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晚清卖官泛滥到什么程度,江南有句名言,很好的诠释了这个现象

晚清卖官泛滥到什么程度,江南有句名言,很好的诠释了这个现象

捐纳这个词,在清代具体指的就是买官。这种买官制度早在康熙年间就有出现,随后的雍、乾、嘉、道几朝一直承袭,到了咸、同以后则泛滥成灾。

晚清卖官泛滥到什么程度,江南有句名言,很好的诠释了这个现象

19世纪的最初几年,规模浩大的白莲教起义将大清拽下了乾隆盛世的舞台。到了道光一朝,伴随着国内频繁的起义和第一次鸦片战争,国库中所剩的银子已经见底了。为了解决财政危机,朝廷将纳捐卖官作为主要的敛财手段,随后几十年中,卖官鬻爵便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道光末年,两粤用兵,军饷浩繁,各省纷纷请求捐输,道光在位30年,年年都出现了卖官的形象,虽然勤俭的道光帝心知如此下去,大清的官员将腐败不堪,朝廷的尊严也将荡然无存,但卖官的脚步却一直不愿意停下来。

晚清卖官泛滥到什么程度,江南有句名言,很好的诠释了这个现象

根据估算,道光时期仅卖官一项就收入了3388万多两,每年平均收入100多万两。咸丰时期,外有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导致的巨额赔款,内有太平天国兴风作浪,清政府的财政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咸丰皇帝砸锅卖铁绝望之余,更是把卖官当做国库的一项关键性的收入。

同光时期,虽然不像咸丰时期那样困难,但面对的局势同样严峻,其卖官鬻爵的现象更为严重。当时,捐纳是国家卖官的主要形式,其种类分为捐实官、捐虚衔、捐封典、捐出身、捐加级等。一直到大清灭亡,以捐纳为主的卖官买官行为实际上从未停止过。

晚清时期,因为买官的人太多,导致了等候候补职位的捐员多如牛毛。对于候补官员如此之多,时人讥讽为“过江名士多于鲫”“官吏多如蚁”。在江南地区有句名言:“婊子多,驴子多,候补道员多。”大清十八个行省,大大小小的候补官员总数不下几万人。

晚清卖官泛滥到什么程度,江南有句名言,很好的诠释了这个现象

我们以江宁(今南京)为例,宣统年间,江宁的各种候补官员为:道员三百多名,府、直隶州三百多名,州、县一千四百多人,其他杂职二千余名,合计四千多名。而江宁的官缺,连道、府、州、县一起才有五十个空缺,其上岗率为八十分之一。

因为这种现象,很多投机分子看到了商机,他们将买官卖官、聚敛钱财发展到了巅峰。浙江山阴县人蒋渊如看到官场有利可图,若是买到实缺知县的官职,每年最少可捞银子几千两,多则十万两。不过这位爷一下子拿不出来这么多钱买官,于是便向想出了一个集资买官的好办法。

晚清卖官泛滥到什么程度,江南有句名言,很好的诠释了这个现象

蒋渊如最终和其他4人凑足了银子买下了知县实缺,因为他出资最多得到了知县的职务,其他4人分别担任刑名师爷、钱粮师爷以及办事、守门的家丁,他们通过各种渠道聚敛钱财,所得赃款按出资多少分成。于是这5人上下其手,贪赃枉法,年收入竟然高达20万两。3年之后,这个团伙因为贪污被罢官免职,但他们如愿以偿,获得的高额的回报。

清朝开国以及中期,当官的唯一途径便是通过科举,这些读书人要说能力还真不好讲,但是最起码的礼义廉耻还有,毕竟他们经过多年传统文化的熏陶,还能或多或少讲究一点忠君报国,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晚清卖官泛滥到什么程度,江南有句名言,很好的诠释了这个现象

到了晚清,买官卖官烂大街,这些人都是一些平庸且道德修养极低之辈,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钱,很少去考虑承担自己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官场成了菜市场,你方出价我方砍价,既然是权钱交易,自然也就不必顾及良心和忠心,大清最终也因为吏治不修而灭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左都御史 的精彩文章:

清代官員賬面工資極低,但是這通過15個渠道,收入可以提高上千倍
司馬懿之所以成功,關鍵在於會生病,曹氏的江山便是生病得來的
偏僻山村中奇特古宅,如同迷宮房間數不清,兩隻巨型烏龜負責排水
清朝太監犯錯,受到的懲罰嚴厲,慈禧的花樣最多,有一種極為殘酷
一個英國人要錢不要命來中國尋寶,最終得到了100萬件文物

TAG:左都御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