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黃驊市李村:「從娃娃抓起」的鄉村足球樣本

黃驊市李村:「從娃娃抓起」的鄉村足球樣本

進入移動版,省流量,體驗好

王樹青正帶著孩子們訓練。 周 洋攝

記者白雲

[閱讀提示]

這或許是最草根的一群鄉村足球愛好者。他們當中有鄉村醫生、手機店老闆、開大貨車的司機,以及小加工廠的負責人。他們找空地踢野球,自籌經費追著比賽在國內外觀摩「正規軍」。草根歸草根,他們也是中國足球的一部分。

當他們中最小的也過了而立之年,當主力隊員曾經結實的腹肌變成了小肚腩,當家庭生活使一些人無暇踢球時,他們把視線轉向了身邊的小孩子——從娃娃抓起,他們在鄉村自費開始了這樣的嘗試。

這就是滄州黃驊市齊家務鄉李村足球隊和他們的故事。或許,從他們身上,我們可以思考,足球的另一種可能。

支撐他們的,首先是熱愛

8月19日,黃驊市齊家務鄉李村中學。

幾個黝黑的漢子穿著拖鞋短褲大背心,溜溜達達地聚集在這裡。

郁崇濤、韓慶宇、代飛、王樹青……如果不是挨個兒自我介紹,人們可能很難將這些三十齣頭、四十大幾的莊戶人,和足球場上的前鋒、後衛聯繫在一起。

李村足球隊,成立於2012年,是黃驊市第一支農民足球隊,隊員主要來自本村。他們不僅在黃驊市全民運動會上拿過亞軍、季軍,多次在民間比賽上獲過名次,還建起了一支有30多個娃娃參訓的少年隊,聞名當地。

說起足球隊的成立,48歲的郁崇濤說:「就是喜歡!老踢野球不過癮,哥兒幾個坐下來一商量,咱成立個足球隊吧!有了隊伍後統一了服裝,看起來像那麼回事了。」

當然,出了這十里八鄉,他們依然默默無聞。

郁崇濤是本村衛生所醫生,年近半百,身材仍保持得非常好,「都是這些年踢球練的。」同是李村中學畢業的隊員們,尊稱他為大師兄。

曾經,他們都是一群愛踢球的娃娃。

他們的學生時代,20世紀80年代,學校里就一個足球,哪個班上體育課哪個班才有機會摸到,更多的時候只能「踢廢棄的籃球膽。革的,踢上去噗噗響,那也老稀罕了」。

「稀罕」會蔓延。60後的郁崇濤一撥人,帶動了70後的韓慶宇一撥人,韓慶宇他們,又帶動了後來80後的代飛、王樹青……這些從娃娃時代接觸足球的農家子弟,把足球變成了終身愛好。

如今,李村足球又傳到了新一代的00後。

10歲的王吉文正在練習射門。 周 洋攝

記者採訪的時候,9歲的劉淞繁就搬著凳子坐在大人堆里,托著下巴聽大人們說話。他是少年隊里最小的隊員,也曾經是王樹青們踢球時的觀眾。「剛開始看他們大人踢,心就痒痒,回家就跟我媽媽說,給我買個球吧,自個在家院里踢,還和同學踢。」

和劉淞繁一樣從觀眾變為球員的,還有今年9歲的王鵬碩。他對足球最初的理解,就是小夥伴們一起在村裡的麥場上撒歡。跟大人們小時候踢球的記憶幾乎一模一樣:沒有標線,沒有裁判,沒有規則,沒有位置……

在兒童娛樂項目缺乏的農村,這是一種挺帶勁的遊戲。

成人隊員說,豈止帶勁,簡直瘋魔。

32歲的隊員王樹青,是個手機店老闆。為了便於自己去踢球、看球,他在店裡雇了兩個師傅。王樹青不但自己看,還帶著他正在培訓的小隊員去看,管吃管行,還管買門票。

14歲的李德旭就跟著王樹青去天津看過比賽。他也是最早加入李村少年隊的球員之一,參訓已有一年時間。黝黑的小夥子不愛說話,問多了就回一句,「一天不踢渾身難受。」

透過足球,一種勁頭在往下傳。

10歲的少年隊球員王吉義,家就住在學校附近,走路不到5分鐘。原來每天不到8點不起床,現在6點就讓家長喊起來去訓練。問他困不困,他使勁搖頭,「不困!不吃苦,踢不進國家隊。」

王吉義的夢想是,「以後代表中國踢進世界盃。」

李村現在的這支少年足球隊,分成兩個年齡段訓練:一組21人,10個是14周歲的初二學生,11個是12-13周歲的初一學生,有本村的,也有外村的;另一個組10人,全是9-10歲的本村小學生。小學這一組裡,還有3個小姑娘。

劉淞繁現在算半個「正規軍」,踢前鋒。他說,超喜歡進球的感覺。

王鵬碩踢前衛,「上次訓練磕破了皮我都沒哭。」這個壯實的小傢伙,想通過踢球「上電視,讓村裡人從電視上看我踢比賽」,想踢進中超,他最喜歡的球員是鄭智。

面對小隊員們的熱情,王樹青感慨起步有點晚,「十三四歲開訓已經過了黃金期了,不過,總得有個開始。」他特別看好劉淞繁,跑得快,柔韌性好,他覺得小傢伙能「走得更遠」。

這個和職業足球賽事相距甚遠的村,有5800多人,有一支成人隊,一支少年隊。支撐他們的,是熱愛。

練習頭部顛球的隊員。 周 洋攝

從球員找學校,到學校找球員

8月,是李村最忙的月份,隊員趙健說,覺都不夠睡。村裡的變壓器總是超負荷,時不時斷電,因為家家戶戶開足馬力在加工月餅盒。中秋節過完,村裡相當一部分勞動力就解放了。

這種打仗一般的節奏,一旦鬆弛下來,村裡人總要找點休閑娛樂。

李村足球隊踢得熱火朝天,感染力逐漸擴散,附近幾個村都有了自己的足球隊,雙方時不時來個友誼賽。但隨著年齡的增長,隊員們要面對生活壓力、身體狀況下滑等問題,隊員開始出現流失,連昔日的主力趙健,也長出了小肚腩。

他們把視線轉向了身邊的小孩子,「從娃娃抓起」。

可早幾年,李村足球的娃娃時代,來得並不那麼順利。

「再小一點的孩子,沒多少喜歡足球的。整天不是看手機就是玩遊戲。」趙健回憶當時的焦慮。

李村相對富裕,小學生有手機不是什麼新鮮事兒。王鵬碩也有部智能手機,參加訓練前,這可是他形影不離的玩具。「要不玩嘛呢?」王鵬碩說。

2015年,郁崇濤、趙健和王樹青找到了李村中學的體育老師楊松祺,商量在村裡的中小學選拔一批苗子免費培訓。

可這時他們才發現,這事沒想像中那麼容易。

「我一聽這事兒,當時就搖頭。足球對抗性強,磕著碰著了,算誰的?現在農村孩子也寶貝著呢,家長來了不跟你急?」楊松祺回憶。

2015年,王樹青找了學校三次,楊松祺無奈地拒絕了三次。

但就在李村足球為「找不著娃娃」犯愁的同時,黃驊市民間足球之風卻愈刮愈烈。

黃驊市文體廣電新聞出版局副局長李文智介紹,40萬人口的黃驊市,每年全民運動會要組織24個大項的比賽項目,其中足球比賽的報名隊伍,總能保持在20-40支之間。「從城市到農村,足球項目都很活躍,辦起運動會來要分機關、企業和基層三個組別,其中基層指的是10個鄉鎮,成型的足球隊也有五六支。」

也正是2015年,教育部等六部門出台了《關於加快發展青少年校園足球的實施意見》。李文智和體育科科長鬍永山為此專門到校園足球搞得好的吉林延邊考察,回來後就制定了計劃,推廣足球進校園。

文件下發到李村中學,楊松祺一下子有了「尚方寶劍」。他主動張羅了一桌飯,把王樹青、郁崇濤、趙健請來,「建隊!這回是我求著哥兒幾個幫忙了。」

李村中學是籃球傳統校,楊松祺擅長教籃球,中學沒有專職的足球老師。有熱情有技術的王樹青他們,自然是學校首選的「外援」。

建隊談攏了,但是學校既沒有場地,也沒有足夠的經濟支援。學校出了5個足球後,找場地、搞訓練都成了王樹青他們的事兒。幾個人首先拉來了一筆贊助,給每個參訓的孩子買了一份保險,郁崇濤則成了隊醫,負責隊員的後勤保障。

娃娃隊就這樣拉起來了。

「孩子們自願報名,我們選。」王樹青說,剛開始,只選了20來個中學生訓練,每周三、五,下午放學後開展兩次。這邊訓練,小學的孩子們就好奇地圍觀,下次再訓練,圍觀的孩子里,已經有人穿來了訓練鞋和運動服。「這就是感染啊!後來我想,一隻羊也是趕,兩隻羊也是放,乾脆招呼有興趣的孩子們跟著一起練。愛踢球的娃娃,什麼時候也不嫌多。」

王吉義就是被同學劉淞繁喊去參加訓練的。王吉義又帶「饞」了雙胞胎妹妹王吉文。小姑娘自己跑到訓練場去問教練,女生能不能踢球?王樹青大手一揮,小兄妹倆就都成了小學隊的成員。

如今,兄妹倆都穿著短褲釘鞋,跑起來虎虎生風,參訓才一個來月,王吉義已能熟練過人。王吉文的一腳射門也力道十足。

「這些孩子,真要能出一兩個苗子,也算我們沒白折騰。」王樹青說。

路在腳下,但也還遠

從黃石高速進入黃驊市區,會看到一塊巨大的牌子矗立在205國道邊:常庄足球場。這在黃驊市並不罕見,截至目前,黃驊市已有15塊共享操場,除了市區的5塊,每一個鄉鎮各有一塊。哪怕是7人制的非標準操場,都鋪著人工草皮施划了相應的標線。

儘管跟附近的縣市比已經走在了前列,但是把專業場地鋪到每一所學校還需要時間。

李德旭左腿上有一道傷疤。隊醫郁崇濤當時給他縫了14針,「特別心疼。可是有什麼辦法呢?就這條件。」

郁崇濤說的條件,指的是李村中學後面一塊並不規整的泥土地,這就是李村少年隊的訓練場,東側場邊鐵絲網外是一條臭水溝,溝邊滿是垃圾。李德旭的腿就是去撿落入臭水溝的球時,被岸邊的玻璃劃破的。

記者到訪的前一天,黃驊市剛下過雨,被雨水沖刷後,這塊臨時場地露出不少玻璃碴。

很多訓練器材,都是王樹青找來的。好歹有個簡易球門,至於球場的邊線,就用磚頭放在四個角的位置。

李德旭去看過職業隊比賽,回來後一直很嚮往能在那樣的場地上踢球。「哪怕是假草皮也行啊,只要沒玻璃碴和磚頭塊,摔的時候心裡也不害怕。」

李村中學沒有操場,學生們上體育課也要在幾排平房教室間的紅磚場地上進行。

師資也是鄉村足球的短板。

儘管在劉淞繁眼裡,教練已經「老厲害了」,教會了他規則、技巧,但畢竟王樹青們只是踢野球的足球愛好者,平時踢著玩連裁判都沒有。直到跟著職業隊河北信友隊一起參訓,王樹青才發現,就連熱身都是「學問」,「從韌帶拉伸到活動關節,要有很複雜的一套流程,不像我們原來理解的跑幾圈就行……」

胡永山介紹,黃驊市固定的足球參與者在千人以上,全市共有成人球隊13支。2016年和2017年,市裡有兩支青少年隊到青島等地參加比賽。黃驊市近幾年還通過公開招錄引入了第一名足球專業的人才,他也成了2015年黃驊市成立的第一支官方足球隊的隊長。

李文智到延邊考察時,特別留意了延邊中小學足球老師的配比,「能達到體育老師總數的42%。」加上當地群眾基礎好,人人會兩腳,早就形成了「在校老師教,回家父親帶」的良好局面。

在現有條件下,引導孩子們喜歡足球,還要明確走向何方。

「像淞繁這樣的好苗子,要是沒有更好的平台,就太可惜了。」說這話時,王樹青的視線一直隨著劉淞繁的跑動而起伏。「我們村有好幾個在滄州體校練皮划艇的。這項目和咱莊戶人家離得多遠啊,就是人家教練下來挑走的。」

郁崇濤和王樹青多次到各職業隊的青訓隊觀摩學習,他們由此想到「定製培養」,就是希望孩子們的足球之路能走得「再遠一點點」。

這一點,李文智在考察延邊足球時也受到啟發。延邊教育部門在初中畢業體育考試中設立了足球科目選項,並出台了足球特色學校跨區域招生、中考體育免試等政策,來推廣足球運動。

王樹青聽說很興奮,「能實現的話,就太好了。如果練足球沒出路,家長不支持,孩子沒興趣,就很難為中國足球培養好苗子。」他暢想的未來李村足球之路,就是將有足球天賦的孩子送入更高一級的足球訓練平台,甚至通過層層推選,將優秀的隊員送到職業隊伍中。

這,其實也正是《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描繪的目標:不斷擴大社會足球規模,為職業足球發展奠定紮實的群眾基礎和人才基礎。

離開李村的時候,王樹青、郁崇濤、趙健帶著他們的小隊員,向記者揮手告別,夏日的夕陽投射在他們身上,影子短短長長。誰又知道這一代娃娃當中,會不會產生未來中國的梅西呢?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娛樂早早早 的精彩文章:

培育人體器官隱形衣服飛行汽車……
創新大集給了企業新的發展機遇
開灤股份中潤公司一項發明專利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
創新如同「爬北坡」爬上去就有核心競爭力
感知智能時代到來機器人進入跨界融合

TAG:娛樂早早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