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09.14 十字架:救恩的記號!

09.14 十字架:救恩的記號!

請大家祈禱:天主,禰為拯救人類,甘願使禰的唯一聖子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求禰賞賜我們,今世能深切領悟這無限愛情的奧蹟,來日在天上,獲享禰聖子救恩的果實。祂是天主和禰及聖神永生永王。阿們。

GIF/84K

讀經一

戶 21:4-9 或 斐 2:6-11

【被蛇咬的人一瞻仰銅蛇,就保存了生命】

以色列人由曷爾山沿紅海的路起程出發,繞過厄東地;在路上人民已不耐煩,抱怨天主和梅瑟說:「你們為什麼領我們由埃及上來死在曠野﹖這裡沒有糧食,又沒有水,我們對這輕淡的食物已感厭惡。」上主遂打發火蛇到人民中來,咬死了許多以色列人。人民於是來到梅瑟前說:「我們犯了罪,抱怨了上主和你;請你轉求上主,給我們趕走這些蛇。」梅瑟遂為人民轉求。上主對梅瑟說:「你做一條火蛇,懸在木竿上;凡是被蛇咬的,一瞻仰牠,必得生存。」梅瑟遂做了一條銅蛇,懸在木竿上;那被蛇咬了的人,一瞻仰銅蛇,就保存了生命。」

【基督謙抑自下,因此天主高高舉揚他】

耶穌基督雖具有天主的形體,並沒有以自己與天主同等,為應當把持不舍的,卻使自己空虛,取了奴僕的形體,與人相似,形狀也一見如人;他貶抑自己,聽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為此,天主極其舉揚他,賜給了他一個名字,超越其它所有的名字,致使上天、地上和地下的一切,一聽到耶穌的名字,無不屈膝叩拜;一切唇舌無不明認耶穌基督是主,以光榮天主聖父。

讀經釋義

戶籍紀的希伯來名稱意思是「在曠野里」,敘述選民由西乃山啟程前往上主預許之地的經歷。由於選民在梅瑟領導下屢次抱怨上主,以致於在曠野中流徙四十年之久。這段經文,再次突顯上主的寬厚。

上主聽到以民再次抱怨食物,遂以火蛇懲罰以民,經由梅瑟的轉禱,上主顯示其仁厚之心,讓以民借著仰望銅蛇,以保存性命。梅瑟所豎立之銅蛇,成為新約耶穌被釘十字架的預像。(若三14),這預像指向基督的救援,因祂被懸掛在十字架上的救贖,使罪人因信德賴以得救,且獲得永生。

二6-11節是一篇極其感人和震撼的「基督頌」詩歌。它敘述先存的基督(有天主的本質),從最高之處下降為人,且漸漸下降,極度的貶抑,甚至降到最黑暗的深淵:被釘死於十字架;爾後,他不斷地備受舉揚,極度的推崇,直到超越萬名之上,接受天地眾生的朝拜。短短的詩文,交待了基督的救援事件。

保祿引用了這首早已在基督徒團體流傳歌詠的「基督頌」詩篇,目的就是希望斐理伯信友效法耶穌基督的空虛自己、無我無私的胸襟(二5),「不從私見,也不求虛榮,只存心謙下」(二3),如此,才能消弭教會中的爭端,解決教會的困難,並同心追求團體的和睦與合一。

福音

若 3:13-17

【人子也應被舉起來,使凡信的人,在他內得永生】

那時候,耶穌對尼苛德摩說:「沒有人上過天,除了那自天降下而仍在天上的人子。正如梅瑟曾在曠野里高舉了蛇,人子也應照樣被舉起來,使凡信的人,在他內得永生。天主竟這樣愛了世界,甚至賜下了自己的獨生子,使凡信他的人不至喪亡,反而獲得永生,因為天主沒有派遣子到世界上來審判世界,而是為叫世界借著他而獲救。

福音釋義

本慶節始自耶路撒冷;第四世紀時已有此敬禮十字架慶節的記載。據傳說,君士坦丁皇帝之母海倫 (Helena) 在公元320年9月14日在耶路撒冷找到了主的十字架。公元335年在耶路撒冷哥爾哥達地方建造了兩座大教堂:殉道堂 (十字架堂) 與復活堂;9月13日舉行了聖堂的奉獻禮,次日在聖堂中展示主的十字架,供教友敬拜。這些事件成為以後每年舉行追念禮的基礎。這個慶節第五世紀時很快傳到整個東方各教會中,第七世紀末也傳到羅馬。9月14日在耶路撒冷、君士坦丁堡及羅馬的教會中通常有隆重敬禮十字架聖觸的習慣,這種禮節稱為舉揚十字架 (Exaltatio Crucis) ,是本慶節之名稱的來源。

從第六世紀初葉以來,羅馬教會在5月3日開始慶祝「尋獲十字架節」。公元614年,波斯人佔領耶路撒冷、屠殺當地居民、破壞各個教堂,並把十字架帶走。羅馬皇帝海拉克略 (Heraclius) 於公元628年5月3日從波斯人手中奪回十字架聖髑,並送回到耶路撤冷。因此,5月3日的慶節稱為「尋獲十字架節」與歷史並不相符;實際上,它與9月14日的「光榮十字架節」是一種重複。早在1741年時,教宗本篤十四世就試圖消除這種不幸的重複。最後,到1960年,教宗若望二十三世才決定將五月三日的慶節刪除,並將「光榮十字架節」升級。

若三13-21的內容是一段耶穌自我啟示的言論,就經文的脈絡而言,是耶穌對夜間來拜訪祂的尼苛德摩說的,但讀者由這段經文本身並不再意識到尼苛德摩的存在,因此這段經文變成直接對讀者(我們)所說的話。

「人子」就是從天降下、成為血肉的耶穌,後來又被高舉進入光榮的天主子。因為祂曾由天降下,被高舉在十字架上,天主的仁慈大愛因此而啟示出來,使人得以「重生」,在審判時得到拯救,得到和天主一起生活的永遠的生命。「重生」並非人性智能或努力的結果,而是聖神的恩賜和信仰的奧秘。

耶穌運用舊約中「銅蛇」的故事向「以色列的師傅」(尼苛德摩)解釋他被高舉在十字架上的意義。被綁在木棍上的銅蛇曾經是在曠野中的以色列人的救援記號,然而他們並不是被銅蛇所拯救,而是天主的仁慈所拯救。天主願意拯救迷途者,這是祂永遠的愛的奧秘。誰如果天主向開放自我,就生活在「光」中,實行真理。

節日的起源

「光榮十字聖架」慶日的起源來自於耶路撒冷。主歷335年9月13日君士坦丁大帝在耶穌聖墓上興建的耶穌復活大殿落成了,並隆重地祝聖。9月13日也曾經是慶祝君士坦丁大帝的母親聖海倫皇后發現十字架的日子。在復活大殿祝聖的後一天,9月14日,十字聖架第一次在新的聖殿中被公開高舉展示、供人瞻仰。後世因此而漸漸形成「光榮十字架」節。

第七世紀波斯人入侵,奪走十字聖架,而Heraklius皇帝於628年再將聖十字架重新由波斯人手中奪回。因此這個事件也被整合入「光榮十字架」節日的慶祝之中。

經文脈絡

若三1-21記載一段耶穌和尼苛德摩的談話。尼苛德摩是法利塞人、猶太公議會的成員,因為看見耶穌在耶路撒冷所行的神跡而信從了祂(參閱:若二23-25),但由於自己的身分而不敢公開表明信仰,因此在夜間前來拜訪耶穌。

在和耶穌談話的過程中,由於他只停留在理性思考的層次上,故無法了解耶穌的啟示(1-13)。由經文敘述的層面上來看,尼苛德摩一直停留在「地面上」,而耶穌似乎是翱翔於「天上」。由於尼苛德摩不能明白耶穌的言論,這個談話最後變成耶穌的「啟示言論」,談論來自於天父的真實啟示(14-21)。耶穌的這段談話含有一連串環環相扣的主題:人子將被高舉(14-15)、天主子被賜下(16)、天主子被派遣(17)、信仰與審判(18),以及審判的決定因素(19-21)。

本節日的經文是出自耶穌的「啟示言論」的一部分,因此就13-18節,進行分析詮釋。

人子將被高舉

耶穌和尼苛德摩談話時,先向他講述看見天國的條件是必須得到「由上而來」的永遠的生命(三1-13)。今天的福音一開始耶穌繼續闡明,得到永生的方法就是相信「被高舉的人子」(三14-15)。從整部福音來看,「高舉」的意義就是人子上升到天父那裡,而這個深刻信仰內涵具有一個外在的、每個人都能辨識的的記號 ─ 「十字架」。

由此我們看見信仰的弔詭性,我們必須克服對十字架的憎惡,相信被釘死的人子 ─ 耶穌 ─ 就是天主子,相信這一切原是出自於天主的計劃,才能得到永遠的生命。藉由和戶籍紀中梅瑟高舉銅蛇的故事(戶二一6-9)相比較,若望福音告訴基督徒,人本來是被死亡之毒捆綁束縛,而失去了永遠的生命,卻由於「被高舉」的耶穌基督,而重新得到天主恩賜的永遠的生命。

天主的愛的行動

這個救援行動最深的根源是天主的愛,祂由於愛世人而不惜把自己的獨生子賜下。「賜下」一字的希臘文原意是「交出」,指天主把自己的獨生子交給了死亡,但是正是在這樣的派遣中,人們看見了天主對這個世界決定性的救援,已展開了關鍵的一步。在這段講述天主的愛的經文中(三16-18),「人子」變成了「天主的獨生子」,福音作者刻意地透過文句的轉換,使讀者更強烈地感受到天主對世人的愛。

與天主的愛相對的是「世界」,根據若望團體的看法,這個世界本來只應該受到審判,因為整個人類都完全敗壞了。但是,天主卻派遣祂的獨生子來到世界上,並不是為了審判世界,反而是為了拯救一切經由信仰接受祂的人。由於信仰不能強迫,而是人自由的抉擇,因此,人們也可能選擇不信。既然是每人自由的抉擇,當然也得自行承受其後果。抉擇的重要性在於它決定了審判,不信的人是自己審判了自己。

綜合

這段經文的每一句話都十分珍貴,清楚地表達天主對世人的愛。原本存在於天主和世界之間的鴻溝,被祂死在十字架上的獨生子所填平。在祂救援世人的計劃中,天主唯一向世人要求的只是信仰。

耶穌曾由天降下,被高舉在十字架上,天主的仁慈大愛因此而啟示出來,使人得以「重生」,在審判時得到拯救,得到和天主一起生活的永遠的生命。「重生」並非人性智慧或努力的結果,而是聖神的恩賜和信仰的奧秘。

耶穌運用舊約中「銅蛇」的故事向「以色列的師傅」(尼苛德摩)解釋他被高舉在十字架上的意義。被綁在木棍上的銅蛇曾經是以色列人在曠野中的救援記號,然而他們並不是被銅蛇所拯救,而是天主的仁慈所拯救。天主願意拯救迷途者,這是祂永遠的愛的奧秘。誰如果向天主開放自我,就生活在「光」中,實行真理。

簡短彌撒講道

公元312年,羅馬的君士坦丁大帝尚未領洗入教。他有一段時間屢戰屢敗,在一場戰役前,夢見天上出現一個十字架,次日醒後就命人製成十字旗,率軍前進,與敵對陣所向披靡,大獲全勝進入羅馬城。他掌權後遂頒布信教自由令,並廢除十字架慘刑,也承認教會的合法性。從此十字架成為光榮得勝之標記,皇宮殿宇及皇冠上均飾十字架。漸漸十字架在教會內被看成信仰的標記、勝利的象徵。他的母親凱倫極為熱心,雖年老但親赴耶路撒冷朝聖,決意要在耶京尋找耶穌被釘的十字架。當時猶太人習俗,刑具就埋在死者墓旁,但經過300餘年,遺迹已被埋沒。凱倫根據線索挖掘,326年9月14日發現一石洞,洞內有三個木十字架及三個鐵釘,埋藏近300年尚未朽壞,但不知哪個是耶穌的十字架。當時發現一殯葬隊伍,她即令人抬過死者,依次貼近十字架,果然因為在十字架上復活死人而找到耶穌被釘的十字架。凱倫尋獲十字聖架後非常興奮,命人將十字架分為兩個,一個送至羅馬,君士坦丁大帝高興極了,特建一座華麗大堂供奉十字聖架,這個十字架聖木的一部分,現在仍保存於羅馬聖十字架大殿。另外在哥爾哥達也建了兩座大教堂:殉道堂(十字架堂)與復活堂供奉十字聖架另一半;9月13日舉行了聖堂的奉獻禮,14日在聖堂中展示用金銀鑲好的十字架,供教友敬拜。後來聖教會規定9月14日為光榮十字聖架日。

614年,波斯人佔領耶路撒冷、屠殺當地居民、破壞各個教堂,並把十字架帶走,宗主教和數萬教友也陷入敵手。羅馬皇帝希辣克略於公元628年5月3日從波斯人手中奪回十字架,並送回到耶路撤冷。因此,5月3日曾經有個慶節稱為「尋獲十字架節」,但與9月14日的「光榮十字架節」重複,所以後來被取消。陷入波斯14年之後十字聖架重回教友手中後,君士坦丁堡的宗主教舉行了隆重的降福儀式,使許多病人得到治癒。在儀式上皇帝更是親負十字聖架,想把十字架置於耶穌背負到的山頂上,結果走到半途,卻一步不能前進,不只有阻攔而且非常重,他當時驚懼萬分,就詢問主教,主教想了想說:你錦衣華服,不合乎耶穌受難的形象。於是希辣克略立刻換上耶穌當時一樣的衣服後,背負十字架頓覺輕鬆,登上了加爾瓦略山耶穌受難處的聖堂,將十字架再高高地豎立起來。

到了第九世紀,十字架敬禮便脫離了物質的塵世概念,而以聖像的方式,來欽崇釘在十字架上的主耶穌。

本日讀經二選自聖保祿宗徒致斐理伯人書第二章6至11節,宗徒給我們指出耶穌基督謙卑服從是他救贖世人,及被天父高舉的根本原因,結合希辣克略皇帝背十字架上山的事迹,讓我們明白我們應該如何去背我們的十字架,並背出榮耀與價值來。十字架本是當時最為恥辱的刑具,無數人被釘其上而死,為何在今天卻成了無數人引以為豪的天主教信仰標誌?那是因為身為天主子的耶穌基督以謙卑與服從曾被釘其上,徹底改變了它的性質,完成了它從恥辱與光榮的質變。今天,耶穌要求我們天天背著自己的十字架去跟隨他,耶穌並不是虐待狂,不以我們背十字架受苦為樂事,十字架的功能在於磨練我們的謙卑與服從,克服我們的唯功利性、唯成效性等諸多罪惡與偏情,無論我們的肉體上或精神上做多少事、受多少苦,倘若沒有愛、缺少謙卑與服從,那我們做的並不是天主要我們做的事,我們只是在享受自己的成就而已,這樣的十字架並不是真正的十字架,只是徒勞,並無永生的價值,如果我們願意光榮我們的十字架,我們也要像希辣克略皇帝一樣,脫下我們的「龍袍」,換上謙卑與服從的苦衣,如此,我們便能把我們的十字架背出光榮與價值來。

舊約時代,以色列子民借瞻仰梅瑟高舉的銅蛇得以保全性命;新約時代,新以色列子民——我們,因耶穌基督在加爾瓦略山十字架上被高舉而獲得了永恆豐盛的生命。雖然答曾因原祖父母在樂園中違背天主的命令,吃了知善惡樹上的果子而喪亡,但因十字架之木而重新獲得。這光榮的十字架為我們這短暫而可朽壞的生命帶來了希望,帶來了永遠的救恩。就讓這十字架的智慧開戶我們蒙蔽的心,讓我們向天主開放,感觸被愛,以愛還愛,並將愛擴展。

讀經一中,梅瑟在曠野中舉起銅蛇,治好了那些被蛇咬傷的人。在福音中耶穌表明,人子也必同樣被舉起來,好使信他的人得享永生。他犧牲在十字架上的唯一理由,是他深愛世人。保祿在給斐理伯人的書信中所引用的古老詩歌,讚頌了基督的先存性,描述耶穌空虛自己,聽命至死,且在十字架上完成天父交給他的使命,彰顯了天父的大愛。十字架不僅飽含痛苦,也孕育、醫拯救和光榮。就是這十字架,使我們的痛苦在耶穌基督內找到了意義和價值。

天主的愛真的超出了我們的想像,將自己的聖子作為了祭品,只為讓陷於死亡的人類獲得新生,得到拯救。天主也切願把這份愛情傳承於人。所以,我們的眼目只注視在「愛」上就夠了,不要挑別人的錯誤,替天主定人的罪。真正的愛是犧牲,是無條件地付出,就像天主為了拯救我們而毫無保留地賜下他的獨生子耶穌一樣。你願意如何效法天主無私的大愛?

反省

這段經文是我們整個信仰的核心和精華。在我們愛天主之前,祂已先愛了我們;在我們認識祂之前,祂已經認識了我們;在我們尚未懂得選擇之前,祂早已揀選了我們;在我們抱有懷疑時,祂肯定了我們。當我們身處黑暗中,祂以真光照耀我們;我們在患難中,祂陪伴了我們;我們在痛苦中,祂安慰了我們;我們在喜樂中,祂與我們一起歡樂。我們失去,祂給予;我們祈禱,祂俯允。天主是這樣的深愛我們,祂與我們同在直到永遠。我愛祂嗎?

請大家默想:

1、銅蛇是以色列人經驗過的得救記號,我是否經驗過天主的大能?有什麼讓我常可回憶的記號嗎?

2、我是否向天主開放自我?我常仰望十字聖架嗎?

3、若望在耶穌身上看到天主之愛而不禁驚嘆:「天主竟這樣愛了世界……」回憶在我自己生命中,可曾有過這樣的時刻,深深體會到天主的愛而情不自禁地發出驚嘆?被愛是一種幸福,被至高至聖的天主所愛更是何等令人陶醉和不可思議。回到這些時刻,重新體味自己當時的感受。

4、至聖的天主愛人如此之深,在他的愛子身上,天主已給出了一切,甚至他自己……在信德中問自己:還有什麼是天主能做而沒有做的嗎?還有什麼天主能給而不願給的?無所保留是天主之愛的特色。仔細體會天主這份慷慨到無所保留的愛,盡量停留其中。

5、這段聖經點出兩個簡單真理:天主深深愛我,切望拯救我。想一想:如果有天主愛我、關心我,又有什麼危險能傷害我?有什麼能讓我害怕?如果天主切望拯救我,甚至不惜犧牲如此大的代價,我生活中諸多擔心和不安是否多餘?藉這兩條簡單真理的光照,反省自己近來的生活!

6、耶穌是天主,然而他不是以他的權威和能力來拯救世界,而是以愛以十字架上的苦難死亡來替人受苦受死的方式來救贖人。十字架也因著主心甘情願的愛,由羞恥的變為光榮的。我心所想的主耶穌的拯救是什麼樣的方式?是以愛還是以能力?是以軟弱還是以剛強?我認為因愛主愛人而心甘情願受苦有救贖的價值嗎?我願為愛主愛人而心甘情願接受生活中的困苦、挫折和磨難嗎?

7、你附近有十字聖架嗎?從你的十字聖架中,你看到天主的愛嗎?

8、 今天,十字架已成為非常流行的飾物,卻很少人再注意它所標記的基督苦難和救恩工程。靜下來,想一想這個簡單的標記為你的意義。

9、十字架也是基督徒的標記,你願意為基督而受苦嗎?你想過怎樣為他作證呢?

搜索公眾號:

天主教中文網

微信號:chinacatholic

本文來源:上海教區、樂仁社

圖片來源:教會藝術

*友情聲明:除實難確認原作者外,文章都會註明作者及出處。如文字或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及時告知,我們將於12小時內撤下;文字或圖片轉載自本網也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主教中文網 的精彩文章:

請轉發相告:今日可得全大赦!千萬別忘這件事!
彌撒中燃燒蠟燭代表的意義
高清圖集:教宗方濟各走到哪裡都受到最高擁戴
第112課:主教神父們的赦罪權到底是誰賜予的?
第111課: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是什麼?不是聖誕

TAG:天主教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