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遠古文明復活節島之謎

遠古文明復活節島之謎

在煙波浩渺的南太平洋上,有一個面積僅為165平方公里的小島——復活節島。位於南緯27度和西經109°交會點附近,面積約117平方公里,現屬智利共和國的瓦爾帕萊索地區。它離南美大陸智利約3000公里,離太平洋上其它島嶼距離也很遠,所以它是東南太平洋上一個孤零零的小島。復活節島是最與世隔絕的島嶼之一,離有人定居的皮特開恩群島也有2,075 公里距離。該島形狀近似呈一三角形,由三座火山組成。

在那裡,神秘的巨石人像、「會說話的木板」和奇異的風情,似乎無時無刻不在無聲地訴說著一段失落的過去……

復活節島的石像

公元1687年,著名的英國大海盜愛德華·戴維斯奉英國女王之命,駕駛著「孤獨者幸福」號三桅巡洋艦前往南太平洋尋找「未知的南方大陸」。他首先到達了海盜們最喜歡停留的 太平洋上的天然避難所加拉帕戈斯群島,然後調轉船頭向南航行。在南緯12°30′距南美海岸150里格(1里格相當於5.92公里)處,「孤獨者幸福」號突然劇烈地震蕩起來,原來秘魯沿岸發生了大地震。這次地震摧毀了秘魯的卡亞俄城,也令戴維斯一行驚慌不已。驚魂甫定,船隻繼續朝西南行駛。一天凌晨,離天亮還有兩個小時,「孤獨者幸福」號突然觸到了低低的沙岸,酣睡中的船員被震耳欲聾的響聲驚醒,紛紛跑出船艙。由於擔心船隻被海浪拋到岸上擱淺,船員們堅決要求戴維斯調轉船頭駛向深海,等候天亮。戴維斯同意了。天亮後,展現在船員面前的是一片陸地——一座低矮平坦的島嶼!航海長利奧涅列·瓦依費爾詳細描寫了這個未知的海島:「我們離島有四分之三里格。由於早上十分晴朗,沒有霧或煙,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島上的一切。在西方大約12里格處,我們看到了一連串的丘陵。土地向前延伸了14~15里格,我們看到岸上有許多鳥類的羽毛。我多麼想上岸去看看啊,但船長卻怎麼也不同意,太遺憾了。這個島在卡亞俄城以西500里格處,距加拉帕戈斯有600里格。」

戴維斯雖然沒有上岸,但在回國後卻聲稱發現了「未知的南方大陸」,並對岸上的各種情景作了一番誇大其詞的描繪,結果吸引了更多的人們前往南太平洋探險。正是在這番探險活動中,神秘奇特的復活節島真正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復活節島的石像

1722年4月5日,荷蘭航海家、海軍上將雅各布·羅格文率領一支艦隊航行到戴維斯曾經到過的海域。當時艦隊正航行在一望無際的大洋上,負責瞭望的水手突然發現遠方的海面上隱隱約約地出現一個綠點,看上去像是陸地。他立即向船長羅格文作了彙報。羅格文得知後驚奇不已,因為海圖上並未標明這一帶有任何陸地,於是下令船隻靠過去。目標越來越清晰,展現在眼前的確實是一個島嶼。羅格文興奮地拿起筆,在海圖上標註了一個墨點,並在旁邊寫上「復活節島」幾個字。這一天正好是復活節!

藍藍海水蒼茫無際,湛湛青天幽遠深邃。復活節島孤獨地點綴在浩瀚的南太平洋上,它可能是世界上最孤獨的地方之一。其確切位置在南緯28°和西經108°交匯點附近,離南美大陸智利約3700多公里,西距最近的皮特克恩島1900公里,就像一片孤舟漂泊在萬頃碧波之上。復活節島面積約165平方公里,是一個呈三角形的火山島,三座較高的死火山分立在三個角上,小火山則遍布小島各處。海岸各處懸崖陡峭,極難攀登。島上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濕熱多雨,年平均氣溫約22℃。在西方人踏足這個島嶼之前,這裡還處於人類的石器時代。島上的居民稱復活節島為「拉芭·努伊」(Rapa Nui),意為「石像故鄉」;或稱「代比多·古拉」(Tepito Kura),意為「世界的肚臍」,即「世界的中心」。1888年4月5日(這天正好也是復活節),智利共和國政府宣布該島歸自己所有。

羅格文在發現復活節島後就立即被島上的神秘巨石人像所深深地吸引。一踏上島,他立即被島上的景象驚呆了:島上山巒起伏,層巒疊嶂,拉諾洛拉科火山的身影在蔚藍的天幕上顯得雄偉挺拔,島上還有許多石塊砌成的牆壁、台階和廟宇。在該島的南部,他們看到了一個巨大石牆的殘跡,石牆的後邊聳立著幾百尊石像。這些巨大的石像面朝大海,排列在海岸邊,上面還刻著人物和飛鳥鳴禽的花紋。這些石頭人站立在巨大的石頭平台上,面部表情栩栩如生,有的安詳端莊,有的怒目而視,有的似乎在沉思默想,有的則滿臉橫肉,殺氣騰騰。這些石像至少有10米高,都是用整塊石頭雕成的。有的石像頭上還戴著巨大的石頭帽子,耳部有長長的耳垂。

復活節島的石像

羅格文還在島上發現了一種獨特的象形符號,當地的波利尼西亞人稱這種刻在木板上的象形文字為「會說話的木板」。1723年羅格文回到國內,將發現神秘的巨石人像和「會說話的木板」的消息公諸於世。從此,世界各國的人類學家、民俗學家、地質學家和考古學家紛紛踏上這個小島考察。他們從各個角度進行分析,得出了「復活節島曾存在一段失落的文明」的結論。

復活節島上的石像,一般高7~10米,重達30~90噸,有的石像一頂帽子就重達10噸。石像均由整塊的暗紅色火成岩雕鑿而成。所有的石像都沒有腿,全部是半身像,外形大同小異。石像的面部表情非常豐富,眼睛是專門用發亮的黑曜岩或閃光的貝殼鑲嵌上的,格外傳神。個個額頭狹長,鼻樑高挺,眼窩深凹,嘴巴噘翹,大耳垂肩,胳膊貼腹。它們或卧于山野荒坡,或躺倒在海邊岸上。其中有幾十尊豎立在海邊的人工平台上,單獨一個或成群成組,昂首遠視。所有石像都面朝大海,表情冷漠,神態威嚴。據統計,復活節島上總共矗立著800多尊巨人石像。

面對這些造型奇特、凸現精湛雕刻技藝的巨人石像,人們無不驚嘆。在驚嘆之餘,人們又禁不住要發問:這麼多的石像是什麼人雕鑿的?雕鑿如此眾多的石像的目的又是什麼?是供人瞻仰觀賞,還是叫人頂禮膜拜?還是一種與天神對話的方式?

有學者認為,復活節島石像的造型與墨西哥蒂華納科瑪雅文化遺址的石雕人像,存在著許多相似之處。莫非它曾受到過古代墨西哥文化的影響?然而墨西哥遠離復活節島數千里之遙,其影響似乎難以波及。

另一疑惑也困擾著人們:這批石像小的重2.5噸,大的一般重50噸,人們是如何將其從島北端的採石場運往幾十公里外的海邊的呢?當地的島民說,這是靠鬼神或火山噴發的力量。也有人說,這是外星人的傑作。還有人似乎很「內行」,聲稱雕刻好的石像可以藉助圓木滾到海邊,但此說立即遭到反駁,理由是島上根本就沒有生長過高大喬木。

後來有學者提出兩個假設:其一,用繩索牽拉,使石像底部兩側分別著地,類似人走路一樣向前移動。其二,用橇棒、繩索把躺在山坡上的石像搬到大雪橇上,在路上鋪上茅草蘆葦,再用人拉,使棍撬一點一點移動前進。為了驗證這兩個假設的可行性,這位學者組織人力作了模擬,結果證明都行不通。

再者,有的石像還戴著沉重的石帽。一頂石帽就重約2噸,把石帽戴到巨石像頭上,起重設備必不可少。它們到底是如何被安置上去的呢?就在幾個世紀之前,島上的居民還未掌握鐵器,怎麼可能開化到發明起重機呢?另外,島上不長樹木,連滾木滑動這種最原始的搬運設備也不可能存在,吊裝裝置就更加不可思議了。此外,還有人力問題。製造800多尊石像起碼需要5000個強壯的工人。在幾個世紀之前,小島上僅生活著幾百名土著人,他們過著近乎原始的生活,根本沒有可能養活5000名工人。究竟是什麼力量完成這麼多石像的?是神的力量,還是外太空的力量?

最後一個就是時間問題。據考證,人類登上復活節島始於公元1世紀,石像的底座祭壇建於公元7世紀,石像雕鑿於一個世紀以後。到12世紀時,雕鑿活動進入鼎盛時期,前後歷經四五百年。大約到1650年前後雕鑿工程停了下來。從現場環境看,當時忽然停工的直接原因可能是突遇天災,比如火山噴發、地震或海嘯,但這些都僅僅是猜測。

圍繞著復活節島巨石人像包含的一系列玄奧難題,無數科學家絞盡腦汁,但百思不得其解。

復活節島文明另一神秘之處是其獨特的象形文字——朗戈朗戈文。它書寫於木版之上,當地人稱其為「科哈烏·朗戈朗戈」。

朗戈朗戈文

「朗戈朗戈」是復活節島最神奇的謎團之一。羅格文發現復活節島以後,一批又一批的歐洲白人包括航海家、探險家、科學家、傳教士、海盜、奴隸販子接踵而至,復活節島從此失去寧靜,厄運從此降臨。1862年,一支來自秘魯的販奴海盜船隊從復活節島掠走1000多島民,其中包括國王父子以及那些能讀懂朗戈朗戈文字的老人。後來駐利馬的法國領事遣返了其中100多個島民,結果又將天花傳入島嶼致使更多的人遭劫。1863年復活節島居民已由白人初至時的4000人驟減至1800人,1870年進一步減至600人,5年之後僅存200人。至此,朗戈朗戈文字的秘密隨著肆虐的災難性傳染病的受害者一起被埋葬了。

在復活節島上,一切都是那麼神秘莫測。誰也無法理解,那種令人驚奇的文化,怎麼會在太平洋中一個最偏僻的、與世隔絕的孤島上獨自演化而來?然而那神秘的巨石人像,獨特的朗戈朗戈文,無可爭辯地向人們昭示了這樣一個真理:南太平洋的一個孤島上確實曾經存在過一段失落的遠古文明。目睹遍島存在的斑斑遺痕,人們無法不因為遠古人類所創造的奇蹟而激動不已。大不列顛博物館考察隊的隊長斯科斯貝·魯特里齊女士曾用一種極為迷茫而激動的語調在她的回憶錄中寫到:「……島上的氣氛仍使我們感到過去這裡曾存在一種宏大規劃和無限的精力……」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楓林 的精彩文章:

全球奇葩食物大盤點,吃貨表示,有些都不敢吃
那些年我們干過的搗蛋事,謹以此祝老師們節日快樂!
兒童攝影需要哪些技巧?
俄羅斯攝影師拍攝到形如飛碟的莢狀雲美景
全球湖泊變暖要快於大氣變暖

TAG:楓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