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行軍打仗怎麼知道行進多少里?

古代行軍打仗怎麼知道行進多少里?

中國古代行軍打仗,軍隊走的也多是官道,而不是在野地里到處亂串,所以即使沒有GPS沒有地圖,也可以通過走過的地名了解每天走了多少里。

各朝各代的地理志里,都記載了各地之間的距離,如唐朝人甚至將從長安出發到帝國各地的距離做了精確統計:

東至東都 (洛陽)835 里;

東南至商州(陝西商洛) 265 里;

西南至洋州(陝西洋縣)630 里;

東至華州(陝西渭南) 180 里;

南取庫谷路至金州(陝西安康) 680 里;

正西微北至鳳翔(陝西寶雞) 310 里;

西北至邠州(陝西彬縣) 300 里;

東北至坊州 (陝西延安)350 里;

正東微北至同州(渭南大荔) 250 里。

當然,各朝各代的一里,並不一定是500米。但總的來說,軍隊行進的速度跟軍隊規模,道路情況,馱馬裝備率,將領對軍隊的領導能力有關。

比如主要以步兵為主,行動謹慎講究步步為營的湘軍,每天的行進速度一般都是20里左右。

而配備了騎兵和馱馬的 騎兵-步兵混合兵團,如山海關之戰前的 李自成軍和 八旗軍,行進速度大約是45里/天。

如果主要是騎兵為主的突進部隊,典型的如三國時期的夏侯淵,其行軍速度可以達到「三日五百,六日一千」,即一日內行進120里以上,晚晴時代僧格林沁的蒙古騎兵在與捻軍作戰時也可以達到這速度,不過非常耗費體力,僧格林沁本人都需要用韁繩把手綁住,才能不從馬上掉下來。

而成吉思汗時代的蒙古騎兵則更為強悍,據稱能達到每天行進150里以上的高速,這一行進速度遠超過當時技術下所有軍隊,所以蒙古騎兵能夠以快打慢,比敵人更快集中兵力進攻或者撤退,在戰術上能戰勝那些擁有嚴整步兵陣型卻缺乏騎兵的軍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