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騰訊AI Lab張潼:從AI看智慧營銷的7個問題和3個關鍵

騰訊AI Lab張潼:從AI看智慧營銷的7個問題和3個關鍵

本屆峰會上,騰訊提出ONE TENCENT理念,整合全騰訊營銷平台優勢賦能品牌營銷,打通營銷全鏈路,打造融合、共生的營銷生態。任宇昕表示:面對下一個十年,在「專註內容和連接」的布局下,騰訊將會持續加強內容與科技的聯動,發揮整合優勢,以更開放的心態攜手合作夥伴,構建「互聯網+」生態下智慧營銷新通路。

在峰會現場,騰訊AI Lab主任及傑出科學家張潼博士受邀,與騰訊公司副總裁鄭香霖、MarTech「營銷科技」概念創始人Scott Brinker針對人工智慧對未來營銷的影響,圍繞技術、生態、平台三個關鍵詞展開了精彩的對談。


以下為張潼博士的精華觀點(有部分刪節):


AI和營銷如何做加法?

建議營銷人抓住智能化、精準化和個性化三個關鍵,讓AI發揮技術驅動力,推進創意內容生成、跨場景用戶理解到精準決策等核心能力。


AI能創造藝術嗎?

讓技術直接轉化成藝術,一個例子是用機器作畫。如果你讓機器畫一隻紅身子、黃尾巴的鳥,你可以讓機器先看很多鳥的照片,學習其中規律,當機器畫出這隻鳥時,不僅遵循了這些規律,可能還會「創造」出一隻新的鳥 -——一隻以前不存在、或者你從未見過的鳥。另一個例子就是風格轉換,給機器一張風景照,它能「再創造」,把圖轉成梵高風格的畫作。當你定義好能進行反饋的技術變數,機器就能學習和「創造」。

如何看待技術和藝術的關係?

當我們把不確定性、表現不出來的內容,定義為可以反饋的技術變數時,AI就能學習和創造,從而讓技術和藝術更好的結合,甚至是互相轉化。


AI研究如何應用互聯網思維?

在AI的研究迭代里,我們也借鑒了小步快跑的互聯網思維,以一天一個周期、一星期一個周期,不斷優化和升級。我認為這種方法,也可以在包括傳統營銷在內的、更廣泛的場景和模式下被借鑒。


AI的未來是怎樣的?

AI可能會在下一個十年、二十年改變全行業,在一個個垂直領域裡挖得很深,讓人的經驗和AI技術結合,利用大數據和機器學習做得更好。


AI不會威脅人類生存?

我們這些在一線從事AI研究的人,達成的基本共識就是人類還不用有這方面擔心。AI不僅不會取代人,還從廣義上來為人帶來更多機會。AI是下一個大的挑戰,對營銷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對AI等核心技術要有更廣泛的了解,還要學會利用技術去創造更多、更好的場景。


人類該如何應對AI技術變革?

大家要保持接受和學習新事物的能力,不斷提高自己理解和利用新技術的水平。未來,懂行業又懂技術的人,最能產生影響。如果不懂技術,或不懂行業,都應該找到「另一半」來合作,共同創造新的場景、新的可能。


以下為三人對談全文:

騰訊公司副總裁鄭香霖、MarTech「營銷科技」概念創始人Scott Brinker、騰訊AI Lab主任及傑出科學家張潼在峰會現場進行對話

鄭香霖:希望請張潼博士簡單地講講AI Lab的方向是什麼。

張潼:很多人說去年是人工智慧元年,其中一個標誌性的事件就是AlphaGo戰勝了李世石。騰訊很早就開始運用人工智慧的技術,去年正式成立了AI Lab,也是表明了我們對於AI長遠投資的決心。

我們的工作是基礎研究和應用探索的結合,希望為騰訊打造全面AI能力,並為產品及業務部門提供AI技術支持。我個人偏向基礎研究,這裡分為四大領域:機器學習,是讓機器像人一樣去思考;計算機視覺,讓機器學會去看;語音識別,讓機器會聽;自然語言處理則是讓機器學會理解語言和展開對話。每個領域代表一個AI基礎研究方向,又能進行深層次的研究拓展。

結合騰訊獨有場景和業務優勢,我們還提出四大應用領域:內容AI,比如天天快報的新聞推薦;遊戲AI,比如圍棋AI『絕藝』;社交AI,比如對話機器人;以及平台工具型AI,主要是開放我們的AI能力。

我們的技術應用到了上百個騰訊的產品里,包括微信、QQ、QQ音樂、天天快報和應用寶等。

鄭香霖:非常感謝,接下來第一個環節想請兩位大師圍繞「技術」、「生態」、「平台」三個關鍵詞,從AI、MarTech的角度分享一下你們的看法。

Scott Brinker:我認為所有的技術非常讓人激動,這些技術並不是分開的,現在所有的技術都是連接在一起的,對我們來說是全新的體驗,並不僅僅是對於營銷專家來說,對用戶來說也是全新的體驗。

比如說廣告技術方面,過去只是用來管理廣告,現在我們發現廣告技術不同的觸點只是剛剛開始,我們可以分享不同的數據,有更好的管理客戶數據的關係

張潼:我覺得這個還是很有意思的。AI作為一個核心的技術能力,其實能在金融、醫療和廣告等非常廣泛的領域應用。如果單從廣告營銷出發,我認為AI很大的價值在於個性化。通過把多場景中的多數據進行系統整合、分析和預測,覆蓋了整個用戶體驗流程。這裡的能力主要體現在三塊:

AI能做完整的用戶畫像,從用戶在什麼場景,做過什麼,喜歡什麼、到預測他們將來可能對什麼感興趣。

AI能做複雜的數據整合,將用戶不同時間、場合做過的事情,跨越時間和平台維度再聯繫起來。

AI還能給出精準的預測,上面做完用戶畫像和數據整合後,就回到精準的預測和推薦,這裡涉及到我從事的研究——機器學習和大數據。互聯網廣告所做的精準營銷,要在用戶當時的應用場景里,匹配最相關的廣告。這要考慮成百上千萬的變數,成百上千億的定量,如此龐大的數據規模,只有匹配優秀的機器學習模型才能進行處理。AI模型在這個過程中還會不斷迭代升級,再給出更精準的分析和推薦,形成一個良性閉環。

有趣的是,這個研發迭代的過程,我們也借鑒了小步快跑的互聯網思維,以一天一個周期、一星期一個周期,不斷優化和升級。我認為這種方法,也可以在更廣泛的場景和模式下被借鑒。

鄭香霖:第二個分享環節,不管是AI還是MarTech技術,你們覺得最終是科學存在越來越少還是會有很大的貢獻在裡面?

Scott Brinker:我認為是兩者都有,最終來說應該是科技和技術都有。做市場營銷談到科技可能會有些怯場,最重要是找到真相。在過去做市場營銷的時候都是靠猜,很多錢都是浪費的。做科技、科學是使用科學驗證方法去衡量結果,再根據這樣的結果去做決策。這是非常有價值的,對於市場營銷來說是非常好的工具,但這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很多的創造,我們還需要去講述新的技術,還需要去連接用戶。

現在來說技術演算法是沒有辦法讓我們做到的,對於市場營銷者來說兩邊都要做無論是意識方面還是科技方面。一方面我們要有願景,需要實現願景的話用科技的驗證方法看一下要達到我們所設想的目標如何通過技術手段達到。

張潼:我認為AI、程序化、計算機的共同之處,是會有目標,且目標可被優化。當我們把不確定性的、表現不出來的內容,定義為可以反饋的技術變數時,AI就能學習和創造,從而讓技術和藝術更好的結合,甚至是互相轉化。

讓技術直接轉化成藝術,一個例子是用機器作畫。如果你讓機器看很多的鳥的照片,它學會了其中的一些規律,比如鳥的身體是紅色,尾巴是黃色等,機器就能「創造」出鳥的照片,或許還是一隻你從未見過的鳥。另一個例子就是風格轉換,給機器一張風景照,它能「再創造」,把圖轉成梵高風格的畫作。當你定義好能進行反饋的技術變數,機器就能學習和「創造」。

技術還能輔助創意工作,把一些數據量大、重複性強、能量化的工作交給機器,比如數據的分析與衡量;而人專註於創意性強、複雜性高的工作,比如想出一個好的big idea。

鄭香霖:這個也蠻有意思,技術有可能會越來越多地賦能。大家提到AI或者MarTech時,我們聽到了很多聲音,所以接下來一個很重要的環節是想請問張潼博士,如果有一天機器人取代了人怎麼做?這裡有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營銷主廣告主很擔心會不會有一天機器取代了我們。第二個是技術需要很多的數據,人的重要性不管是受眾、用戶,會不會有一天機器全部取代了人呢?

張潼:我個人覺得AI還不會取代人。報紙上常寫、也有人經常問我,AI會不會威脅人類生存,我們這些在一線從事AI研究的人,達成的基本共識就是,人類還不用有這方面擔心。

AI不僅不會取代人,還從廣義上來為人帶來更多機會。對營銷人而言,AI可以看作是下一個機會,當底層、機械、重複的工作交給AI後,營銷人可以聚焦在更大、更有趣的創意上。AI也是下一個大的挑戰,因為對營銷人的要求更高,包括對AI等核心技術要有更廣泛的了解,還要學會利用技術去創造更多、更好的場景。

不過AI確實可能會在下一個十年、二十年改變全行業,在一個個垂直領域裡挖得很深,讓人的經驗和AI技術結合,利用大數據和機器學習做得更好。在數字營銷領域,AI能「創造」廣告、也能深入理解場景,還能在不同場景里匹配個性化內容。比如看到一個廣告牌,能用AI技術識別人臉或語音,了解誰在看廣告,再根據用戶的歷史和即時數據分析,給他推薦最合適的廣告內容。我相信,在滿足個性化需求這一點上,AI確實能做到比人更好。

AI做不到的,是很多大範圍的創意,比如說創造出新場景後,如何夠吸引客戶?這需要人去控制、去想、去實驗,和技術人員一起做系統,讓系統上線應用。當你你有更好的想像能力和創造能力,你會有更多發揮空間,因為你可以用的工具更多,另外涉及的面也更廣。

Scott還提到技術、營銷還要和管理結合,這包括了用戶相關的一系列管理,其中有很多機會,在國內迅速發展的情況下,大家要保持接受新事物、學習新事物的能力,不斷提高自己利用新技術的水平。

未來,懂行業又懂技術的人,最能產生影響。如果不懂技術,或不懂行業,都可以找到技術人員或行業從業者合作,一起創造新的場景、新的可能。

鄭香霖:比如張潼老師說大家多點跟我們進行合作,大家多挖掘合作點。

Scott Brinker:個人來講,我並不覺得AI會把我們的公司給取代了,而是說AI會改變我們能夠在營銷當中可以做的事情。如果說你能夠去學習去接受吸收新的可能性,我覺得你不會丟失自己的工作。但如果你不願意這麼做,很有可能你會失去自己的工作,如果你願意跟上AI發展的速度的話,我覺得剛剛你所描述的場景顯然是會出現的,現在的技術非常好,其實是給到你很多的賦能,很多工作我們都可以省略了,取而代之的就是我們可以有更好級別數據的整合,通過我們的想像力、創意進行更好的整合和利用。

我比較期待的事情就是營銷主更好地利用AI去觸達消費者,但是我們也會發現有越來越多更多的消費者他們也可能會更好地利用AI去觸達他們想要合作的對象,所以我覺得對於這些消費者來講,他們可能會使用一種演算法,作為營銷者可能會用不同的演算法,你覺得怎麼樣去管理呢?

鄭香霖:騰訊智慧峰會希望兩位可以盡量用一句話把你對AI或者MarTech的看法給到營銷者或者是廣告主。

張潼:我覺得從AI給市場營銷帶來最核心的能力是個性化,能夠幫你更精準地找到用戶,在多場景去理解用戶,從而更好的進行推薦。希望大家能多讓AI和營銷做加法。

Scott Brinker:我覺得我們今天已經邁出了一大步,因為我覺得營銷主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不斷地學習,我們今天也講到了AI的可能性是什麼。可能明年我們都難以想像有哪些新的可能性,所以我們需要不斷地要有開放的心態去參加不同的活動,從同行身上學到更多的經驗,這樣我們就會知道有哪些新的趨勢和發展。個人來講現在是營銷業最好的時代,我覺得未來是在營銷主的手中。

鄭香霖:希望大家可以在這個話題上聚集,或者我們可以舉辦更多的這樣的峰會給到大家,在MarTech和AI方面也有大家新的機會點和合作,謝謝兩位謝謝大家!

轉載自:張潼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科技綜合 的精彩文章:

蘋果發布會意外讓這名籍籍無名的歌手紅遍全球
囧!蘋果面部識別技術TouchID首次公開演示時出錯
賈躍亭重整旗下資產 融合和壓縮三大樂視系團隊
周鴻禕稱360上市按部就班 安全業務已進入軍工領域
萬達王健林會見小米雷軍 網友:小米要賣房還是萬達要賣手機?

TAG:騰訊科技綜合 |