還不成熟。技術永遠是驅動零售模式發生革命性變化的源動力。

2、[「潮零售」不只是提高效率,而是重新定義消費]

像很多商家都開始做潮流嘉年華這樣的線下活動,目的並不只是提高購物的效率,而是想重新定義購物的方式。讓人們可以在活動上觀看娛樂表演、與明星近距離接觸,與潮流同好深度交流,通過提供一個線下交流平台,滿足潮流消費者的「娛樂+社交+消費」的需求。比如天貓啟動的三公里生活區戰略、盒馬鮮生則負責做社區中心、有貨的潮流社區、小米的體驗店等。但這些活動本質都是在線下滿足消費者的生活消費需求,同時追求做到跟線上一樣的效率。[吶喊信息]

3、[面向潮流用戶深耕,滿足個性多元需求]

新零售強調全場景,消費者無處不在地買買買,就連外賣也被歸納到新零售之中,企業商家可以憑藉著線下網點優勢,覆蓋更多人群,儘可能多的場景、品類和人群,是新零售的追求。而很少的企業商家能注意到用戶群對於潮流品類的消費需求,以及周邊的娛樂、社交等需求來滿足。[吶喊信息]

所以針對這個潮流群體深耕,需要有一個潮流平台可以比阿里、京東等超級大咖可以更好地滿足他們,只做潮流用戶,滿足他們獲取潮流信息和進行潮流社交的需求。

4、[消費升級時代的零售模式無法脫離商業本質]

所謂的消費升級商業模型是否成立,在於對於貨和場景的改造是否真正觸達目標人群,供應鏈效率是否得到有效提升。O2O的興起與泡沫破裂正是因為創業大軍只顧消費者的痛點甚至是癢點,而忽視了對商業本質的追求。再以無人貨架為例,在區域密度有保障的前提之下,首先在零售模型上來講是行得通的,規模化之後成為流量入口也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因此,可以看到不論是從重新定義購物方式,還是說專註於潮流用戶做個性化定製,都表明「潮零售」是一個比「新零售」更精確、更個性化的消費觀念,也可以說是一種與傳統電商有顯著不同的新零售,有不少潮流理念正是電商巨頭做新零售所追求的。[吶喊信息]

地址:成都市高新區天府大道中段美年廣場B座417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成都吶喊信息 的精彩文章:

現在的消費者不再關心價格?敏感度大不如前?

TAG:成都吶喊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