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建築學報》2017年9期

《建築學報》2017年9期

目錄

歷史研究

作為現代主義宣言的東方傳統:3位西方建築師與桂離宮(上)

[ 楊濤?魏春雨?李鑫 ]

粗野主義與社區雄心

—— 1960-1970年代英國新排屋社會住宅實驗

[ 高巍?趙玫 ]

作品

萬科松山湖住宅產業化研究基地集合宿舍源計劃建築師事務所

南方的新集體主義理想

—— 關於萬科松山湖集合宿舍的對談

[ 徐好好?何健翔?蔣瀅 ]

中國絲綢博物館改擴建工程同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

延續 · 融合 · 共生

—— 中國絲綢博物館改擴建工程

[ 李立 ]

中國銀聯研發中心工程(三期)同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

內外兼修的嬗變

—— 中國銀聯研發中心工程(三期)設計

[ 文小琴 ]

集賢幼兒園東意建築

田埂上的樂園

—— 集賢幼兒園設計

[ 鄒艷婷?林瀚坤?肖毅強 ]

北京西店記憶文創小鎮劉宇揚建築事務所

入世的設計

—— 北京西店記憶文創小鎮項目解析

[ 範文兵 ]

特集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論文

拉薩城市歷史景觀的地域特徵與層積過程研究

[ 肖競?李和平?曹珂 ]

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實施評價研究

—— 以浙江省瑞安市為例

[ 董文麗?李王鳴 ]

低碳出行導向的居住街區適宜尺度研究

[ 周揚?錢才雲 ]

基於老年人口空間分布特徵的養老設施規劃布局研究

[ 徐怡珊?周典?仇志偉?李哲 ]

活力源自開放

—— 應變未來的城市住房更新策略

[ 郭菂 ]

天津農村自建房戶型現狀及優化設計研究

[ 岳曉鵬?王飛雪 ]

既有多層居住建築衛生間同層排水分戶批量改造研究

[ 朱寧?姜涌?王強?關文民?張桂連 ]

翁丁佤族茅草屋變遷個案研究:1980-2015

[ 唐黎洲?余穆諦 ]

基於循證設計的綜合醫院病房聲環境研究

—— 以宜賓市第二人民醫院為例

[ 謝輝?鄧智驍 ]

城市研究

走向城市建築學的可能

—— 「虹口1617展覽暨城市研究」研討會評述

[ 華霞虹 ]

虹口1617:沉默的大多數城市建築

[ 周漸佳 ]

觀點

光景學與建築中的光景

[ 邱堅珍?吳碩賢 ]

本期重點內容

作品

萬科松山湖住宅產業化研究基地集合宿舍

設計單位/源計劃建築師事務所

建築師 / 何健翔?蔣瀅

地點 / 廣東東莞

設計 / 2013-2017 年 / 竣工 / 2017 年

北立面全景(攝影:張超)

西北側外景(攝影:張超)

架空出挑平台(攝影:張超)

中國絲綢博物館改擴建工程

設計單位/同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 集團) 有限公司

建築師 /李立

地點 /浙江杭州

設計 /2014-2015 年 / 竣工 / 2016 年

時裝館東向外景(攝影:姚力)

時裝館扇形亭(攝影:姚力)

時裝館內的縫隙空間(攝影:姚力)

中國銀聯研發中心工程( 三期)

設計單位/同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 集團) 有限公司

建築師 / 文小琴 曾群

地點 / 上海浦東

設計 / 2011-2012 年 / 竣工 / 2015 年

建筑西向外景(攝影:章勇)

主入口(攝影:章勇)

北側次入口(攝影:章勇)

集賢幼兒園

設計單位/東意建築

建築師 / 鄒艷婷 肖毅志 肖毅強

地點 / 四川雅安

設計 / 2014-2015 年 / 竣工 / 2017 年

東向鳥瞰(攝影:東意建築)

園內園外(攝影:SouthArch南社·建築)

室外活動場地(攝影:SouthArch南社·建築)

北京西店記憶文創小鎮

設計單位/劉宇揚建築事務所

建築師 /劉宇揚

地點 / 北京朝陽

設計 / 2015-2016 年 / 竣工 / 2016 年

緊挨鐵軌的西店文創小鎮(攝影:夏至)

車站內院弧形牆面(攝影:夏至)

銷售中心純白的鋼結構和懸浮的夾層(攝影:夏至)

歷史理論

楊濤魏春雨李鑫以3位重要的西方建築師與桂離宮的關係為切入點,梳理桂離宮與現代建築發展歷程之間的歷史關聯,指出關於桂離宮的解讀中現代主義的片面性、建築師的主觀性,並闡釋桂離宮對於當代日本及西方建築學的影響。從建築學批判性策略的角度,總結相關歷史過程的當代意義:對傳統的辯證解讀,對西方價值體系的選擇性認同,基於本土視角的文化再創造。(本文下半部分將在本刊2017年10期刊出。)

高巍趙玫從梳理粗野主義的基本情況入手,分析了二戰後英國粗野主義建築思潮產生的社會背景、設計手法、美學特徵和倫理思考,在此基礎上論述了1960-1970年代,西尼·庫克帶領英國年輕建築師主導的以粗野主義和新排屋(Terraces)住宅為特徵的一系列波瀾壯闊的社會住宅實驗,包括康登團隊的建立過程,新排屋社會住宅的設計原則、空間特徵和社會意義,新排屋住宅的代表案例等,總結了這場英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公共社區建設運動的社會影響和歷史價值。

建築學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建築學報 的精彩文章:

王建國|南京牛首山風景區東入口遊客服務中心|2017年8期

TAG:建築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