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父母的教養,決定了孩子的一生

父母的教養,決定了孩子的一生

「 成 長,是 一 輩 子 的 事 兒 」

文| 網事隨風· 主播 |周周

孩子來到世界上,其中一個意義,也是在督促做父母的我們,補足自己欠缺的地方。

前段時間老同學聚會,很多人都已為人父人母。

我發現他們非常容易變成兩種模樣:

大部分人稱得上「老氣橫秋」,視野越來越窄,聊的話題只剩房子車子孩子,變成了大叔大媽。

還有一部分人,反而活得越來越豐富,時間賦予他們的,不只有衰頹,還有那些沉澱下來的,厚重深刻的氣質與閱歷。

有句話很尖刻:「四十歲死,八十歲埋」。

造成這種情況幾乎是必然的:很多人到了一定年紀,就放棄了成長。

常年瑣碎的生活,磨去了他們的耐心。沒有了淡定從容,卻開始精通嫉妒攀比。越來越暴躁的脾氣使他們失去了微笑,皺紋也早就爬上了他們的臉龐。

原來清澈的眼神不再,取而代之的是一副市井嘴臉。

席間總會聊到孩子,大家互相傳授育兒經驗。

能聽到有人說,「教育孩子就得揍」,有人附和「不能對他太溫柔,否則會上天」,有人抱怨孩子整天問無聊的問題,有人掰指頭炫耀給孩子報了幾種補習班。

讓我擔憂的是,這些家長中的很多人,對教育的理解仍是片面而膚淺的。

他們關注著孩子高考、結婚、工作,乃至幾十年後的將來,卻不願意把目光放在真正應該注視的地方——孩子和自己的內心。

教育哪有那麼多方法技巧,那些看似精巧無誤的軌道,不一定能到達幸福的目標,也不一定能塑造健全的人格。萬變不離其宗的,不過是「愛」。

而這一點,取決於父母自身。

身為父母,養兒育女最重要的是什麼?

是給予孩子最好的條件和環境?是對他嚴加管教?是讓他在包容中自由成長?

很多父母埋頭於孩子的教育,卻忽略甚至逃避了最關鍵的問題。

育兒,即是育己。

有人總結了父母一些令人難以接受的神邏輯:

吃穿跟差的比,學習跟好的比;自己跟差的比,讓孩子跟好的比;自己背後說親戚壞話,讓孩子在親戚面前有禮貌別給自己丟人;

自己沒做過第一,逼著孩子拿第一;自己這輩子沒有多大成就,讓孩子給自己爭口氣;自己對孩子的侮辱從不記得,孩子做過的錯事記憶猶新……

這是作為父母的我們應該深刻反思的:我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我們對待別人的態度,我們莫名其妙的雙重標準。

這些缺點和不足,全都通過孩子暴露得一清二楚。

父母是孩子的老師,孩子又何嘗不是父母的老師?

孩子來到世界上,其中一個意義,也是在督促做父母的我們,補足自己欠缺的地方。

如果我們自己不願意變得更好,那為何這樣要求孩子?

言傳身教,從來都是相互的。

放下電話罵娘的家長,教不出講文明的孩子;轉頭滿口壞話的家長,教不出懂禮貌的孩子;隨地吐痰扔煙頭的家長,教不出愛衛生的孩子;

計較雞毛蒜皮的家長,教不出大器的孩子;喜歡耍滑使壞的家長,教不出有道德的孩子;一臉不耐煩的家長,教不出有好奇心的孩子。

孩子是家長的天使,某種程度上,正是因為養兒育女,才促使我們不得不反思自己,開始注重「自身的成長」,並迎來更好的改變。

很多人過了中年,就停止繪製自己的人生地圖,不再確定自己的位置,不再尋找想要到達的遠方,不再探索更多可能性。

始終停在原處,放棄修補自己,龜縮於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認為自己渺小的王國神聖不可侵犯,自己的三觀完美無瑕,不必更新拓展。

有這樣的父母,孩子的世界必然狹小。

就像電影《會痛的十七歲》聚焦的,幾個充滿問題和困難的家庭。有的家長緊盯孩子的學習,為此限制孩子其他方面的自由;有的家長則儘力寬容孩子,放任她的成長。

影片圍繞夏遠遠的成長環境,而編織出一個龐大的生活網,這裡有她與奶奶的相依為命的家庭,有她備受排擠的校園和班級環境,也有愛護她追求她的社會混混。

當然,大環境之下,還是有許多感人的細節,胡夏擔綱的優等生顧明耀,讓她懂得了友誼的可貴,蔡卓妍扮演的黎米老師,讓她感受到被理解的溫暖……

親情、愛情、友情,就這樣交織於這個少女一身,此消彼長中,帶來許多懸疑之感。

本來,青春就是一場充滿了未知的旅程,有時如小河流水波瀾不驚,有時又會有巨浪滔天吞噬一切。

即將於9月15號上映的電影《會痛的十七歲》,由徐嬌、胡夏、魯諾、王力宏和蔡卓妍傾情出演。

導演彭發用清新的鏡頭語言演繹了青春期少年在邁過成人世界的最後一道門時,所經歷的迷茫和疼痛。

電影《會痛的十七歲》中,每個角色都充滿了正能量,為觀眾講述了一段不失趣味又積極向上的青春故事,這種輕鬆詼諧且溫暖陽光的成長曆程才是我們真正期待和懷念的。

阿Sa演繹的黎老師在影片中可謂是一股清流,有著自己獨特的教學方式,推開傳統,打破學生時期班主任給我們留下的刻板形象。

黎老師幫助學霸顧明耀和學渣夏遠遠克服困難實現夢想,在緊張的備考階段,她主張每個同學在班裡都要敞開心扉,細心的為每一位同學挑選同桌。

為了鼓勵大家學習,黎老師讓每一位同學把自己的夢想寫在紙條上,並承諾高考結束後她和大家一起去實現夢想。

在墮胎、車禍、失憶等狗血劇情成為國產青春電影的標配時,這部電影反其道而行之,既有高考的壓力、暗戀的悸動、成長的困惑等青春內核,也將二次元、失痛症等影片特有的元素穿插點綴其中,顛覆了以往青春片的固有模式,反套路的形式希望可以引發觀眾共鳴,並在電影中同樣找到屬於自己的成長感悟。

青春為何總是痛徹心扉?

不是少年為賦新詞強說愁滋味,這是一個沉重而深刻的現實存在。影片展示的成長之痛,並非是為賣慘而設的噱頭。

而是通過家長與子女、學校與學生、同齡人之間的關係碰撞與疏解,帶出有關全社會對青少年成長的認知與關心。

特別是面對新時代越來越具有獨特個性和自我意識的「新新人類」少男少女,比如像夏遠遠這樣熱愛動漫的「二次元少女」。

如何通過「共情」感知和理解他們,通過「認同」走近並走進他們,這不僅僅是單純的情感問題,更是一個複雜的社會問題。

如何讓青春不再痛徹心扉?需要我們共同的努力。

- 廣告 -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書 的精彩文章:

孫儷:真正成熟的女人,都活成了什麼樣?
父母的相處方式,決定了孩子的婚姻
媽媽會做飯,家庭才有生氣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婚姻影響有多大?
你的低谷期,是最好的增值期

TAG: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