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病即止——一位盲人醫師的臨床筆記

中病即止——一位盲人醫師的臨床筆記

療效、安全、舒適是按摩的追求,

任何治療太過與不及都是有害的。

如果要問病人,對按摩治療最大的體驗是什麼?可能,多數人會脫口而出,痛!

幾年前就曾與一位在歐洲搞芳香療法的朋友聊天,他說,你們亞洲地區的按摩很奇怪,無論經絡按摩、足療、泰式或指壓什麼的,病人似乎唯一的感覺就是痛。尤其,你們中國的按摩,有著那麼深奧的哲學底蘊,卻也是如此,這是不是與你們亞洲人的性格有關啊?他的話令我汗顏,我的確「親眼看到」病人的痛點和穴位處被按摩師點按得象剛拔完火罐似的瘀青一片。這個病人展示勳章般向病友們炫耀著自己的毅力與勝利,他的腰病的確是治好了,可我們真的需要讓病人這麼痛苦嗎?我無意研究亞洲人的個性與痛覺抵抗力的關係。但我的這個朋友說得對,也許,我們有時做得太「過」了。

中醫自來就有「使病人不知其苦方為手法」的古訓。以痛治痛,甚至用一種痛苦代替另外一種痛苦的作法實在是下下之策。當然,「上工」不是那麼容易作到的,可以說如何用最小的痛苦和代價取得最大的療效,保證治療的安全並給病人以舒適感是我們永遠的追求。中醫是「中庸」的醫學,她就是要人保持陰平陽秘的中和狀態。而治療上則自然要防太過與不及了。這體現在我們手法上還是那個詞,深透,力道直中病所祛邪而不傷正,扶正而不戀邪。這是技巧與理論的結合,而非力量的絕對值。

其實,西醫也在很早以前就注意到了這個問題。德國醫生早在1899年就已提出所謂的「安德特.舒茲法則」,他們發現,輕微的刺激可增強生物系統的功能,而強烈的刺激卻會適得其反,會阻斷正常的信息傳導路,抑制機體的生理功能。看來,「中病即止,過尢不及」是所有醫學的金科玉律了。但我們很多按摩醫生、足療師、減肥師一但面對疾病,或急於求成,或控制不當矯枉過正。常常施術太過,刺激失度,給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或許,不痛不治病是有道理的,畢竟,任何治療都會給病人帶來不適甚至疼痛。但「越痛越好」的理念絕對是錯誤的。那天,聽一個學生說,某電視台竟讓幾個足療師上一個搞笑類的節目,讓他們測試嘉賓們的痛覺敏感度。拿治療保健當兒戲本就不妥,卻也能從一個側面折射出足療在社會大眾心中的印象了。難怪,吳若石先生在一次足底反射研討會上一再表示,疼痛不一定是按摩的必要之惡,以前的做法讓大家太受罪,現在才知道不必那麼痛也能達到效果。

這讓我想起了老吳

他那時五十來歲,是我到北京工作的第一批病人。我現在對他的聲音體態都記憶尢新,因為,他是教會我「中病即止,過尢不及」的老師。他患有陳舊性的骶髂關節損傷。來診時是勞累並感寒後複發,左骶髂關節周圍腰臀部疼痛,行走困難。觸診在髂後上棘外側捫及一個乒乓球大小的包塊。腰肌及臀部肌肉緊張。我想,只要把肌肉軟組織松解開,把那個包塊揉下去不就得了。於是,我採用了肘壓和局部彈撥法進行重刺激治療。施術中,幾次老吳呼痛,我都鼓勵他忍耐,並講解了不痛不治病的道理。十五分鐘後,我覺得手下的肌肉很鬆軟了,那個包塊似乎也小了。請老吳站起來試試,還真行,老吳覺得輕鬆多了。可沒想到,第二天,老吳是家人扶著來的,一早起來,他覺得疼痛比治療前更重了。我一看,那個包塊還在,而周圍的肌肉軟組織更緊張僵硬了。為此,我請教了身邊的幾位老大夫,得到了兩個答案。一是,這是正常的手法反應,繼續治療,過幾天就好了。二是,上一次治療刺激過強,對這種陳舊性反覆發作的疾病不可急於求成,應緩緩治之。我選擇了後者,改用輕柔的手法並循經選用腰部及下肢的穴位治療。力達病所但輕重交替,層層深入。十日後,老吳痊癒。此後二三年,老吳一有不適即來我處就診,效果很好,直到他移居上海。我相信,幾乎所有的按摩醫生都會有類似的經歷,是實踐教會了我們如何控制刺激量,如何調整治療的節奏,如何判斷該病是可以「速除之」還是應該「緩緩圖之」。有了「中病即止,過尢不及」的理論指導,這個過程應該,也必須很短。

優秀的手法操作應該是乾淨利落,很少有多餘的動作。「中病即止」,手法輕巧精確。過於反覆、拖泥帶水、不能準確到位或目標不明確的手法,不僅不能很好的達成手法醫療目標,減輕患者痛苦,相反會造成對病灶的不良刺激、加重病理改變,延誤甚至加重病情。可以說,「太過」的手法實際上是對治療成績的破壞。

不論是針對軟組織的松解手法、針對經脈臟腑的點穴手法還是骨關節對位合縫的正骨手法,都是如此。已經處於病理狀態的軟組織,在操作時間太長、力度不適當等等的手法作用下,會出現加重的疼痛、腫脹、出血,導致患者更加痛苦。不要認為這是推拿手法必然的過程,甚至極端地認為這就是手法作用的效果。那是機體損傷的表現,是沒有很好把握治療尺度的必然結果。

特別指出

這裡要特別指出的是,按摩臨床還存在著一個濫用扳法的現象。許多患有脊柱疾病的患者,包括一些按摩醫生總認為關節整復是包治百病的良藥,不論偏歪程度,不分癥狀相關與否,均把頸胸腰椎的扳動作為了常規方法,似乎不聽到那「咔喀」的彈響就沒有治療,就顯不出按摩的技術。關節是一個堅固的,有彈性的結構,錯縫時是一定要複位調整的。但對已歸復的小關節繼續扳動就是失度了,是會造成新的損傷的。

我們審病辨證,施術用法都只為了祛除疾病,消解病痛。儘管,我們說,按摩是一種綠色療法,但那是在適度與可控的前提下的。中病不止,過用重手必然會產生副作用,這個副作用最直接的體現就是疼痛。因此,儘可能的減輕病人的痛苦,給患者以最大的舒適感才是「上工之道」。《醫學心悟》指出:「凡攻病者皆損氣血,不可過也。」,就是這個道理了。

為鼓勵原創,本微信號將每篇讚賞金額作為稿費發給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紅塵物語 的精彩文章:

因時制宜——一位盲人醫師的臨床筆記

TAG:紅塵物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