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史上最全青銅器類型圖解,驚呆了小夥伴

史上最全青銅器類型圖解,驚呆了小夥伴

青銅器是指以青銅為基本原料加工而製成的器皿、用器等。青銅,古稱金或吉金,是紅銅與其它化學元素(錫、鎳、鉛、磷等)的合金,其銅銹呈青綠色,因而得名。

史學上所稱的「青銅時代」是指大量使用青銅工具及青銅禮器的時期。保守的估計,這一時期主要從夏商周直至秦漢,時間跨度約為兩千年左右,這也是青銅器從發展、成熟乃至鼎盛的輝煌期。由於青銅器以其獨特的器形、精美的紋飾、典雅的銘文向人們揭示了先秦時期的鑄造工藝,文化水平和歷史源流,因此被史學家們稱為「一部活生生的史書」。

下面一起來欣賞學習青銅器的各種類型:

食器

鼎:相當於現在的鍋,煮或盛放魚肉用。大多是圓腹、兩耳、三足,也有四足的方鼎。鼎有方鼎圓鼎之分。方鼎四個足。圓鼎有三個足,兩個耳

四足方鼎

鬲(li,音歷):煮飯用:一般為侈口、三空足。

甗(yan,音演):相當於現在的蒸鍋。全器分上、下兩部分,上部為甑,置食物;下部為鬲,置水。甑與鬲之間有一銅片,叫做箄。上有通蒸氣的十字孔或直線孔。

簋(guǐ):銅器銘文作「毀」,相當於現在的大碗,盛飯用。一般為圓腹、侈口、圈足、有二耳。簠(fu,音甫) 古書里寫作「胡」或「瑚」。盛食物用。長方形,口外侈,四短足,有蓋。

【亞丑方簋】

【亞丑方簋】 商晚期 高20.7公分,徑11.9*17.6公分,重4945公克 亞 丑鑄器多次出土于山東益都蘇埠屯,學者或以為即《左傳》之薄姑氏,晚商時極盛,至西周早期為成王所滅。存世具銘之亞丑鑄器,約四成為方形器,與婦好墓所出 方尊、方彝、方罍、方缶、方壺、方斝及方鼎,共同建構起晚商銅器造型之絢爛異彩。本器時代屬殷代晚期,因有銘文「亞丑」二字,故名曰「亞丑方簋」,器身裝 飾鳥紋、夔龍紋、獸面紋,由六道上下三段的高聳棱脊均勻分割,最特別的是兩耳作立雕鳥獸形:側視如冠羽長卷之立鳥伸展、俯視則如一大口侈張的獸面將鳥頭啖 入嘴中,極其生動憾人。

簠(fǔ):長方形,口外侈,四短足。有蓋,蓋、器大小相同,合上成為一器,打開則為相同的兩器,在古器物學上又稱為「卻立」或「卻置」。簠器在經籍中稱為「胡」或「瑚」。

盨(xǔ):盛黍,稷,稻,粱用。橢圓形,斂口,二耳,圈足,有蓋。

敦(duì):盛黍、稷、稻、粱用。三短足、圓腹、二環耳、有蓋。也有球形的敦。

豆:盛肉醬一類食物用的。上有盤,下有長握,有圈足,多有蓋。

酒器

爵:飲酒器。相當於後世的酒杯。圓腹前有傾酒用的流,後有尾,旁有鋬(把手),口有兩柱,下有三個尖高足。

角:飲酒器。形似爵,前後都有尾,無兩柱。有的有蓋。

斝(jiǎ):溫酒器。形狀像爵,有三足,兩柱,一鋬。

商代中期青銅獸面紋斝

觚(gū):飲酒器。長身、侈口、口和底均呈喇叭狀。觚的形製為一具圈足的喇叭形容器,觚身下腹部常有一段凸起,於近圈足處用兩段扉棱作為裝飾。商早中期器形較矮,圈足有「十字孔」。商

晚期至西周早期造型修長,外撇的口、足線條非常優美,紋飾繁複而華貴。

觶(zhì):飲酒器。圓腹、侈口、圈足、形似小瓶,大多數有蓋。

兕觥(sìgōng):盛酒或飲酒器。橢圓形腹或方形腹, 圈足或四足,有流和鋬,蓋作成獸頭或象頭形。

尊:盛酒器。形似觚,中部較粗,口徑較小,也有方形的。

這是尊裡面最有藝術價值的,叫「犧尊」,是仿動物的樣子做的,有豬,犀牛,羊,馬駒,鴨子等等

卣(yǒu):盛酒器(是盛酒器中的主要一種)。一般形狀為橢圓口、深腹、圈足,有蓋和提梁,腹或圓或橢或方,也有作圓筒形、鴟鴞形或虎食人形。

盉(hé):盛酒器,或古人調和酒水的器具。一般是深圓口、有蓋、前有流、後有鋬,下有三足或四足,蓋與鋬之間有鏈相連接。

方彝:盛酒器。高方身,有蓋,蓋形似屋頂,且有鈕。有的方彝上還帶有觚稜。腹有曲的,有直的,有的在腹旁還有兩耳。

勺:取酒器。一般作短圓筒形,旁有柄。

水器

罍(lei):盛酒或盛水器。有方形和圓形兩種形式。方形罍寬肩、兩耳,有蓋;圓形罍大腹、圈足、兩耳。兩種形狀的罍一般在一側的下部都有一個穿系用的鼻。

【鉤連乳丁紋羊首罍】

壺:盛酒或盛水器。如《詩經》上說:「清酒百壺」,《孟子》上說:「簟食壺漿」。壺有圓形、方形、扁形和瓠形等多種形狀。

提梁壺。

盤:盛水或承接水。多是圓形、淺腹,有圈足或三足,有的還有流。

這盤是不是很特別呢?它叫「子仲姜盤」,有時間去上海博物館去看它吧

匜(yí):《左傳》有「奉匜沃盥」,沃的意思是澆水, 盥的意思是洗手洗臉,說明是古代盥洗時澆水的用具。形橢圓,三足或四足,前有流,後有鋬,有的帶蓋。

瓿(bù):盛酒器和盛水器,亦用於盛醬。流行於商代至戰國。器型似尊,但較尊矮小。圓體,斂口,廣肩,大腹,圈足,帶蓋,有帶耳與不帶耳兩種,亦有方形瓿。器身常裝飾饕餮、乳釘、雲雷等紋飾,兩耳多做成獸頭狀

盂:盛水或盛飯的器皿。侈口、深腹、圈足,有附耳,很像有附耳的簋,但比簋大。

龍紋青銅盂

奩:奩,古代漢族女子存放梳妝用品的鏡箱。圓形,直壁,有蓋,一般腹較深,,下有三獸足,旁有獸御環耳。流行於戰國至唐、宋間。

西漢:青銅弦紋三足奩盒

燈具,叫「長信宮燈」,是西漢的東西,出自竇太后的長信宮,竇太后是漢景帝的祖母。此燈出土與漢景帝的兒子第一代中山王劉勝的夫人竇婉的墓中,是燈中最具科學精神的一件,可調光度,可調光照方向及範圍,煙氣不會污染室內環境。

博山爐又叫博山香爐、博山香薰、博山薰爐等名,是中國漢、晉時期漢族民間常見的焚香所用的器具。常見的為青銅器和陶瓷器。爐體呈青銅器中的豆形,上有蓋,蓋高而尖,鏤空,呈山形,山形重疊,其間雕有飛禽走獸,象徵傳說中的海上仙山--博山而得名(漢代盛傳海上有蓬萊、博山、瀛洲三座仙山)。

商代中期青銅饕餮紋四足鬲li

商代中期青銅饕餮紋斝jia

商代晚期青銅師達方彝(yi)

商代晚期青銅龍紋扁足鼎

商代晚期青銅獸面紋盉(he)

商代青銅犧牛立人攀藍

總結了這麼多,給小編點個贊鼓勵一下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拍賣平台 的精彩文章:

乾隆粉彩瓷器市場價是多少.為何天價
一件普通的西漢古玉為何會價位不菲
古生物化石價格多少,怎麼鑒定其形成年代
繁而不雜,黃地扎道開光粉彩龍鳳紋袍袱瓶
青花釉里紅描金龍紋玉壺春瓶,「幽靚雅到致,沉靜安定」

TAG:國際拍賣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