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初滄州大移民的歷史背景(連載之二)

明初滄州大移民的歷史背景(連載之二)

二、元末明初的 *兵燹所造成的破壞

宋末、金元時期,滄州一帶是南北、東西撕殺的主要戰場之一。由於戰事頻仍,使本就飽受天災肆虐之苦的這一地區雪上加霜。而破壞最為嚴重的當屬「靖難之役」。

* 註:bīng xiǎn 因戰亂而造成的焚燒破壞等災害。其中,燹 xiǎn 野火的意思,後專指兵火、戰火 。

那是發生在明初朱氏王朝內部叔侄之間為爭奪皇權而進行的戰爭。滄州是南北撕殺的主戰場,四年之中,拉鋸式的大小戰鬥發生了無數次,使本就「民生無聊,愁嘆滿室」④的滄州又遭禍端,以致「農桑荒廢,流移者眾,田土荒棄,死者相踵」⑤。

燕王朱棣畫像

明太祖朱元璋立國伊始,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把自己的二十四個兒子分封在腹里和邊境,以「慎固邊防,翼衛王室」。燕王朱棣是諸王中實力最強大的藩王之一,擁雄兵十萬餘,曾屢次將兵出塞,大敗北元悍將乃兒不花,太祖對他寄以重命,詔「軍務大者始以聞」⑥。在山西、北平備邊的大將宋國公馮勝,穎國公傅有得皆聽其節制。雖然朱元璋也申諭諸王「惟列爵而不臨民,分藩而不賜土」,以避免他們搞分裂割據。然而,藩王勢力的膨脹對中央集權構成的威脅已成必然。

建文帝朱允汶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病死於南京,長孫朱允汶繼位,是為建文帝。時諸王勢焰,建文帝深怕尾大不掉,便和大臣齊泰、黃之澄商計削藩,先廢掉了實力較好的周、齊等王,並同時下令親王不得節制文武將吏。這樣皇族內部的矛盾迅速激化,一三三九年農曆七月五日,燕王朱棣在北平誓師起兵,以「清君側」「誅奸臣」為名,自稱「奉天靖難」,開始了長達四年的奪權鬥爭。

「明惠帝建文元年已卯,靖難兵起,三年之中,縱橫河北數千里,殺戮幾無遺子,為前此未有之奇劫,二年庚辰九月,都督徐凱屯滄州,十月,靖難兵襲滄州,凱被執------」。這是民國《滄縣誌》中有關「靖難之役」的敘述,雖不盡詳實,但也說明了當時滄州一帶所遭受的兵燹之重。

《明史》記傳中較為詳盡的記錄了「靖難之役」的四年中所發生的大大小小的戰鬥,其中最大的幾次拼殺都是在滄州一帶進行的,「------景隆合兵五十萬,營河間」⑦,「------時徐凱方誠滄州,王佯兵攻遼東,至通州,遁河而南,渡直沽,晝夜兼行,冬十月戊午襲,執徐凱,破其城,夜坑降卒三千人------」⑧。

南北上百萬的大軍,經年不熄的拚鬥,本已滿目創痍的土地上其遭到的破壞是可想而知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